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網絡化、數字化的智能産品,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有一個群體,他們很多時候不但沒有享受到“智能”帶來的便利,反而遇到了很多的困境。
可是不要忘了,這個群體也是未來的我們。
01. 智能時代被抛下的他們
新冠疫情以來,在中國的微博上,多次出現老年人因爲不會使用智能設備遭遇困境上了熱搜。
8月17日,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輛公交車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被兩次請下公交車,面對乘客的指責,他顯得不知所措。
老人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遭到公交車司機停車拒載,滿車乘客憤怒譴責。
有人氣勢洶洶指著老人的鼻子說:“你不能爲老不尊!” 有女乘客打圓場說:“老人家,你還是下去吧,下去吧,快點吧!”
有乘客簡直惡毒,說:“你白活這麽大歲數!”還有乘客說:“這麽多人指畫你,你不難受嗎?”
最後他們幹脆報警。民警來了之後,對老大爺說不掃碼不讓坐公交車,直接將老人帶離公交車。
當老人離開了這個讓他搞不明白的公交車,他不明白爲什麽平時經濟、方便的公交車,如今卻讓他尴尬不已。
無獨有偶,在大連的一個地鐵站,一位老人因不懂如何出示健康碼,而被工作人員擋在了門外。
視頻裏,工作人員多次讓老人出示健康碼但並未具體解釋,老人當下情緒十分激動,稱“沒有這個事”,認爲地鐵方沒給他,雙方就此發生爭執,引發圍觀。
對此,大連地鐵回應稱,事發于7月28日,車站工作人員加強管理是對的,但是方式方法不妥當,已對車站工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站內警察也已與大爺講明疫情期間的相關規定,大爺表示自己當時情緒激動並作出道歉。
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一個方便大衆的健康碼,卻成爲了老人們堅不可摧的技術壁壘,讓他們一次次被拒之門外。
中國有健康碼,新加坡一樣有類似的SafeEntry系統,同樣有很多老年人面對一樣的困境。
5月12日,新加坡重啓部分商業活動,爲了加強防範,新加坡衛生部和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9日發布聯合文告——
工作場所、學校與教育機構、幼兒園、醫院和診所等醫療設施、療養院等護理設施、理發店、超市、大的菜市場、商場和酒店,都必須使用安全進 (SafeEntry)系統,爲進入場所的員工和訪客登記資料。目前仍在運營的16000個場所已經在使用SafeEntry。
德士將須逐步采用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所有在路邊召車的乘客都須掃描車上的QR碼填寫資料,以便追蹤接觸者。
SafeEntry雖好,可是如果碰上不會用的人怎麽辦呢?
一43歲的新加坡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她的不滿……
網友說其母親已經65歲,母親節這天到武吉巴督西8道第154A座的巴刹采購,由于巴刹管制人流,女工作人員要求她用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掃描QR碼才得以入內。
她的母親是普通家庭主婦,雖然有智能手機,但學習幾年都無法掌握全部功能,只會撥打和接聽電話。
她說,當時母親如實告訴這名工作人員面臨手機操作困難,不料對方竟嗆她母親——“活到這麽老,爲什麽不要去學?”
母親雖感到生氣,但沒有反駁,最後得以用身份證進入巴刹。
網友說,
“我認爲年長者面臨科技挑戰是很普遍的,何況她只是普通家庭主婦。但那名工作人員的態度令人難以接受。”
不會用Google Map、不會用視頻、不會用Grab召車、不會移動支付、找不到手機裏的手電筒,在路邊招手攔車,卻發現那些明明空著的計程車卻不帶他們……
對于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于一些老人來說卻格外困難。在中國是如此,在新加坡也是如此。
02. 新加坡老人沒有被放棄
此前,一位外孫女在新加坡社交媒體上發出了“教不會外公使用智能手機”的感歎;“記性不好又怕麻煩兒女”成了老人們跟不上智能社會真實的寫照。
今天這個時代,數據和信息覆蓋社會的每個角落,但是老人被邊緣化。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老人對于高科技的東西有畏難心理。
老人學得慢、年輕人沒空教,是老人面對智能時代的第一大難事。一方面當然是呼籲年輕人多些耐心。就像小時候,他們耐心教我們一樣,教會他們一些東西。
但是智能産品更新換代速度快,日常生活中容易誤操作,以及社會上的複雜環境,也都是老人所要面臨的難題,尤其是疫情以來,我們的生活告訴轉向智能化網絡化,怎樣才能讓新加坡老人不被這個飛速發展的智能時代落下呢?
新加坡政府也已經注意到了老年人面臨的這個棘手問題。
所以,政府和很多社會機構已經加快腳步,行動起來,帶上老年人一起向前奔跑,不讓他們被時代落下。
于是,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近期推出樂齡手機上網津貼計劃,只要支付20新元就能購買一台基本款智能手機,每個月支付5新元可獲得最少5GB流量。
如果使用數據超出配套流量,年長者也不必支付額外費用,但網速會較爲緩慢。另外,這些基本款智能手機也會被提前安裝好基本防惡意程序軟件,讓年長者更加放心使用。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也將同新加坡本地多幾家電信業者合作,提供負擔得起的智能手機和配套,讓低收入年長者同樣也能享有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
但是老人想要參與這項計劃也有一定的門檻,主要是針對家境清貧的老人兒設立。
有意享有優惠的老人必須先通過數碼樂齡計劃(Seniors Go Digital)學習至少一項基本數碼技能,才能提出申請。而且申請者必須年滿60歲、獲得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長期或中短期援助,或居住在公共住屋租賃計劃下的租賃組屋。
另外,四家電信業者和流動虛擬網絡經營商Circles.Life,下來也會陸續推出任何年長者都可簽訂的優惠手機配套。
例如,簽訂第一通現有配套可享有25%折扣,星和特地爲年長者推出的5GB和30GB無合約配套,每個月分別要價8新元和20新元。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計劃在今年底協助10萬年長者掌握數碼技能。
新加坡資媒局的目標是最遲在2020年底,派遣數碼大使協助10萬名年長者掌握數碼技能。
這一數目是原來年均目標的十倍。因爲疫情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得對老年人的幫助刻不容緩。
爲了更快達到目標,從7月起,有300名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義工加入數碼大使陣容,到新加坡家庭服務中心和新加坡樂齡活動中心等地點教導年長者使用電子設備、學習網安知識等。
與此同時,新科工程也宣布捐出100萬元。這筆款項會用來資助資媒局的多項計劃,確保更多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年長者有機會使用電子設備上網。預計下來一年會有約4500人受惠。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也分享了新設的數碼轉型辦事處以及數碼大使的工作進度。這個由志工和全職員工組成的龐大團隊,在過去一個月已經走進全國112個小販中心和巴刹以及500家咖啡店,向攤販和年長顧客推廣電子付款。
其中,勿洛轉換站小販中心所有攤販已申請開通SGQR。資媒局表示,該小販中心之前只有約一成攤販開通這個電子付費選項。
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在一年內讓至少1萬8000名攤販,即近乎所有攤販,開通使用SGQR。易華仁說,辦事處和數碼大使下來會加大力度,未來兩個月內走遍全國多兩次,提高電子支付平台的使用率。
又由于在疫情期間,有的年長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會使用“合力追蹤”App。新加坡政府自6月28日起分派第一批“合力追蹤”記錄器,給沒有手機或手機功能不足的弱勢年長者,加強新加坡追蹤工具防控疫情的工作。
每個“合力追蹤”記錄器(TraceTogether Token)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二維碼,只供記錄器用戶個人使用。每個記錄器通過藍牙,與附近另一台記錄器或下載合力追蹤”應用的手機交換信號。有關的數據會經過加密處理,25天後自動刪除。
新加坡對年長者的福利遠遠不止于此,爲進一步滿足老人們學習進修的需求,在之前各民衆俱樂部舉辦的樂齡學苑的基礎上,新加坡全國樂齡學苑自2016年6月開課,專爲50歲及以上年長者提供可獲津貼的課程。
最初全國樂齡學苑提供500多種關于人文、生活、資訊科技、藝術等方面的課程,據說到2017年底提升到了900種。
新加坡全國樂齡學苑的網站顯示,其提供可獲政府津貼的短期課程、免考試學科和跨代課程。短期課程內容無所不包,如智能手機應用、美食制作、護膚養生、家具修理、社交禮儀、體育健身、中醫保健、有機耕種、音樂律動等多種實用型課程。
全國樂齡學苑的課程,最短的是3小時,最長的要用45個小時才能修讀完成。至今,約5000名新加坡老年人報讀了全國樂齡學苑的課程。
此外,老人們也可以選擇到工藝教育學院、理工學院或公立大學修讀正規課程裏的一些學科,不用參加考試,只須付數十至250新元的象征性學費。他們還有機會參加另一種跨不同年齡層的培訓課程,與年輕學生配對出席關于公開演講、社交媒體、音樂等課題的講座或研討會。
有人說,看一個社會是否文明,要看它是如何對待弱勢群體的。如果老人、孩童以及一些邊緣群體都能安心舒適生活,這個社會想必不會差。
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今天我們關愛老人,也就是關愛未來的自己。
資料來源:
1. 觀察者:大連地鐵回應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加強管理沒錯,方式方法欠妥
2. 騰訊新聞:因不會掃碼被全車人趕下公交的老人,可能就是以後的我們!
3. 央視財經:老人不會掃碼被公交車拒載!快進的智能時代,請等一下跑得慢的人…
4. 網易新聞:新加坡老人母親節進巴刹,因不會手機掃碼遭工作人員嗆怼
5. 早報:政府和電信業者推出津貼計劃 清貧長者付20元可買基本款智能手機
6. 早報:鼓勵年長者掌握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