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學的成功取決于五個關鍵因素,它們分別是:教育至上的政策、科研投入的增長、開放型人才政策、全球連通性和大學自治。”
10月15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在出席“跨越東西方:亞洲新崛起大學模式”網絡研討會時說道。
順時針從左至右:馮達旋教授、陳永財教授和陳繁昌教授
“這五大關鍵因素對新加坡大學的成功而言至關重要。目前,許多亞洲大學已經擁有其中部分因素,在這些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亞洲的大學將繼續崛起。”陳永財教授在此次網絡研討會上談道。
“部分成功因素因學校本身而異。但教育至上政策絕對是大學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當然了,政府願意爲大學出多少資金支持,支持到何種程度——這一點也至關重要。各國在這一點上也存在差異。”
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國家研發戰略,這是從制造業經濟向知識型經濟轉變的關鍵所在。陳教授表示:“研究和創新,特別是通過研究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所進行的創新,至關重要。”他以泰國和馬來西亞爲例,提到這兩個國家在研究經費和該國研究人員數量等方面都有明確目標。
第三個成功的關鍵因素——開放型人才政策,則是新加坡的優勢所在。
陳教授指出:“新加坡國家很小,人才有限。因此,爲了提高競爭力,我們必須采取非常開放的人才政策……正是這種開放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新加坡的發展。”
這一因素與下一個關鍵因素——全球連通性緊密相連。
陳教授說:“新加坡與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聯系緊密。雖然現在的緊張局勢可能會阻礙全球化進程,但我們認爲,全球連通性仍將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蓬勃發展。”
他補充說:“連通性對于新加坡至關重要且十分有益,能夠與人才開放政策完美融合。”
第五個因素是新加坡大學的自治權。2006年,新加坡大學實行自治,不再是政府法定機構。它們被企業化,作爲私有、非盈利的企業運行。
政府承擔大學約70%的預算,爲大學設置特定的經營指標,規定學費及入學人數範圍。
除此之外,大學可以自主決定其運營方式和資金支出方式。
陳教授說:“這是新加坡另一個與衆不同之處。”他也提到,日本和韓國的大學也享有自治。“這種靈活性使得大學不受束縛,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競爭,使大學處于有利地位。”
大約700名來自全球各大高校的與會者參加了此次網絡研討會,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校長、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Tony Chan)教授。活動主持人是海南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前副校長馮達旋教授。
以經濟增長爲驅動力
陳繁昌教授認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亞洲大學的發展。
“新興經濟體需要優質的高等教育爲其發展提供必要的扶持資源。社會和政府對于學校的期望也會相應提升。政府希望大學能驅動國家的經濟增長轉型,從低成本的制造業經濟向知識型經濟轉變。”陳繁昌教授說道。
“當今世界需要新型人才,這些人才擁有新技能、創新創業的思維模式以及全球視野。不斷增長的中産階級也期望擁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水和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大學教育成爲了獲得好工作的必要條件。這種教育必須是民衆負擔得起、並願意爲此付費的教育。”
馮教授對此非常贊同,並強調了大學在全球社會的價值。“高等教育不僅僅發揮著啓智作用,在塑造社會以及引導社會未來走向等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大學培養的人才正是那些塑造社會、管理社會並在社會中工作的人才。”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NUS News,原題爲Five ingredients behind the success of Singapore’s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