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冠病疫情影響,新加坡暫停學生出國交流計劃,不在現實中前往他國交流,而是轉爲以虛擬平台爲主推廣教育交流和論壇。
一些學校也與海外機構和公司合作、提供遠程實習項目,2020學年共有1萬3400多個這樣的機會,讓學生不出國也能加強跨文化交流的技能。
亞洲通培育計劃
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以書面答複議員娜蒂雅(宏茂橋集選區)有關“亞洲通培育計劃”(Asia-Ready Exposure Programme)的詢問時指出,爲了拓展學生的海外經驗、加強他們對本區域的了解,政府在2020財政年預算案推出“70-70”目標,希望七成本地高等學府學生可在畢業前擁有海外經驗,這其中又有七成接觸過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
海外經驗包括實習、學術交流、服務學習及浸濡計劃。
浸濡計劃
“浸濡”一詞與新加坡的教育關系密切,原指以水漬濕透身體,比喻身曆其境,在新加坡一般指體驗外地風俗文化,讓自己更了解其語言、文化,學生到國外學校當交換生或出國學習稱爲浸濡。最初在1990年教育部成立的華文語文特選課程,主要爲栽培雙語人才,提高學生的華文水平和文學素養。這項課程爲期2年,其中的深廣活動就包括海外浸濡計劃,主要是到訪北京、上海或台北學習。
爲了讓華文語言與文化在本地繼續有一線生機,新加坡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一些特定的特選學校推出了雙語文化課程(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項目,其中也包括到中國浸濡的活動。
計劃目標
亞洲通培育計劃,也被稱爲“70-70目標”,指的是70%的高等教育學府畢業生擁有海外經驗,他們之中70%的人將有機會接觸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市場。
在該計劃下,新加坡的工藝教育學院(ITE)、理工學院(Poly)和公立大學(Universitie)的學生可以前往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浸濡4天到4個星期。自此期間學生可以有機會參觀海外企業和機構,並且與外國學生交流,當前標准下獲得資助的學生必須是年齡介于15到35歲的新加坡公民(SC)或永久居民(PR)。
計劃意義
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爲了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作爲全球熱門留學國家,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內容。
增強人文知識
而新加坡的學生想要通過海外浸濡計劃、交換生計劃、實習計劃等前往其他國家學習,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語言與文化,同時培養應變能力。對此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教育部已經著手開始做出調整,包括新加坡中學和高中的人文課程將著重向學生灌輸東盟相關知識,加深他們對本區域的文化、曆史、經濟和地緣政治等的了解。
掌握第三語言
此外,除了掌握母語,新加坡也鼓勵學生學習第三語言。海外之旅出發前會讓學生接受10小時的語言和文化學習,初步階段將推出泰語和越南語。隨著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快速發展,新加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只掌握一種語文或許並不足夠。學生們必須懂第二、甚至第三種語言。掌握第二或第三種語言的學生,將會讓自己更有優勢。
未來打算
目前這項計劃仍在推進,但是在新加坡徹底開放國境前,出國交流是非常困難的,只能采取線上模式,今年政府也將繼續推進這個項目,確保學子得到應有的教育。
黃循財說:“有鑒于現在的冠病疫情,高等學府已暫停了所有海外浸濡和交流,以確保學生的安全和健康。爲了取代海外旅遊,高等學府借助虛擬平台,推廣教育交流和論壇。”
2020學年本地高等學府共爲大學生提供了超過1萬3400個與海外機構和公司合作的遠程實習計劃。學生可通過這些機會與國外機構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技能。
他補充,“70-70”仍是教育部的長期目標,爲高等學府學生提供國外交流經驗。教育部將繼續密切觀察全球冠病疫情,與高等學府共同探討何時安全恢複海外交流計劃。
高等學府將繼續通過不同資金來源支持這些計劃,如新加坡企業中心的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參與計劃的學生到東盟國家、中國或印度等地實習,將獲得高達70%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