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將斥資3600萬新元用于研究海水淡化的新科技。此外,新加坡政府此舉還將深入研究氣候變化對海平面的影響。
新政的詳情
對于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造成的影響,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表示,新加坡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不斷投入資金在研究和開發上。
李智陞表示指出,在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下,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將展開2500萬新元的多方利益相關者研究項目,目的是開發解決方案,以應對海平面和海水溫度上升,以及極端暴風雨情況。
另外,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也頒發了近1100萬新元,通過六個項目來研究新科技如何減少海水淡化廠的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減少碳排放量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全球海平面上升
據悉,今年3月23日是第61個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指出,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海洋變暖和酸化有增無減,其危害將“持續數百年,因爲海洋有很長的記憶”。
據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海平面在20世紀已經上升了約15厘米,預計未來還會繼續上升。
此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預測顯示,即使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到2100年,海平面仍將上升30厘米至60厘米左右。
此前,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巴黎協定》提出,各國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爲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的影響
氣候變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而伴隨著氣候變暖的是全球海平面上升。對于新加坡來說,全球海平面上升猶如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新加坡的國家安全。
新加坡作爲一個島國,沿海地區地勢低窪,海平面上升對新加坡而言關乎生死存亡。
據新加坡媒體報道,自1970年代以來,新加坡三巴旺、西南部岸外的蘇丹淺灘和萊佛士燈塔的測量顯示,這三個地點的海平面,平均每年分別上漲了2.12、2.78和3.55毫米。
這使到新加坡的海平面自1970年代之前到現在,上升了140毫米,也就是平均每年上升了2.8毫米。
新加坡氣象署表示,全球暖化使到海洋的溫度上升和格陵蘭以及南極洲的冰原融化,以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這對新加坡這樣人口密度高的島國,以及地勢低窪的海岸地區,構成了嚴重威脅。
據新加坡地産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報告顯示,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新加坡中央商務區(CBD)的頂級辦公房産極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脅。
根據報告顯示,假設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5攝氏度,新加坡金融區將有51棟大樓、約2,080萬平方英尺(190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處于洪水高風險區。
世邦魏理仕指出,辦公大樓林立的新加坡濱海灣地區最爲危險,這些辦公大樓的價值以十億美元計算。
而新加坡金融區多數是填海造地,只比海平面高出不到5米。有許多跨國企業及銀行都在該地區設有辦公室。
世邦魏理仕稱,假設2100年全球氣溫上升4攝氏度,CBD將再有13棟大樓、40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區域可能面臨威脅。世邦魏理仕的分析師在報告中稱,
“新加坡極易受到氣候變遷所造成的長時間熱浪、突如其來的洪水、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響。”
新加坡政府采取的措施
爲了應對海平面上升給新加坡帶來的威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100年新加坡政府預計將投入至少1000億新元,應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威脅。
興建水泵房
新加坡政府現有計劃包括要在濱海堤壩的另一端,興建第二個水泵房,加強排水能力。
也探討以填海方式于東部岸外填海造島,與新建堤壩相互連接,形成新的蓄水池來防洪。
此外,李顯龍還指出,新加坡未來所有的新開發案都要在離海平面至少4米的平台上進行,重大的基礎建設,例如未來的機場,則更要建在至少5米高以上的平台。
李顯龍提到,關鍵在于建造海岸線防禦措施,其中一個方法是可以仿效荷蘭,采用“圩田”的填海造地技術來保護海岸線。
填海造島
此外,新加坡政府采取的另一個方法則是填海造島,並用堤壩將這些島嶼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蓄水池,以作爲雨水的排水系統。
爲了有效應對海平面上升,新加坡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對此,新加坡環水源部長馬善高表示:
“要應付這類可讓未來幾個世代獲益的花費,我們可以通過借貸機制應對開支需求。這樣一來可確保未來支出也由未來幾代人共同承擔。”
新加坡政府將探討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甚至動用國家儲備金,應付新加坡爲保護海岸線而預計必須支付的1000億元長期大賬單。
他指出,較短期的應對措施,如政府要花4億元翻新全島溝渠,支出可來自政府部門的預算。
但至于長期花費,如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島或建設圩田(Polder)保護海岸線,就需要政府動用國家儲備金,以及發行政府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