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問題是世界性的問題,每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發生過,歐美及日韓都存在。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城市“剩女”問題也日漸顯現,而且我國的“剩女”問題同其它國家的還不一樣,中間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所以問題更嚴重、更複雜。
在各國解決剩女問題的過程中,新加坡是最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爲國父李光耀充分認識到,剩女問題所涉及到的人口問題關系到新加坡國家安全,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若大批剩女不結婚,將會後繼無人,所以將解決剩女問題納入政府的施政計劃,以優質基因爲切入口,積極爲女大學生剩女的幸福著想,制定有效的辦法,並嚴格落實認真執行。
新加坡的剩女問題是男大學生不娶女大學生的問題,即一流男子不娶一流女子
新加坡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獨立後,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作港口貿易,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社會教育事業也同步發展,女大學生也隨之增多。到了1980年後,新加坡老齡化問題開始顯現,單身女性人數逐年增多,達到新加坡人口的1%,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有三分之二都是單身。同時生育率也開始下降,大部分生了兩個孩子就不願意再生了,這對于當時只有240萬人口的新加坡是個十分嚴重的事,因爲新加坡只是個城市國家,沒有廣大人口基數和流動人口,弄不好就會出現人口斷層所以這種現象開始引起父母恐慌,政府關注。
1983年8月14日,李光耀總理在常年國慶群衆大會上發表了出人意料的講話,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學畢業生若要他們的下一代有所作爲,就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爲妻”。爲什麽這樣講呢,因爲當時新加坡的婚戀觀念還比較傳統,男生決不娶教程度高于自己的女性,即一流男娶二流女,二流男娶三流女,三流男娶四流女,剩下一流女和四流男沒人要。
新加坡奉行精英治國,李光耀認爲女大學生都剩下了,那麽這部分優秀基因就斷絕了,女大學生沒有傳宗接代基因就得不到傳承,人口素質在逐代篩選的過程中會越來越低。因此他鼓勵男大學生應該找女大學生結婚,優質男女共同生出更優質的孩子,這叫基因選良。同樣二流男找二流女,三流男找三流女,四流男找四流女,這樣生出的孩子基因才不會下滑。
李光耀的這個講話“一石擊起千層浪”,引起了全國“婚嫁大辯論”,各種批評聲滾滾而來,說他是典型的“精英主義”,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種觀點與我國的“寒門出貴子”的觀點恰恰相反,也與我國一直一來的“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的觀點不同。
第一種反對他的人恰恰是女大生們,本來人家只是剩下過得悠然自得,可總理在全國點名她們是在浪費優質基因、浪費資源,一下子成了全國人觀注的焦點。第二種反對他的人是那麽沒有考上大學的女性和其父母,本來人家還能因爲長的漂亮高攀嫁給男大學生,現在政府竟然公開勸阻男大學生們,不讓他們娶這些非大學畢業的,這明顯是幹涉婚姻自由,特別是四流女性更不願嫁給四流男性。第三種反對他的是那些出身較低的,認爲他的講話是說他們這些出身較低的人歧視,認爲他們生不出聰明的孩子。
面對種種批評聲李光耀不爲所動,而是從多角度搜集材料論證他的觀點,他認爲新加坡智能水平下降、經濟下滑、社會出現滑坡就是因爲人的育種出現問題,男大學生沒有娶女大學生,生的孩子不聰明。所以後來李光耀也被西方戴上專制的帽子。
新加坡政府爲促婚促育釆取的措施
一是成立社交發展署,政府出面做“紅娘”,主要服務對象爲男女大學生。剛開始社交發展署受到冷嘲熱諷,組織的婚姻介紹活動參加的大學生很少。哪個女性不想高嫁,哪個男性又何償想娶“太上皇”來管自己。于是李光耀又促請人民協會懂事長成立多個社交促進組,以中學教育程度的男女爲主,讓高中畢業生在社交促進組中相互交往、相互認識,女高中生沒有女大學生那麽驕傲,所以很多高中男女認識後戀愛結婚。這樣高中畢業的女性人數大大減少,這就斷了男大學生娶女高中生的念頭(釜底抽薪),逼得他們去娶女大學生。同樣高中男生娶了高中女生,那麽初中畢業的女生只好去嫁給初中畢業的男生。
二是爲了提高生育率,讓大學生夫妻多生育,又提出了讓生育第三個孩子的大學畢業的母親,在爲所有的子女選擇最好的學校時享有優先權。新加坡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其教育制度的特點是讓成績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于是將學生的升學路徑主要分爲學術和技術兩條路線。
學術就是將來上大學,技術就是將來上技校。新加坡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定培方向了,即有意識的讓學習好的集中到一塊,學差的集中到一塊,到六年級升學考試後,成績優異的的去上重點初中,將來考大學,成績差的去上一般初中,將來上專業技術學校。全城的初中分幾個等級,特別好的六年後可以直升大學,但選拔的學生都非常優秀的學生。
初中又分爲快捷源流、普通學術源流、普通技術源流,相當于我們重點初中、普通初中、職業初中。新加坡的初中是六年制,前四年相當于我們的初中,後二年相當于我們的高中,中間考試淘汰的很厲害,考試不很就直接給你打到職業初中去。
新加坡就只有一個城市,所有學校都在一個城市中,一切憑考試成績選擇學校,就象我們的中招高中一樣。新加坡的廉政很厲害,貪汙受賄只要一廣播,馬上全國(全城)人民都知道,所以根本不存在象我們國家的托關系、走後門去上重點學校,或跑到外地去上。
因此這個爲子女選擇最好的學校時享有優先權是家長們夢寐以求的一種特權。這個政策一出台立馬受到內閣中平均主義的攻擊,駁斥李光耀“聰明父母必生聰明子女”論,認爲這個政策將冒犯資質較弱的家長和他們的孩子。但李光耀爲了解決女大學生生育率低問題態度很堅硬,絕不搞平均主義,最後強行通過。這項特權雖然後來也取消,但是男大學生看到娶女大學生確實有好處,便娶的多起來。
三是給已婚婦女稅務優惠。針對生育率低問題,政府規定凡是生育第三或第四個孩子,這些婦女本人或者她們的丈夫,就能獲得可觀的特別稅金回扣。這項政策實施後果然生育三孩、四孩的多了。但是每項政策都會受到不同人群的攻擊,這次攻擊的是早知如此爲什麽六七十年代實行兩孩的家庭計劃生育政策。後來又實行高消費稅,你不結婚單身有錢,消費就會高,那就多交點稅。
四是引進外來人才娶女大學生剩女,雖然釆取的各項措施都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高精端女大學生不願下嫁,如留學劍橋、哈佛等國外大學回來的,這些人是高端人士,一般男大學生不敢娶,而且她也看不上,于是李光耀放寬新加坡入籍條件,允許娶新加坡女人爲媳婦的男士加入新加坡國際,這樣一些日本人、韓國人、香港人,以及歐美白人等高端人士願意新加坡高端剩女。
總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光耀通過一系列政府措施極大緩解了女大學生單身剩女問題,也是生育率有所上升,但高端知識女性單身問題似然在新加坡存在。新加坡只是一個城市國家,情況單一,人口較少,治理起來比較容易,同時新加坡實行精英政治,階層分化較爲明顯,優勝劣汰觀念深入,國民平均素質較高,接受政策能力強。
而我國的情況要複雜的多,地域廣,人口多,貧富差距較大,人口流動性較強,並且全國各地正在推進城鎮化,高房價、高彩禮等所帶來的光棍、剩女問題越來越突出,若任其發展將會成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包括低生育率等,歐洲低結婚率、低生育率造成的伊斯蘭化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