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102家企業或公司代表被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列入投資者須警惕名單(Investor Alert List,簡稱IAL),創下過去五年來的最高紀錄。當中,數碼代幣(digital token)相關交易占了四分之一。
金管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今年3月底,共有657家公司或代表列入投資者須警惕名單。過去五年,有逾400業者列入名單。今年首季則已有23名業者列入名單。
金管局發言人回答本報詢問時說:“根據我們收到的反饋,近年來,消費者較常接觸到的不受監管投資計劃包括沒有營運執照的線上交易平台和數碼代幣。”
當局去年接獲的投訴或詢問中,有25%的無照營業者涉及數碼代幣相關交易,如數碼代幣發行或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服務。
金管局指出,不少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貼文冒用部長和其他知名公衆人物的名義和照片,企圖招攬公衆投資比特幣。
本月初,李顯龍總理就透露,他的社交媒體個人頁面被區塊鏈平台隨意引用來推銷加密貨幣投資,他提醒民衆要小心這類投資平台。
當局近年來對網上交易平台采取了行動,例如新加坡警察部隊、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和金管局去年5月制止了不受監管的線上交易平台Arotrade的運作。
此前,警方調查顯示Arotrade涉及欺詐性營銷策略,誤導或誘使投資者到網站交易。而金管局早在2018年9月已把Arotrade列入投資者須警惕名單。
金管局在2016年10月將來自保加利亞的加密貨幣業者維卡幣和本地企業One Concept列入名單。2019年,兩人因涉嫌進行與加密貨幣維卡幣(OneCoin)有關的多層行銷活動而被控上法庭。
金管局于2004年推出投資者須警惕名單,讓散戶投資前可查看名單,以作出更明智的投資選擇。
金管局表示,名單上的個人或企業經常被外界誤以爲所從事的活動是受金管局監管,但事實不然。
金管局建議散戶只與受金管局監管的公司進行交易,以確保受到法律保障。
當局的全國財務教育計劃“理財有方”(MoneySense)將在本月推出一個金融教育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加密貨幣和線上交易投資騙局的風險意識。
受訪的金融專家指出,線上投資市場更加活躍,加上區塊鏈金融迅速發展,因此去年有更多業者被列入名單。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兼副教授盧耀群受訪時說,去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許多投資者在疫情後花更多時間在網絡上,並在參與投資計劃時更願意承擔風險,因此接觸到更多相關業者,做出更多投訴,導致更多業者被列入名單。
他說,在過去幾年裏,市面上的投資産品顯著增加,大部分是虛擬和僅在線上推出的産品。他認爲虛擬産品的真實性很難驗證,尤其是加密貨幣,例如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非同質化代幣(Non Fungible Token)最近便掀起風潮。
他認爲,除了投資者須警惕名單,當局還更積極地推動投資者教育,尤其是虛擬産品交易和投資風險方面的計劃。
新加坡管理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監管研究中心研究員妮迪亞指出,投資者相信加密資産在將來會是對沖通脹的良好工具,加上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簡稱“DeFi”)的區塊鏈新概念興起,吸引投資者試圖從中獲利,也因而讓騙徒和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她認爲,散戶對這些金融創新有更深的了解有助防範這類詐欺風險,因爲了解這些創新,將讓他們更能意識到數碼領域及相對新的市場如加密貨幣所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