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國防科技研究院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冠病患者在染病的首7天會有大量病毒脫落,依附在病患四周的物品表面和空氣中。過了首7天後,脫落的病毒數量就銳減。
研究團隊從27個負壓傳染病房和3個負壓加護病房中,從病床扶手、櫥櫃把手、椅子、馬桶圈、電開關、移動餐桌等病患常接觸的表面采集樣本進行測試。
研究發現,在病患染病的首7天,病房內各種表面汙染較高,不論病患是否出現症狀。感染時間越長的,表面汙染的程度越低。
參與樣本搜集的所有3個加護病房都沒發現表面汙染。研究團隊認爲,這可能是重症病患通常是染病的7天之後,因此,他們脫落的病毒量較首7天少。
3個加護病房中,有2個病房的空氣樣本中監測到病毒存在。研究團隊發現,這2個病例是在染病的第5天,體內病毒量大,而第3個加護病房的病例處于染病的第9天,體內病毒量已經減少。
5個出現腸胃症狀的病患房中的馬桶圈和沖水按鈕也有病毒汙染。
隨著病患染病時間推移,他們體內脫落出來,汙染到周圍環境的表面和空氣中的病毒,也會減少。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說,病愈病人不會再有病毒脫落,不會形成傳播力,不要區別對待病愈病人。
圖源: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
研究團隊接下來要探索病毒從人體脫落之後的傳染力和傳染模式,包括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距離以及病毒在空氣中能存活多久。
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5月29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期刊。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