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造成的疾病(COVID-19)已經累計感染超過5000萬人,造成120萬人死亡。一個壞消息是,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株在多方面顯示出,傳播性比最初出現時更強;一個好消息是,在世界各地,很多醫療機構觀察到,COVID-19的病死率不斷下降,進入重症監護病房(ICU)的新冠患者,現在有更高的機會存活下來。
重症監護專家Bharath Kumar Tirupakuzhi Vijayaraghavan在印度的阿波羅醫院(Apollo Main Hospital)工作,4月份他們的新冠病房中多達35%的人死亡,上呼吸機的病例有大約70%死亡;而現在,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死亡率已降爲45%~50%。
然而同時,這些專家們指出,“神藥”並沒有出現,醫療方案也沒有重大突破,是什麽原因使得COVID-19似乎變得沒有那麽致命了?近日,《自然》雜志發表長篇報道,對此進行了詳細探討。
來之不易的治療經驗
專家們指出,人們對COVID-19的認識在發生轉變,對于改善治療十分重要。疫情爆發之初,新冠病毒被視爲可怕的新事物,爲了拯救患者,不惜采取一些未經驗證的幹預措施。“關于COVID-19究竟是不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全新疾病,起初的討論聲音很雜亂,因而事情變得異常複雜,造成了注意力的分散,誰都有可能偏離軌道。” Vijayaraghavan醫生認爲。
對于走過的彎路,劍橋大學的重症監護專家Charlotte Summers醫生舉了一個例子。她用“狂熱”(furore)來描述此前羟氯喹在新冠治療中的使用。當一些初步研究提示,這種治療瘧疾的藥物似乎有助于治療新冠時,盡管缺乏有力的證據,還是得到了一些人的大力鼓吹。
靠時間驗證的藥物和方案
疫情早期,“細胞因子風暴”也是一個加深人們擔憂的問題。這種現象是指,一些患者體內會大量産生細胞因子,引發過度炎症反應。因此一些醫生嘗試使用靶向療法抑制免疫反應,例如抑制細胞因子IL-6的活性。
但隨後的一些研究顯示,一些嚴重COVID-19患者的IL-6水平的確有所升高,但相比其他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綜合征並沒有更高。因此,Angus醫生並不看好細胞因子抑制劑的作用:“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針對性的方法抑制危重患者的免疫反應,但通過阻斷細胞因子級聯反應來改善結局我們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失敗經曆。”
最佳解決方案還是未知數
還有數百種療法正在測試,但由于試驗規模等原因,無法很快産生足夠可信的結果。其中研究最爲深入的要數針對新冠中和抗體的多項研究,包括純化抗體,以及血漿療法(使用從疾病康複者那裏獲得的富含抗體的血漿)。
然而,在全印度39家醫院、超過450例中症COVID-19患者中開展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使用恢複期血漿未能影響患者發展爲重症或死亡的風險。英國RECOVERY試驗正在收集抗體水平最高的恢複期血漿進行試驗,期待更大規模、更嚴格選擇康複期血漿的試驗帶來更進一步的答案。
減輕醫療壓力至關重要
多位專家認爲,相比醫學進展,對標准醫療措施的支持是目前降低新冠死亡率的更重要因素。因爲新冠疫情,許多醫院迅速增加了重症監護病床的數量,並從其他部門調撥人手。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工作人員對重症監護更有經驗,醫院也對分流疾病風險因素更高的患者更有經驗。
新加坡是COVID-19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重症監護病房的死亡率不到15%。亞曆山大醫院(Alexandra Hospital)的重症監護醫生Jason Phua認爲,成功的關鍵在于減少病毒傳播,讓醫療機構不被壓垮。“我不認爲這是因爲我們用了正確的藥物,實際情況是其他地方不堪重負。”他說。
新加坡疫情防控常態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防疫部門此前曾表示,新加坡最快能于2020年年底進入解封第三階段,屆時有關限制措施將放寬。當地時間11月4日,新加坡衛生部長表示,解封第三階段不是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狀況,而會是一種新常態,可能會持續一年或更久。
報道稱,根據新加坡防疫部門早些時候的消息,新加坡最早可在2020年年底進入解封第三階段,屆時,家庭訪客和社交聚會人數限制可從5人增至8人;婚宴等活動的人數限制也可能放寬。
對此,新加坡衛生部長顔金勇稱,不同活動的人數限制取決于各種因素,並提醒民衆在聚會時應保持警惕。他表示,第三階段解封將持續到全球其他地區都能嚴格控制病毒,或直到出現可廣泛使用的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
他還說,若能采取更多減低傳播風險等措施,政府會重新開放和擴大活動規模,但若情況惡化,當局也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例如病例若激增,就須迅速果斷地做出回應,因此不排除重新采取或推出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