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給新加坡社會和我們的普通生活
帶來了很多巨大的沖擊和變化
生病,隔離,停工,封城……
其中大部分無疑是負面的消極的
但是
在這中間也意外給新加坡帶來了一個好轉變
那就是讓新加坡
朝著“智能化國度”飛躍了一大步
誰能想到
新加坡政府推動數年的“智慧國”計劃
竟被這一場疫情倒逼著實現了?
01. 新加坡二維碼正在井噴
很多新加坡人對二維碼這個東西恐怕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二維碼早就存在于新加坡各處,陌生是因爲他們就是不愛用。
無論新加坡政府怎麽努力推廣掃碼服務,國民都不買賬。大家還是習慣傳統的點單和購買方式。
直到這次疫情,二維碼被強制使用,才讓民衆意識到了二維碼的便利,才開始習慣“掃一掃”這個動作。
爲了更好地追蹤人員的流動,新加坡政府在指定的公共場所和各類工作場所的門口都設置了SafeEntry二維碼。進入和離開這個場所,都需要掃碼留下行程記錄。
這一次,誰都不能再無視二維碼了。
從5月12日起,所有恢複辦公的企業和服務都得采用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目前已有1萬6000家機構采用。
人力部及有關機構會對不遵守條例的業者采取執法行動,如果工作場所嚴重缺乏如SafeEntry等安全措施,當局會下令有關業者停業。所有雇主都必須確保所有安全管理措施已經到位,才能複工。凡是不掃描SafeEntryQR碼的人,可能不被允許進入。
于此同時,超市的出入口周圍和結賬櫃台張貼了Safe Entry二維碼,提醒人們掃描並登記進出時間,員工也不例外。
肉類專賣店總經理克賴斯爾表示:“新的登入登記離開措施加速了整個過程,因無需填寫健康聲明,而大衆也已相當習慣這樣的做法,有助加快登記過程。”
所以新加坡出現了一個神奇現象。新加坡Google Play應用商店5月份下載量第一的,居然是一款掃碼軟件。
但對于在新加坡生活的人來說,這個不難理解。因爲新加坡沒有像微信這樣的超級軟件,能夠掃描一切二維碼。所以就需要一個專門的掃碼軟件來應對生活中的各類掃碼場景。
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新加坡“掃碼”行動數量正在井噴。
除了掃碼辦事外,無現金電子支付也前所未有地普及起來。
疫情暴發後,在新加坡社交媒體平台流傳有冠狀病毒疫情不明源頭增長的分析,認爲超市和小販中心新幣現金使用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
小販中心使用現金交易頻率高,帶病毒者買外賣時付現金,老板用手收現金後,又去拿外賣盒給他人打飯菜,手指接觸了飯盒,很可能接觸到飯菜。這樣飯盒和飯菜裏都很有可能攜帶病毒,傳染給購買者。
雖然這一說法暫無科學依據支撐,但是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4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短短一個月內,新加坡新增了2萬多個支付點使用共用SGQR碼,供人們掃描付款。
也有商家在新冠阻斷措施期間,果斷實施“零接觸”措施,支持無現金交易,拒收現金。
疫情期間,部分新加坡業者表示目前只有不到兩成消費者使用現金支付。
爲了保持安全距離、減少接觸,截至4月1日,新加坡已有超過13萬1700個支付點采用SGQR碼,比七個月前多了將近10萬個。用戶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選擇超過30種支付模式。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也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采納電子付款科技的商家大幅增加。4月至今,登記爲企業版PayNow用戶的商家就增加了五萬個。
新加坡政府多年努力都沒有達到的效果,被一場疫情倒逼著實現了。
這麽看來,以後出門只需帶一個手機,再也不需要帶著各種錢包卡包的日子,終于要來了嗎?
02. 學會在網上生活
在疫情之前,新加坡線上服務業生態遠沒有線下發達和成熟。因爲新加坡人並不依賴在線生活,線下生活已經非常便利了,所以很多在線平台始終發展緩慢。
比如,新加坡大部分小區樓下都有大面積的餐飲店鋪群,自己下樓買吃的比外賣都來得快,所以沒必要點外賣。
又比如,住家四周超市、商場分布密集,有空時候出門采購比網購送貨都快,還免運費,網購欲望也不高。
再比如,學校附近線下補習機構衆多,而且師資穩定,所以新加坡線上教育並不發達。
而這一切,都在疫情的嚴重影響和斷路器政策下被打破。線下生活迅速向線上轉移。人們被迫待在家裏,生活高度依賴網絡。
這一黑天鵝事件也給新加坡電商帶來不可複制的機遇,讓線上購物的各項數據都大幅上漲。
新加坡電商Shopee在2020年第一季度衛冕東南亞電商訪問量冠軍,並于近日公布東南亞疫情期間線上消費“四大趨勢”。同期Shopee跨境業務也持續保持增速,平台數據顯示疫情期間Shopee跨境日均單量超過去年同期。
Shopee跨境業務總經理劉江宏證實:“2020年,東南亞人民的生活、工作和購物方式正在發生極大改變。受疫情催化,數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東南亞各個角落,電子商務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Shopee還對外公布了從數據中挖掘的消費新趨勢:
趨勢一:使用時長持續增加,線上購物日常化
疫情期間,東南亞人民的社交、娛樂等日常行爲均被搬到線上。新加坡市場消費者每周浏覽Shopee App的時間增加40%,越南市場增加25%,馬來西亞市場增加20%。用戶粘性持續增強,線上購物逐漸日常化。
趨勢二:消費偏好發生改變,電子支付迅速普及
疫情催化下,東南亞消費者無現金付款偏好明顯:隨著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接觸,方便快捷的無現金支付形式備受推崇。
Shopee發現,近幾個月來,平台消費者普遍開始選擇ShopeePay這樣的電子錢包進行無現金支付,以取代原有的貨到付款形式。
同樣的,線上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因爲線下教育機構無法開門,很多老師轉到在線授課,也催生了不少專業的在線教育平台提供技術服務支持。
某教育科技機構表示公司之前就在開發線上教育平台,原本打算2020年中旬才推出上線,豈料冠狀病毒疫情在本地爆發,于是趕在2月底推出平台。
他透露,在新加坡落實阻斷措施之後,報名在線學習的人數激增,他們的教師團隊也從十多人擴展至如今的68名兼職教師。
這樣的嘗試讓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感受到了足不出戶就能上課學習的便捷高效。
不僅如此, 44歲英語老師黃淑梅認爲,相較于傳統授課,網絡授課更利于學習。
曾在政府學校任教並擁有20年教學經驗的她說:“網絡教學好在能通過屏幕,看到學生是否也在看著屏幕學習。另外,時間方面也可以和學生們商量,因此更爲方便。”
03. 智能程度夠了嗎?
不過坦白講,這次疫情雖然幫助新加坡社會快速提升了智能化程度,但恐怕還遠遠不夠。
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夠?
首先,智能是智能了,但還不夠便捷。
《新明日報》記者訪問小販中心商聯會代表,他們指出要讓小販使用電子支付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麥士威路熟食中心小販理事會會員黃國榮(65歲)表示,該小販中心約有50%的攤主仍未使用電子支付。他認爲,不少年長的攤主仍不願意數碼化是因爲已經習慣現金支付。“他們並不覺得現金支付不方便,也覺得沒有必要學習。”
他也說,有時電子設備若出現故障,小販就需要找服務提供商來解決,盡管服務提供商有時很快回應,但小販們仍覺得不大方便。
再來,一些年長小販面臨語言障礙的問題。“有些小販只會方言,而電子設備需要小販去閱讀英文等,這對他們來說很難。”
芳林苑小販商聯會主席林辰忠(63歲)則表示,該小販中心僅有不到20%的人使用電子支付。
他認爲,小販中心的顧客群多元化,很多也是年長者,連顧客都不使用電子支付,那麽攤販則更沒有動力改變。
他也認爲小販的攤位擁擠、人手不夠,而電子支付需要置放設備在攤位,而且輸入、收錢後有一定的時間差,若輸入錯誤,還要進行一番操作改變,小販們覺得不是很方便。
這些不便利的産生有很大一部原因是技術設備還不夠成熟和人性化。支付服務商還需要不斷完善産品,讓操作電子收付款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用戶友好,多種語言版本,功能更加齊全,返現折扣能夠一步到位等等。
只有支付應用做到真正的極致便捷,無處不在,才有可能讓民衆不再依賴現金。
其次,智慧生活方式覆蓋人群還遠遠不夠。
新加坡政府也深知這點,接下來要大力推動智慧生活的學習普及。
5月31日,新加坡政府成立數碼轉型辦事處辦事處,並宣布將在6月底前招募1000名“數碼大使”,狂砸1.8億新幣,加大力度重點協助10萬名年長國人掌握新技能,確保他們不在數碼世界中被遺落。
同時,這些大使將走入全國的小販中心、咖啡店與濕巴刹,向攤販和年長顧客推廣電子付款,目標是一年內讓至少1萬8000名攤販,即近乎所有攤販,開通讓顧客以QR碼付款的選項。
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沒有透露數碼大使的薪酬,但根據人力資源公司最近在網上刊登的相關招聘,這些大使的月薪可達3000元。
最後,智慧生活方式還遠沒有養成習慣。
前文,我們說到,爲方便追蹤冠病接觸者的工作,本地3萬2000個地點比如超市、郵局等采用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
然而,智慧國及數碼政府署表示,超過七成的訪客掃描登入後,卻沒有登記離開,這將影響追蹤工作的准確性。
業者反映大部分訪客都能夠理解爲什麽需要實施訪客登記,但是要確保人們離開場所時記得登記離開,的確存在一些挑戰。
當局指出,約四分之三的人忘了登記離開,因此資料就不完整。
由此可見,很多人還沒有習慣這樣時時刻刻需要掃碼的生活,真的讓民衆習慣智能生活方式還需要時間。
但總的來說,疫情的意外推動,讓新加坡朝著“智慧國”飛速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新加坡也可以享受到無現金、數字化、高度智能的生活。
也相信新加坡政府會幫助那些較難適應新技術的群體,一樣能順利地享受更便捷的生活。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