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天,打開電腦中兒子學習走路的曆程記錄,在津津有味地看了幾遍之後,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們站在旁邊,看著在木地板上從爬行到學步的過程,我們沒有幫他,他卻自己做到了。那麽,他是怎麽做到的呢?嘗試、失敗、重新站起來、再次嘗試,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自我成長,探索中找到了站起來的方法。但是,從幼兒園開始,從各種輔導班到各種言傳身教,到每天陪讀到深夜,我們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了無數的“經”。這在兒子幼兒園的時候似乎挺有效的,懂事、聽話,好像還挺聰明,能夠回答大人與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到了小學4年級開始,他開始變得愚鈍,不僅表現在學習上,生活上更是一塌糊塗,作爲父母我們開始焦慮。其實,正如孩子學步那樣,跌跌撞撞會讓孩子犯錯,而犯錯會使人變得聰明,尤其是自己總結出的錯誤加以改進的時候,這種聰明勁就會油然而生。爲此,我不禁開始對自己教育孩子的過往方式進行反思,其實是我們過度的保護和爲孩子做主,才導致了孩子今天的變化,我想這也是很多家長都會存在的困惑和迷失。
2
過度保護孩子的情感。在“人人有獎”的童年一代,對待孩子我們采取了同樣的方法,爲了保護他的情感,我們同樣奉行著鼓勵至上的原則。孩子但凡付出一點兒努力,就能得到獎勵。從幼兒園開始,每天手上、頭上都會貼著大小不一的“貼紙”徽章,各種證書、獎狀成人班上每人都有的東西,不同的只是獎勵名頭。試想一下,在80%以上孩子都能被賦予優秀稱號的時代,這樣的優秀是自己爭取來的嗎?而在我們的童年,獲得一張獎狀必然在某個方面有著超出平常的努力和天賦,棍棒之下出人才是大多數家長所奉行的,即便那些成績和能力優秀的孩子也不過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不錯”。而在今天,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總是傾灑溢美之詞。孩子隨手畫出的一個卡通人物,就會聽到熱情洋溢的“完美”之贊;在足球場上隨便一個大腳,也會得到陪練家長的大聲喝彩;穿鞋、穿衣、吃飯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情,都被家長賦予了“你真棒”的誇獎。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家長們爲了保護好孩子的情感,怕他們受到心理傷害,批評之詞漸行漸遠。殊不知,在這樣的過度保護下,我們的孩子必然是脆弱的一代,經曆不了任何風吹雨打。
3
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相信每個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帶著孩子在遊樂場的沙灘區玩耍時,看到一群孩子在玩耍,有個孩子用塑料鏟磕了另個孩子的腦袋,結果兩個孩子打了起來,結果兩個孩子的家長出面來協調解決,有的會講道理,有的甚至會大吵起來,這種在我們的童年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被父母上綱上線,代替孩子們去解決這些打鬧的問題。過去,我們很少逗留再父母面前,十來個孩子經常會在放學後一起進行各種運動和遊戲,碰撞是常有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我們懂得了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和形成自我調解的能力。而現在,當孩子們玩耍的時候,我們會緊緊地盯著。如果別人搶了自己孩子的玩具,我們就趕緊爲他們出頭;如果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情,撞倒了別人孩子而遭受白眼時,我們就急忙替孩子道歉,或者挺身護著自己的孩子。玩耍是如此,其他方面更是如此,家長們正在代替孩子解決問題,做出決定。對于我們這些生于20世紀60、70年代的人,小時候的生活自理程度,如果放在今天,則會被視爲父母的疏忽。不過,我們應該清楚,當我們與其他家長爭論,搶奪孩子的角色,介入孩子的生活,出面把事情擺平,並不是爲孩子好,而是剝奪了孩子們自己學會做事的機會。
4
不讓孩子犯錯,長大了孩子卻只會將事情做錯。讓孩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獲得成功,這可以說是今天大多數家長們的終極目標。因此,在孩子的童年,家長們抱著“不能犯錯”的心態陪在左右,盡最大努力控制各種結果。作爲家長,我們常常挂在嘴邊的是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生活,要從小讓孩子學會獨立。而事實上,家長們每天鬥爭擔心沒有他們的參與,孩子們就不會成功。在過去,當孩子上午上學時,父母會跟他們說聲再見,然後相信孩子能夠一路自己長大成人,相信老師會教得很好,相信校長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個非常安全得學習環境,相信好人比壞人多得多,相信孩子們在學校和其他地方都能受到公平公正得待遇……而今天,對學校和老師我們不再放心。于是,家長們爲自己創造出各種角色,既充當孩子得私人教練、管理者,往往還會充當中間人。家長充當著孩子的眼睛、耳朵,幫助他們預測問題,學習孩子的所學知識,在他們需要提問或回答問題時,進行幹預。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作爲父母我們不再相信老師,也不相信孩子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代替孩子進行思考、判斷,以及處理各種問題,保證孩子能夠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結果則會是,童年掌聲不斷,少年愚鈍不堪,成年後進入社會而不知所措。
5
這場反思,讓我逐漸開始清醒,也不再那麽焦慮和困惑。從現在開始,作爲家長,我們不該讓孩子按我們的意志來鋪就他們的人生道路,因爲這可能不是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或者並不適合于他們自己。回想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以及正在養育的兩個未成年的孩子,11年來,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希望他們一切都好,希望他們盡管過的不富有但卻也能舒適安逸,希望他們能夠懂得更多道理而少犯一些我們曾經犯過的錯誤。而事實上,傾注全力,收效甚微,且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而這種過度保護,卻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問題,並且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爲,孩子們不會學到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並承擔責任;他們少有機會摔倒在地,而失去了培養抗挫能力的機會;他們感受到自己每一步小小的成績都並非他們自己一力所爲;直到長大成人,孩子們會相信,如果沒有父母陪在身邊,他們就什麽也做不成。長此以往,我們剝奪了孩子構建自我和認識自我的機會。可以說,爲了換取我們爲孩子們想象的未來,我們抵押了孩子的童年,這筆債將永遠無法償還,甚至造成孩子們性格上的缺陷,無可逆轉地影響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