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種過地,養過豬,當過小商販。00年做期貨,九年虧三百萬。後來調整思路,從5萬起步,18個月盈利1.2億。他是傅海棠,一位農民期貨投資人。
一、傅海棠:養豬農民做期貨 九年虧掉三百萬
記者第一次見到傅海棠的時候,他正在和朋友在上海浦東一個酒店裏的飯桌上討論生豬周期。講起養豬來,他頭頭是道。
傅海棠從事期貨行業已經十六年了,目前管理著七個億左右的自有資金。在此之前,他在農村養了六年豬,進入期貨行業,緣于一次去親戚家串門。
他說1996年前後他親戚家串門,在親戚家的客廳地上,有一張破的雜志,親戚正好這段時間正好出去了,他自己在屋裏待著無聊,突然看見腳底下有一張破的雜志,就撿起來一看,有一個期貨,介紹期貨的一個欄目。期貨對于當時還是農民來說的傅海棠顯得十分的陌生又新奇,他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比較注意做期貨這個事情。
由于此前傅海棠在農閑期間十裏八村販賣過糧食,他覺得做期貨跟販賣糧食的道理一樣,預計明年糧食可能漲價,就囤積一點,等明年價格漲上去再出售就可以獲利。傅海棠以前就有這個強烈的想法,可是基于本錢小,底子薄,沒法做。當他看到“期貨”兩個字的時候感到很興奮,這就解決了本錢小的問題,以小搏大,放大了20倍的資金。
1996年的濟甯,甭說期貨公司,就是證券公司營業部也沒有幾家。機緣巧合,一直到了四年之後,傅海棠終于開了期盼已久的期貨賬戶。
當時他還在養豬,和一位賣飼料老板比較熟悉,閑聊間知道他在做股票,傅海棠一看他做股票,就向這位老板打聽問濟甯哪裏有做期貨的地方,就這樣傅海棠拿著東拼西湊來的五萬塊錢一頭紮進了期貨市場。然而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五萬塊錢全虧光了。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持續到了2009年以前,他總共虧損了大概有五十萬左右。又加上他代親戚打理一些帳戶,本身沒有賺錢的,他還承諾每年給他們20%到30%的盈利。加上他自己又以每年12%的年息借著外債。就這樣算下來,經過前九年的時間,加上虧損的五十萬左右,他入市九年總共負債就將近三百萬。對于當時還是農民的傅海棠負債三百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他向記者坦言,當時壓力可想而知是很大的,死的想法都有了,就感覺活不下去了。
二、傅海棠:草根調研大蒜 三個月賺了六百萬
那段時間,傅海棠的日子並不好過,前些年的積累早已賠光了不算,還負債累累。這個時候,距離他家幾十公裏之外的金鄉縣成立了大蒜電子盤交易市場,十分紅火。他想去碰碰運氣,由于僅剩下的五萬塊本金可能是他最後的機會,那時他並沒有魯莽入市,而是決定先去大蒜産地調研一下,虧了三百萬的傅海棠能否絕地反擊?我們接著來看傅海棠的投資故事。
傅海棠說當時他有個奇瑞的小汽車,一般在周末不交易的時候,一到周六早晨就開著車,他都到大蒜主産區到處去考察。一般去河南的中牟、杞縣,江蘇的邳州,山東的金鄉和聊城的茌平,這都是大蒜主産區。濟南有個商河縣,山東有個蒼山縣。大概就這幾個地方。傅海棠說的這些地方,他幾乎每個鄉鎮都走遍了。
傅海棠本身就是農民,又有以前走村串戶收毛皮做小買賣的經曆,很容易和當地農民打成一片。田間地頭,見了蒜農便去上前聊上一聊。
傅海棠說那個時候蒜農的積極性不高,旱了不澆水,長草也不去拔草,感覺沒有希望,長好長壞一個樣。長好還不如長壞,長好了還得多出力氣,也不賣錢。誰長得好誰虧錢越多,死了算了也不用再管它了。因爲還得雇人挖蒜,還得花錢,不夠工錢,所以死光光了就不用再虧了。當時就明顯感覺到蒜農的這個大蒜管理跟不上,灰心喪氣,前途一片黑暗。
傅海棠了解到那個時候大蒜最便宜的時候每市斤七分錢,用來出口的蒜也不過每市斤一毛二分錢,而那個時候金鄉地區的大蒜儲藏費是每市斤一毛五分錢,也就意味著,大蒜賣出的錢還不夠交冷庫儲藏費的。這就造成了當時不少大蒜貿易商將蒜丟到冷庫裏,人跑路了。
傅海棠說有些庫存大蒜賣的錢不夠交冷庫費,租冷庫費,因爲大部分儲存商都是租的冷庫。還有很極端的情況,虧得傾家蕩産了,很慘。
傅海棠覺得大蒜價格已經到了一個底部,不能再低了。當時大蒜電子盤的價格是每噸860元,而大蒜現貨是每噸200元左右,當時的市場情況下,大多數人都覺得大蒜電子盤價格還會下跌,而傅海棠卻滿倉做多。
傅海棠一看這個事,覺得肯定是不可持續的,跌得有多深,漲得就有多高嘛,這是萬古不變的規律。也應了那句話,有一句話叫物極必反。到了2009年由預期所發生,大行情如期就而至了。結果大蒜從一毛,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庫存老蒜漲到三塊。當年新産的2009年的大蒜,漲到五塊,庫外蒜。他就抓住了這個曆史性的大機遇,從五萬,三個月就做到六百萬。
三、傅海棠:田間地頭多走訪 期貨18個月賺1.2億
傅海棠從2000年開始進入期貨市場,第九個年頭之後,也就是2009年,他終于從期貨市場上賺到了六百萬,有了這些資金墊底,此時的傅海棠做起投資來顯然有了底氣,此時他的視野開始從三十裏之內的金鄉大蒜轉向了三百裏之外的鄭州棉花期貨。
傅海棠最早村裏一個結婚的,他的鄰居就傅海棠讓去幫忙,農村都是這樣。當天結完婚以後,喜事辦了以後,鄰居有個親家讓傅海棠去送他去。傅海棠當時有個車,就義不容辭幫忙辦了這件事。正好那人在的鄉鎮是棉花主産區。傅海棠就向他打聽,打聽棉花種植情況。那人就說他今年少種一半。
從那以後,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引起了傅海棠的重視。由于之前斷斷續續賠了九年,剛剛賺點錢,此時的傅海棠對于做多棉花期貨交易仍然十分謹慎。
傅海棠再去進一步核實,其他棉花主産區是不是這個情況。經過後來的核實,通過各種渠道,基本情況屬實,當然幅度可能有大有小,有50%的,甚至個別的有70%的,還有20%的。
得到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這個消息之後,傅海棠暗自竊喜,他認爲做多棉花的機會來了。當時棉花期貨已經有了一波上漲,又鑒于之前在期貨市場有過沖動賠錢的經曆,這次他並沒有急于出手,而是先平倉,鎖定此前收益,然後開著車去了山東德州。
傅海棠周六就開著車,四點鍾起床開車到德州。因爲山東德州是棉花主産區。到那去了以後,他首先在農村就問、打聽,打聽到的信息是棉花減産,比想象的都嚴重,單産非常的低。一直到了中午,他一看公路邊有幾個收棉站,他一看路邊停著一排一排的三輪車,都是棉花販子,心中一陣竊喜。
傅海棠之前就販賣過棉花,他說棉花販子天天跟棉農打交道,這群人彙總的信息最有代表性、最全面,也是最可靠的。
所以他就把車停在路邊,因爲到中午了,棉花販子都在小餐館吃飯。他就到了餐館裏邊一看有三個人,還沒點菜。傅海棠進門就說,“老板,給這個桌上來最好的菜,來10個菜,來最好的啤酒,最好的白酒來兩斤,放這個桌上”,我跟這幾個,我說“老鄉,今天我請客”。一開始三個人猛的一驚,怎麽來這麽一個人是吧,這麽好。所以傅海棠說明他的來意,他是爲了核實和打聽一下今年的棉花收成情況,三個人就明白了,所以他們就聊得很開心,那就通過他們去了解,得到就是說,棉花綜合減産30%,就是産量。這個棉農的預期很高,當時有棉農就預期,籽棉最後可能能到7塊一斤,籽棉,哎喲,當時傅海棠一聽,心裏也很驚。
通常期貨上交易的都是皮棉,而棉農出售的都是帶棉籽的籽棉。經過傅海棠測算,大概是三市斤籽棉出一市斤皮棉,兩市斤棉籽。
傅海棠說,這個棉農的預期,7塊的籽棉,就折合皮棉,就是到每噸三萬三到三萬五左右,當時棉花還不到兩萬,期貨上。就是這樣一折算的話,大概那折算的皮棉就得每噸三萬三到三萬五,所以棉農的預期很准確,最後果然現貨的皮棉就漲到每噸三萬三到三萬五左右,所以棉農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呀,雖然別看那個農民文化這個水平不高,他的智慧也高的。一共從大蒜到棉花行情的結束,十八個月。
記者:十八個月之內從多少賺到多少?
傅海棠:五萬賺到一點二億。
四、傅海棠:身家過億但敬畏市場 告誡後人不要做期貨
賺了上億資産的傅海棠,在老家濟甯市區買了幾套房改善家人的生活,然後還買了九輛轎車分別送給當年在困境中給予他幫助的人。他說辦完這兩件事以後,剩下的資金他繼續做期貨投資。現在傅海棠的活動範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山東地區,他經常去南方市場去調研農産品價格,也經常去上海杭州等地,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多獲取一些信息。他從來不相信技術指標,只相信自己從市場中獲得的第一手信息。來看報道。
常年生活在北方的傅海棠,每次去南方出差都會去超市看看當地農産品價格,他覺得農産品價格是供求關系決定,而不是期貨市場裏的技術指標。
傅海棠說,先有了行情後有了技術。所以技術分析是事後諸葛亮,行情整完了一些均線,一些技術才有,行情不整完你沒有技術,所以,這已經用完了,那行情整完了那技術還有啥用。如果先有了技術後有行情那我們就好好的研究,只有行情整完你才有技術。所以他對技術就不太感興趣了,因爲技術不是決定價格的因素,這就和炒菜一樣,鹹味的高低,是以鹽決定你這個菜的鹹不鹹,所以那我們就研究這個菜,鹽的量在這個菜的當中的比例,那就知道這個鹹度有多高,是吧,你這樣就比較靠譜了。
除了做農産品期貨,傅海棠經常一個人去玻璃企業去調研。在趕路的車上傅海棠向記者坦言,他即使已經是上億資産了,但是個人消費不大,穿衣服比以前好了一點兒,牌子稍微更大一點,吃飯很正常,他出去吃飯就十幾塊錢,喝個米線,味千拉面也就比較高檔的飯,吃個米線十塊錢,最高就加個五塊錢的餅。
傅海棠說,期貨賬戶裏的錢不能算作實實在在的錢。在今年黑色系的暴漲行情裏,他收獲頗豐,但是之前他也有過上億資金虧成不到兩千萬的經曆,那種痛苦依舊記憶猶新。期貨交易有時候就是做對手盤,你賺了也就相當于對面坐著一個賠錢的,這個市場太殘酷。
傅海棠說,在他走之前一定會留下遺囑,子子孫孫不准進入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不要以爲他們的上輩兒在期貨市場發了財而去做期貨。對于新入市的投資者,他衷心的一句話,不要做期貨。有一個著名的投資者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期貨不是人做的,是神和鬼做的”。期貨市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市場,不要看到他在一段時間賺錢了而心動,很大程度上期貨也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