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加坡雷雨陣陣
很有過清明的氣氛
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聊天遺憾今年又不能回家過清明追思親人了聊著聊著話題跑偏
才發現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人清明節的習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墳前祭祀要吃火鍋……難道是要邀請祖先一起熱鬧下?
還有地方抛硬幣一正一反才能回家要是那天手氣不好……
豈不是要陪祖先聊天到深夜?
1墳前吃火鍋
@Maori 祖籍潮汕,在新加坡生活
記得爺爺過世的第一年,全家人去山上掃墓。按照潮汕地區的傳統,我們帶上了一個銅火鍋,幾樣涮菜,還有煤炭。你問我們要做什麽?沒錯,我們要在墳墓前面吃!火!鍋!
吃完以後要燒香祭拜,在墳墓的4個方位分別壓上紙錢,然後用紅色和綠色的油漆,把墓碑上褪色的字再重新描繪一遍,把周圍的雜草清除幹淨,就是潮汕掃墓的標准流程了。
2燒紙燒到暈倒
@欣媽 嫁來新加坡的深圳人
今年是我第7年在新加坡過清明節。在這裏和在家裏最大的不同是,每年都祭拜的時候都非常多人,而且非常注重儀式感。
事先都要籌備很久,去之前先清點確認祭祀所需物品帶齊全了。
在新加坡頂著高溫燒紙錢,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年,因爲太熱,旁邊有人燒著燒著紙錢就暈倒了……
*燒座大房子給親人,有保安,有女傭,還有看門狗
今年因爲疫情,很多地方已經明文規定,只能祭拜,不能燒紙,所以我想這種類似“中暑“的情況,應該不會再發生。
3穿著雨衣上山祭祖,輪流請客@柚子 住在新加坡3年多的南方人
印象裏的清明節是要去鄉下掃墓的。
以前還沒有放假一說,清明節都是在學校度過。後來有假了,全家會穿上靴子和雨衣,一起走在泥濘的山路,一深一淺的腳印裏,帶著全家對過世親人的思念。
掃完墓,村裏每年輪流請客,一個大家族,靠著節日,又熱熱鬧鬧的聚在了一起~
4我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
@May 嫁來新加坡的中國媳婦
記得還沒有出嫁之前,每年的清明和重陽,父母都會帶著我登高祭祖。小時候,我跟著爺爺,親手撿過祖先的白骨,廣東稱“拾金”。
長大一點,政府要發展,我還見證了我家的祖先“搬家”,從小在家人的熏陶下,也了解一些風水轉運。
現在看來,所謂的背山面水,還真的有它的意義。想念家裏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就連祭祖拜山,都能在半山上俯視山景……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安好。
5記住,才是最好的懷念@甯甯 希望永遠記住奶奶
孩子的奶奶在三歲那一年離開了我們,給老人家做過後事沒多久,我們全家來了新加坡。
對于幼年給她最多陪伴和疼愛的奶奶,這個敏感的小家夥一直放在心底。有一天晚上,孩子背著那首她在K2學的詩《清明》,然後望著天空說,“我奶奶是天上那顆最亮的星,她正看著我們呢。”
接著沒多久,我陪孩子看了《尋夢環遊記》,她告訴我,“媽媽,我們一定要記住奶奶,要不然她的靈魂在天堂就會消失……”
6視頻上墳@姜小姜 常駐新加坡
也不是啥尊重不尊重的問題,我從小人見人愛,祖輩去世後,我相信他們也是喜歡我的,加上我常年生活在新加坡,想回去也回不去。所以近幾年清明的時候,老爸上墳會給我打個視頻電話,我就對著手機拜拜,讓過世的長輩們看看,也遙祝他們異世界安好。
嗯,你沒聽錯,就是視頻上墳,我發明的。
*燒一組科技用品給親人
7除草,燒香,放鞭炮@Fiona 嫁來新加坡的廣州妹
廣州人清明掃墓,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一般叫“行青”。
一般會提前一個月跟族人約好時間,然後各自分工,買好清掃墓需要的物品,然後,以家庭爲單位各自出發去墓地。
廣州人注重落葉生根,在千禧年以前,墓地資源不算緊張,所以一般都會選擇逝去長輩的故鄉,靠山環水,風景是不錯的。
掃墓時,我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附近清除雜草,插香,然後開始祭拜,燒紙錢,燒光以後,會清理幹淨,有些比較講究的當地村民,他們在結束的時候會燒鞭炮。最後,一家大小吃掉帶來的食物後回家。
燒肉是不能缺少的祭拜食物,廣州人祭祀完了後,還會把沒吃完的豬肉分了,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吃。
我奶奶從來不會掃我爺爺的墓,聽說是因爲年事已高,不能去,覺得不吉利,怕“會被帶走”的意思吧。
不過,近幾年,廣州祭拜方式開始跟香港與韓國趨同,直接把牌位放在一個格子裏,上香祭拜省去了例如放鞭炮這種程序。
8准備五顔六色的菜,用彩紙給祖先裝飾房子(墳)@Janet 住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的馬來西亞華人
去墳前祭拜:
在馬來西亞過清明,我們家人會事先約好時間,一般會在4月5日(正日,或提前一周的周末去清明。)
我家吃素,會准備水果,發糕,素菜(其他人家裏會拜燒雞、燒鴨、燒豬),注重拜祭的菜色(要有紅、黃、綠=看起來五顔六色,最少有5種不同的菜),飯,三杯茶(有的人家裏拜白酒),金銀紙(折成金元寶或不折直接燒),香、紅蠟燭,彩色紙(給土葬的祖先用,會爬上祖先的墳把彩色紙一張一張撲鋪上去,用土壓住,像是給祖先蓋新房子/裝飾房子一樣。)
清明節家裏拜祖先(有祖先牌位的才需要這麽做):
一樣拜最少5樣菜,茶,水果,面條,發糕。
在祖先牌位前擺上一張桌子,把所有食物擺放整齊,加上12碗米飯,12對筷子和湯匙,12杯茶。
家裏最年長的先拜祖先,然後才到小輩拜,大概過了40分鍾,會用兩枚相同的硬幣在祖先牌前問祂們吃飽了嗎?如果吃飽了,給個“公和花”(兩枚硬幣必須是不同的正反面),可以燒金銀紙和收碗筷了。
9插柳枝、跪拜、燒紙、吃好料@小白 從杭州到新加坡留學N年
我的家鄉是浙江杭州,一年2次燭香,冬至和清明,用于祭拜祖先。
清明那天,就2件事:1.白天會買好幾百億的紙錢,再加上我包了半個多月的元寶,帶去爺爺奶奶小舅墳前燒,活著都沒過什麽好日子,也沒享過我的福,去世了有機會,我多給你們燒點。
2.登山插柳枝、跪拜、燒紙,一系列流程後就是回家准備晚餐。這頓晚餐是和年夜飯一樣豐盛,需要整整6、7個小時,20多道菜。
做好後,放上桌子,拉開凳子,倒上酒,擺好碗筷……這個過程中,身體,絕對!絕對!絕對!不能碰到桌子,因爲這樣會驚擾祖先們用餐。
餐桌的前頭,擺放著香,每人都要來拜拜,述說心中所願(來例假的女性除外)。
等祖先吃完(大約1小時)後,重新加熱一下,我們再吃。
10插柳枝、吃鹹鴨蛋@安心 來自散裝江蘇北部,帶娃在新加坡讀書
來新加坡之後,很少能湊到清明回國了,祭拜祖先都改成了哪時候回國哪時候去。追思去世的親人,反而是日常一些小事突然想起,就默默祝他們在天堂安好。
對清明的記憶,最開心的是頭天下午,常常借著和小夥伴一起去折柳枝的理由,在外面瘋上好幾個小時。
第二天,柳枝插在大門兩邊,兜裏帶著媽媽煮的鹹鴨蛋就去上學了。至于爲什麽插柳枝,吃鹹鴨蛋,我現在也不知道。
最近這些年,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越來越多。
也許等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去到更廣闊的世界,更遙遠的地方。但這些家鄉的習俗,包括對親人的追思儀式,也會成爲一道風筝線,讓他們心裏有一處安甯的故土。
你的家鄉,怎麽過清明的?戳左下角留言聊一聊
如果想知道怎麽給孩子講清明和死亡,可以參考↓↓↓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認真當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