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一篇,根據常識,根據正常邏輯,我們僅僅用價格就能過濾掉一大票低質和假冒的風幹牛肉。但價格不是萬能的,比如,用僵屍肉或鴨肉做出來的低價肉幹,按正常的牛肉幹售價去賣,那麽這個評判標准就失靈了。
網上有很多介紹區分真假的標准。但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很多人連豬肉和牛肉都分不清,你讓他能嘗出來,能看出來好壞肉的區別?更何況很多人就不知道真正的牛肉幹是什麽味道。如果再加點添加劑調調味道,你還能嘗出來的話,那簡直是侮辱廣大的化學工作者。不說別的,拿塊變質的肉,光加點辣椒,就有百分之九九的人吃不出來了,如果你說你是那百分之一,那是因爲下料的人,心疼辣椒,沒加到量,還不夠辣。這些標准和方法對普通人太難了。就爲了吃口東西,還得先變成專家,累不累?
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可怕,可怕地是濫用,比如用添加劑改變食品的性狀,以次充好。現在食品添加劑能把清水一秒變成濃濃的骨湯,遮遮異味,改改味道那還不易如反掌?我們從業了這麽多年也僅僅是能吃出來,這肉是不是牛肉,這肉放沒放添加劑,肉本身好壞根本吃不出來,普通人就別學那些膚淺的技巧了,沒毛用。
那麽,除了用價格去過濾,還有什麽其他的方法呢。
第一,小作坊的盡量別選,這個好甄別,宣稱自己是手工制作的,直接pass掉,沒有嚴格的工藝流程,衛生不可能合格,不相信你買一份送檢,菌落合格或重金屬不超標的話,你回來打死我。有興趣的話,翻翻本號曆史文章,有專門分析這個的,很好找,到現在我一共也沒寫幾篇文字,一下就能找到。
第二,要有SC號,也就是要有生産許可證。食品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無證的還出來混什麽啊?最基本的都不具備,還好意思出來?沒生産許可證的直接剔除掉。有證的都不一定百分百把握,你還敢嘗試無證的?
第三,看配料表,第一位寫的不是牛肉的,不是的話直接否掉(說到這,你別奇怪,慣用的手法是,包裝上叫風幹肉,不叫風幹牛肉,這樣的配料表裏往往是豬肉、鴨肉等),第二位是各種膠的直接否掉。大的原則是配料表越簡單越好。配料表寫一百來字的,你就別考慮了。純正的風幹牛肉,其實只是原味一種。叫囂著風幹牛肉是成吉思汗軍糧的,還整各種口味的,本身就可笑,成吉思汗時代有香辣味的軍糧?有五香味的軍糧?他咋不帶個麻辣香鍋套餐呢?既然是原味,那麽對添加劑的依賴應該也是最小的,越好的牛肉越不需要添加劑,直接就是牛肉和鹽。做原味還放其他東西的,你有理由懷疑一下,這是爲什麽?如果是爲了調味,說明肉質欠佳。如果爲了保質期,說明工藝不行,不用防腐劑的真空包裝高溫滅菌,保守九個月的保質期是沒問題的。如果不爲調味和保質期,那麽實在想象不出來,有什麽正常的必要。
第四,看看烤制的還是油炸的。雖然說烤制和油炸都是正常的工藝,但是油炸顯然不如烤制的健康,憑空增加了很多無意義的熱量,和現代人崇尚健康綠色的飲食思路不一致。但油炸對商家有大大的好處,就是油炸的出成率更高,二斤半左右生肉就能出一斤風幹牛肉,而烤制的要三斤左右。考慮到牛肉的價格,每斤成品的肉幹,油炸的要比烤制的節省半斤牛肉,這不是個小數目,要差出將近二十塊錢。要知道正常的商家,賣一斤烤制牛肉幹想淨賺二十塊錢,絕對是個有技術含量的事。
第五,烤制的,無添加劑防腐劑的優質風幹牛肉,靜置一小段時間後,會有白色油脂析出,室溫高時部分油脂會輕微液化,觀感不如油炸的或加添加劑的清爽。所以有無白色油脂析出,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這一點和很多人的認識相反。要知道控制油脂析出、完美觀感,也是添加劑的主要任務之一。
第六,就是看産地,農牧産品和純工業産品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對産地的重度依賴。網上那麽多賣低價牛肉幹的都相對集中在呼和浩特及其周邊,而像通遼這種肉牛原産地的企業賣的牛肉幹反而要貴。如果您好奇可以去某多多、某寶、某東上搜牛肉幹,按銷量排名,然後逐一點開看企業所在地。正常的邏輯是物品在原産地的便宜啊,常識咋就失靈了呢?所以這裏你還能有理由再懷疑一下,這是爲什麽?不是說呼和浩特的都有問題,而是說選蒙東原産地的會更靠譜。
再深的說了也沒用,說了也就是說說,對普通消費者實用意義不大。你指望連假羊肉串、假羊肉卷都吃不出來的普通消費者,憑那些方法去識別造假和低質的牛肉幹,這要求太高了吧。
憑上面我講的六點,基本上入坑的概率不大,其他的就隨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