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硬多刺的榴梿殼也能制成抗菌水凝膠貼布,南洋理工大學四名食品科學家花了兩年時間研發這款水凝膠布,除了生産成本低于一般市面上的水凝膠布,這款膠布也可生物分解、無毒無害,有望比傳統膠布更環保。
據早前報道,我國單在2017年就進口且食用1萬4300噸榴梿,相當于約1000萬個榴梿,但每個榴梿的可食用部分只占三分之一,剩余的外殼就須焚化,加重環境負擔。
爲了對廢物加以利用,南大食物科學家首先粉化榴梿殼並取出高質纖維,混合纖維與制造肥皂和生物柴油時所産生的廢渣甘油,制作出軟凝膠,再加入面包酵母的有機分子,爲貼布提供抗菌功能。
比起采用酶(enzymes)進行的傳統粉化過程,處理一公斤的榴梿殼須花高達2萬7000元,南大團隊研發的綠色科技可把每公斤的處理成本降至120元。
南大食品科技計劃主任兼範佑安食品科技講席教授陳維甯解釋,研究團隊選擇使用榴梿殼是因爲國內的榴梿需求高且穩定。“通過綠色科技把廢物轉爲有價值的資源,我們想證明人類是可以減少對地球自然資源的消耗,將廢品循環再利用。”
約兩公斤的榴梿殼去水後剩下約200克的殼粉,其中40克是純纖維。這40克的纖維足以制作出約1600片長2厘米、寬1厘米的膠布。
相對一般市場售賣且功能相同的水凝膠布,采用的是較貴的合成材料所制成,新款的有機水凝膠布因材料成本低,售價估計也比一般水凝膠低。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尋找行業夥伴並商擬價格,希望在兩年內把新款膠布推入市場。
藥房售賣的水凝膠布通常用于包紮手術後的傷口,讓傷口保持濕潤,促進愈合速度且減少過多的疤痕組織形成以避免疤痕凸起。具備抗菌功能的水凝膠布在動物皮膚上進行概念驗證,也證實可提供長達48小時的抗菌效果。
但有機水凝膠也能傳送電信號,用來制作可測量心率的手表帶等柔性科技配件。
南大科學家就曾在2019年利用類似的綠色科技,取出黃豆渣的纖維,制作能傳送電信號的有機原型水凝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