給大家在開篇簡要的介紹一下新加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讓讀者更深刻的了解這個美麗的花園城市。
新加坡別稱獅城,舊稱新嘉坡,坊間也稱星加坡,星洲,星島,面積只有724平方公裏,東西46公裏,南北23公裏 (大家自行腦補他的面積有多大),坐落于北緯1度17分也是歐亞大陸的最南端(也有一說歐亞大陸最南端應該是馬來西亞新山,因爲新加坡四面環海不算大陸, 不過小編個人認爲北邊的柔佛海峽很大一段距離只有1至2公裏寬,充其量只能算河,更何況新加坡是歐亞大陸直接可以陸路交通到達的地方,以後高鐵可以從中國直達新加坡,所以說新加坡是歐亞大陸最南端沒毛病)。新加坡現有人口570萬,華人74.3%,馬來人13.9%,印度族8.5%,其中人口的70%爲本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其他爲外籍打工或留學者, 華人人口以福建廣東潮汕後裔爲主。
圖片來自新浪網
新加坡爲什麽叫獅城?難道以前是獅子出沒的島嶼?其實非也,新加坡以前只是一片沼澤地,13世紀開始有移民居住在這裏,相傳14世紀的時候,印尼蘇門答臘的一位王子出海遇到風浪,漂到這裏上岸脫險後遇到一只獅身魚尾的動物,王子認爲這是吉祥之物,因此決定在這裏建立自己的王朝,並將此地取名Singapura (梵文獅子的意思),這也是獅城,魚尾獅和英文名Singapore的由來。
直到1819年之前,新加坡也只是馬來西亞柔佛王國屬下的一片布滿沼澤鮮有居民的小漁村,1819年在印尼任殖民地任副總督的英國人萊佛士意識到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決定爲大英帝國打造一個海上貿易站,于是與柔佛王國簽訂條約管轄新加坡(與馬六甲槟城等同屬海峽殖民地)開始建造城市碼頭港口和發展橡膠水果等種植業,1819年也就成了新加坡開埠年,2019年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社會各界舉行了濃重的慶祝活動……1821年首批福建勞工抵達新加坡開啓了新加坡華人移民的曆史 (馬來西亞印尼等華人下南洋更早),鴉片戰爭之後更是達到了華人下南洋的一波高潮。
圖片來自南洋視界網
英國政府殖民新加坡120多年,期間中國經曆了辛亥革命,南洋華人更是出錢出力支持同盟會,新加坡市區的晚晴園紀念館就是當年孫中山在新加坡籌劃起義的根據地,在這段歲月裏湧現了許多心系中國的南洋富商和熱血青年,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有10位是新加坡回去支持革命的。
時光來到1942年,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打了5年,日軍更是野心勃勃的占領了緬甸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最後以3萬兵力讓8萬英軍不堪一擊的投降而占領了新加坡,並將新加坡改名爲昭南島統治3年之久,在此之前南洋華人華僑出錢出力鼎力支持中國抗日,最著名的就是陳嘉庚先生,他組織的籌款和3200人的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更是爲中國的抗日戰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日軍爲此對新加坡的華人恨之入骨,占領之後對華人進行大清洗,據統計當時被屠殺的華人有5萬之多。八九十年代風靡中國的新加坡電視劇《霧鎖南洋》《天涯同命鳥》就講述了這段曆史。
圖片來自新傳媒電視劇《霧鎖南洋》
1945年日本投降後,新加坡又變回英國殖民地,新加坡人民開始意識到英國殖民政府是不靠譜的,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話語權和自治權,1948年取得了本地的立法會選舉權,1954年李光耀成立人民行動黨,1959年英國國會終于同意新加坡成立自治邦(英屬),李光耀贏得大選首任自治邦總理,1963年全民公投脫離英國統治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在兩年後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害怕華人居多的新加坡尤其是李光耀的才能對馬來人政權構成威脅(當時新加坡人口180萬,華人占75%),馬來西亞國會投票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含淚宣布這個事實(因爲新加坡缺乏資源,連淡水都需要馬來西亞提供, 他流淚也是對種族主義的心寒),被迫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圖片來自騰訊網
李光耀先生在他的回憶錄《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裏這樣寫道:“ 一些國家原本就獨立,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卻是強加在它頭上的⋯⋯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在居住著1億多馬來印尼穆斯林的3萬個島嶼的群島裏,我們的華人人口簡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馬來海洋中的一個華人島嶼。我們在這樣一個敵對的環境裏如何謀求生存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