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小學校長劉以若強調,校方將同教育部密切合作,考慮各方意見和感受,合並學校名稱稍後宣布。
新一輪學校合並涉及數所校齡逾90年的學校,其中最悠久的是擁有103年曆史的光洋小學,受訪老校友和前教師皆希望光洋小學校名能保留。
在2018年慶祝百年校慶的光洋小學,後年並入有38年曆史的城景小學(Townsville Primary)。
光洋小學原稱光洋學校,是一世紀前華人社群創立的華校,初期只錄取小學生,1959年開辦中學部,並從1978年起提供雙語教育。到了1984年,學校分爲小學和中學。它于1986年成爲一所政府學校,1993年從楊厝港路搬遷到碧山現址。
1957年畢業自光洋小學的退休新聞工作者鄒文學(75歲)對合並的消息不感意外。“基于人口結構轉變,一些學校必須合並在所難免。光洋小學曆史悠久,希望合並後的學校沿用光洋校名。畢竟,逾百年校史的學校在本地並不多。”
曾在光洋小學執教42年的蔡木河(79歲)猶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光洋中小學爲應付學生需求曾重建和擴建,單是小學學生人數,曾有1000多人。
他指出,城景是宏茂橋的知名學府,而光洋下來會遷入城景的校址。“我當然希望光洋小學保留校名,但要選擇一個要讓兩校校友都滿意的校名不容易。”
按過往中小學合並時的慣例,校名一般是采用其中一方名稱,較普遍的安排是按合並後的校址,保留該校址的學校名稱。不過,近年也出現“中英混搭”的校名,即采用一所學校的英文名,但保留另一所學校的中文名。蔡木河認爲,兩校合並後,名稱若采取此安排,也不失爲兩全其美的做法。
光洋小學校長劉以若受詢時說,教育部爲合並學校取名時,會考慮包括學校校史、文化遺産和收生情況等因素。他強調,校方將同教育部密切合作,考慮各方意見和感受,合並學校名稱稍後宣布。
建國總理李光耀母校 德樂小學與友諾小學合並
擁有95年曆史的德樂小學(Telok Kurau Primary)則會同校齡37年的友諾小學(Eunos Primary)合並。合並學校會在德樂校址辦學。德樂小學曾在2001年與務樂小學合並。德樂小學舊校名爲“直落古樓英文學校”,早年坐落在直落古樓一帶的椰樹園,它也是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母校。
德樂小學校長劉挽思回複本報詢問時說,學校合並並不一定代表學校目前收生不足。“合並是爲了確保每所學校能持續維持學生人數,確保一貫的教學質量,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
她指出,德樂小學和友諾小學自創校以來,已樹立各自的特色。兩校後年合並後,必能各取其長,結合彼此的強項,爲學生策劃多元化的課程和活動。
另一所面對兩次合並命運的老校是擁有91年曆史的平儀中學。平儀中學的前身公立平儀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由甘榜菜市村民集資創辦,1983年改名爲平儀中學。它曾在2016年與務樂中學合並,後年則並入成立20年的育青中學(Bedok Green Second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