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記接手後,把家族生意發揚光大。(新加坡《聯合早報》/吳偉國 攝)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小販文化新加坡人生活中源遠流長,但接班問題十分迫切。能傳承幾代的小販手藝,尤顯難能可貴。老字號新生五香蝦餅就是其中之一。
新生五香蝦餅現由第二代接手,延續了當年從戲台旁開始的古早味。接棒人劉福記也將家族生意發揚光大,另外開設兩家五香蝦餅檔。
台上有大戲表演 台下有五香灌腸
本地老字號新生五香蝦餅的曆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二代接棒人劉福記的父親劉返早年從中國福建南來,成爲流動小販,售賣豆幹、五香蝦餅。
每當有大戲演出時,劉返就在戲台旁擺攤。或許是因爲他自制的豆幹好吃,街坊都管他叫“豆幹返”。劉福記說:“爸爸會在流動攤位上搭帳篷,每次刮大風下大雨,帳篷飛走,還得追著帳篷跑,真的很不容易。”
新生五香蝦餅從1976年文禮坊熟食中心建成後,就一直保留至今,現由劉福記打理,其兄姐、嫂子協助經營。除了文禮坊熟食中心,新生五香蝦餅在達曼裕廊熟食中心,以及最近重新開業的牛車水美食街都設有攤位。
劉福記是小販協會主席,身兼新加坡商聯總會小販組組長。位于文禮坊熟食中心的新生五香蝦餅是劉福記母親創立,直到90年代,才由兄姐們接手攤位。該熟食中心未建成前,母親曾在裕廊殺雞場食堂擺攤賣五香蝦餅。
在家中排行老幺的劉福記有11個兄姐。他們從小分工合作,幫父母預先在家准備五香、豆幹、蝦餅等。父母售賣五香蝦餅,劉福記的童年自然沒少吃,多年來吃不膩。
劉福記理工學院畢業後,簽約成爲正規軍人。攤位生意幾年來起起落落,兄姐們覺得做得很累,沒法經營下去,哥哥便請他接手管理。當時他很享受軍中生活,便告訴自己,若接下擔子就要好好發揮,不只成爲攤位小販,而是將家族生意發揚光大。
1997年,劉福記正式接手新生五香蝦餅攤位。他說:“我負責管理和策劃經營模式,食物方面則延續父親的五香蝦餅口味,希望顧客能吃到以前的味道。”攤位售賣的基本五香特色配料如:脆蝦餅、灌腸、五香、春卷、芋頭、馬蹄蛋、炸大蝦等,多年來都是手工制作。
回憶裏的味道永遠最美味。他笑說:“早期的新加坡不像現在這麽方便,有大戲演出時才能吃到五香蝦餅,因爲很難得,吃起來就特別香。”
小販工作時間長,他29歲接手生意時還年輕,懷揣著目標,再累也無所謂。如今年紀漸長,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有生意自然很開心,但顧客多也意味手腳要快。賣五香蝦餅要耐受得住熱,刀法也要好。
劉福記認爲,現在的熟食中心並不只是提供人們三餐溫飽,小販行業帶動了經濟,也培育了下一代小販,許多老攤主的下一代都很優秀。小販精神要傳承下去,關鍵是攤主要與時並進,多跟進時事和政策,也要不斷自我提升,精進技能,無論是科技、食物或服務方面。
他說:“過去年輕人覺得做小販很丟臉,現在大家把小販當成生意人,有的還開了分店,就看攤主如何發揮。”他希望自己能有健康和魄力去發展生意。(葉曉虹)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