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日,筆者閑來無事,想通過新加坡的一些影視作品來了解一些新加坡的社會風土,其實對于我們來說,新加坡的影視作品雖然並不出名但是總有幾款精品值得去品味。比如《小娘惹》、《東遊記》、《調色板》等一系列的電視劇,發現感悟頗深。但是在了解了一些新加坡的國情和社會現實的情況之下,我又不得不重新思考新加坡的影視文藝創作的方向了。在這裏有感而發希望和讀者朋友交流一下我的看法和意見。
這幾天我觀看了陳藝哲的《熱帶雨》
我看了一下覺得這個故事所反映的問題
好巧不巧是我的要解答的疑問和看法
所以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01 新加坡的影視作品
紮根于多元種族文化土壤
第一,就是如何去讓新加坡的影視作品去紮根于新加坡的多元種族文化土壤,反映新加坡的社會風貌,讓其立足于現實,有高于現實。其實通過新加坡的一些劇種來看,未免發現有一些單一或者過于簡單。最爲典型的例子以及重點就是,影視作品裏的群體過于單一,簡單一點說就是一個族群的演員來出演,很少會看到其他族群出境的場景,在新加坡大致分爲不同種類的影視作品,以英語劇或者華語劇來說都存在過這種情況,華語劇裏大多數都是華裔演員而英語局裏華裔群體比較小。
盡管和劇種有關,但是筆者還是覺得,這樣的做法有待商榷。因爲不論如何新加坡始終是一個多元種族和文化的聚集地。對于影視作品來說更應該充分尊重這一國情和現實,不妨讓其他的族群演員“串戲”讓他們也參演涉及異族故事的影視作品。靈活運用這一模式,相信新加坡的影視作品質量會更上一層樓,更爲重要的是,這是一種間接地國家宣傳,尤其是投向海外市場時,能讓海外的觀衆更加了解到新加坡社會真實的一面。減少誤解和偏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有關部門可以重視一下。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一現象逐漸開始萌芽,近幾年在新加坡比較火的《衛國先鋒》和《警徽天職》裏就有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單一的族群占出鏡率的主導,其他族群的演員也開始多了起來,這是一個令人值得欣慰的現象,這足以說明,新加坡的文藝工作者開始有意識地把自身國情以及社會風貌有機的融合到了一起。向公衆傳達一個全新的信息。
先不說全世界,就拿咱們亞洲來說。日本、韓國亞洲兩大流行娛樂文化陣營,他們的影視作品無一不著重描寫社會的細節背景,真實還原性比較高,讓其他國家的的觀衆更加被這些流行娛樂文化所吸引。韓國的電視劇,很多都有描述司法考試和學生的情節,以及霸道總裁文化,盡管有包裝和美化的成分,但是確是很多韓國民衆日常生活的寫照,也反映出這個民族的拼搏精神。日本的文學作品和動漫在全世界數一數二。黑柳徹子、東野圭吾、村上春樹、宮崎駿、手塚治蟲、還有筆者我最喜歡看的《名偵探柯南》以及《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系列的兩位作家青山剛昌和天樹征丸等等。
對于我們來說,他們並沒有那麽高大上的描寫鏡頭,但都是基于社會風貌的刻畫,讓人感覺到一種建立在真實之上的美感和愉悅。就連最近崛起的中國作品也是大放異彩,這完全是基于一點,那就是他們都立足于自身社會的本質和曆史淵源。所以新加坡的影視劇創作一定要基于這一點來進行發揮,可以天馬行空,但絕對不可脫離實際。
02 融合各種族語言
第二點就是關于語言的問題,可能很多觀衆的思維就是,一個地區的影視作品是出于一種語言的,但是對于我們新加坡來講,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前面講過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所以在作品中出現不同于其他地區的影視作品的一種語言是非常正常的,還是以剛剛的英語劇和華語劇爲例,我認爲二者沒有必要過于“泾渭分明”因爲都是新加坡的作品,過于糾結一種語言的話未免會顧此失彼,所以我的建議就是,讓不同語言和演員群體相互跨界演戲,華語劇裏可以讓英語劇裏的演員出演,適當的說英語或者其他族裔演員的語言。
而英語劇裏也不妨多讓華語和其他族群的語言和詞彙出現,這和英語劇和華語劇的性質界定沒有什麽關系,因爲這就是一個反映多元社會包容寫照。甚至我覺得,新加坡的影視劇,不應該再以語言和族群做界限,而應該漸漸發展成一種“雙語劇”這個目標雖然有點遠大但卻不失爲一個努力的好方向。
可能一些觀衆有些不太習慣,覺得這樣不倫不類,我也從很多新加坡本地劇裏的視頻彈幕看到這樣的評論,但是,這是我們之前給別人造成的一中誤差,而有些偏離了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國家的現實。這種誤差的調整需要我們一點一點的扭轉和糾正,慢慢的習慣。接著第一條的那句話就是把新加坡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觀衆。通過影視作品來對新加坡的社會風貌和人文曆史有一個“解讀”
03 逐步開放觀念
勿糾結于敏感問題
第三點就是,大衆社會應該在藝術創作上逐步開放觀念,不必過于糾結一些敏感問題。當然在不違背新加坡法律和憲法以及社會契約的大前提下,適當的放開一些限制,給與文化創作者一個相對良好寬松的創造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記得郭振羽教授曾經說過,文藝創作不能過于“水至清而無魚”應當適當留一點空間。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熱帶雨》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如果局限于條條框框的話對于文化創作是不利的。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努力和支持。我們不同于日本、韓國、中國,我們的國情和社會風貌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創作要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側重點,契合新加坡的社會人文風貌。
04 打開大門拓展海外市場
第四點就是,積極拓展海外資源的利用和聯系,實行舉親而不避嫌的戰略。充分利用外國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來發展本地的文化制作,歡迎海外影視投資者參與新加坡的影視制作,而且也開始有了這樣的趨勢,例如最近新加坡的劇組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中國浙江的橫店,兩國演員共同參演,這是一個值得審視的現象,對于新加坡來說,地小人少,資源匮乏跟其他影視制作的地區沒有可比性,如果不要因爲一些問題就拒絕跟外來團體合作,這是非常不正常的,因爲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所以這些問題可以做靈活考慮,畢竟新加坡是一個極度依靠外來資源發展的國家,並且會長期處于這一種狀態。
新加坡的文化創作者必須認清這一點現實問題,但是我們的創作取向和“知識産權”一定要建立與新加坡身份認同相匹配的“文化産品”立足新加坡面向海外市場,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語言文化的國度,按照上面的說法,新加坡的影視作品面臨的不僅是亞洲市場和華人社群,其他族群的的市場也有望打開大門。我們的拓展面將來會更廣。
05 擁有自己的“翻譯系統”
最後一點就是,新加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翻譯系統”在字幕和語言分配的問題上應該在精細化一點,尤其是在對觀衆的時候,比如香港的電視劇在優酷播出優酷視頻都會分爲普通話和粵語版兩個版本。我們可以分爲雙語兩個版本。我認爲這是一個值得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總之,我要說的總結就是,新加坡的影視文化作品必須契合自己的社會風土,必須懂得靈活運用不能給觀衆一種誤導,把錯誤的東西當成了理所當然的問題。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宣揚正確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須的,英語劇裏也可以講華語,華語劇裏也可以講英語或者其他語言,一個劇種裏可以有不同的種族的演員參與,這才是多元種族文化的真實寫照和縮影。影視作品也是塑造本地形象的重大工程之一,所以我認爲只要堅持這幾點,新加坡的藝術作品一定能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和深度,讓影視作品成爲展現新加坡社會的一張名片,我很期待。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