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雖然是指設立中國公司,但是大部分內容適用于海外開公司,具體到當地有什麽特別要求可以掃碼咨詢我們律所,CLB律所東南亞分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孟加拉。
一、創業時是設立公司還是其他形式的企業?
答:由于如今設立各類企業基本不存在資金門檻了,因此創業者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結合各種形式企業的責任承擔模式,選擇合適的組織形式。
個人創業可以選擇的形式主要有申請登記從事個體工商戶,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或設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而團隊創業則可以選擇設立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的組織形式責任承擔方式:
(一)注冊個體工商戶其經營收入歸公民個人或家庭所有。其中,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産償還;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産償還。
(二)個人獨資企業財産爲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産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個人獨資企業解散後,原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存續期間的債務仍應承擔償還責任,但債權人在五年內未向債務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責任消滅。
(三)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財産對外承擔責任,但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産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産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四)合夥企業對企業債務先用合夥企業財産抵償,在抵償不足時,由合夥人以其財産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由于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五)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其全部財産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而股東則以其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份)爲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由于公司以外的組織形式需要以個人財産對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而創業者的風險承擔能力並不高,因此在創業初期,建議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形式以降低創業風險。
但必須要強調的是,大多數投資者在創業過程中都習慣性地將企業理解爲私人財産,因此企業的錢也是自己的錢。但是在公司制度中這種意識是危險的,公司是獨立于投資人的“法人”。在一人有限公司中,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産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産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出現公司財産與個人財産交叉使用的情況,還有可能還會涉及挪用資金罪等刑事案件,真功夫創始人蔡達標被判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便是例證。因此公司要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投資人要把企業和個人財産分開,避免法律風險。
二、是否需要簽訂合夥協議、公司章程等基礎架構的制度性文件來明確投資者之間的權利義務?
答:由于初始創業者大多都是關系密切的親戚、同學或朋友,往往羞于談及權力、利益、責任分配問題,而且在准備創業時更注重如何在外部開拓業務而不重視內部建構。
但是在創業初期的激情過後,公司發展壯大後或遭受挫折時,就很有可能會在上述問題上産生紛爭,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導致創業中途失敗。爲了能夠有效的規避這類問題的發生,就要求在創業伊始通過合夥協議或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來明確各個創業者之間的權利義務劃分。這些制度性文件能夠有效地避免和解決以後利益分配不公,債務承擔不平的問題。在文件中,創業者可以就各自占創業事項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擔的債務比例,各自的工作內容,如何引入新的創業夥伴和退出機制等問題都一一的做出明確約定。一旦發生法律糾紛,這些制度性文件即是保護所有人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
三、簽訂合夥協議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合夥企業法》第十八條概括地規定了合夥協議必須要載明的十項內容,而要使合夥協議更有針對性、還有可操作性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合夥投資撤資及職責的相關規定
1. 出資細節,約定每個人出資多少,如何分紅。
2. 議事規則,約定重大問題如何進行討論。
3. 職責細節,約定每個人負責的內容,如果執行。
4. 退出機制,約定在何種情況下合夥人可以退出,退出的時候如何計算資本。
(二)意見分歧解決方式
1. 經營方向錯誤後的調整方案,可以約定是改變經營方向還是改變執行策略。
2. 觀點分歧的解決方案,可以約定是直接投票解決,還是先找專家進行咨詢論證後再解決。
(三) 經營項目計劃利益分配和責任承擔
1. 合夥企業主要經營哪些項目。
2. 經營項目該如何分階段推進。
3. 經營項目收益該如何分配,失敗該如何承擔責任。
4. 什麽情況下該終止某經營項目。
四、起草有限公司章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很多創業者在創立有限公司時視公司章程爲無物,認爲其只是工商局備案的一手續而已,但在法律上公司章程是有限公司治理的“憲法性文件”,對其不重視將可能帶來諸多後續的麻煩。
起草公司章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分紅權、優先認購權及表決權
《公司法》允許有限責任公司的章程可以對公司的分紅權、優先認購權及表決權做出特別規定。因此公司章程中可以約定公司分紅、優先認購權及表決權與實繳出資比例相分享,以保證公司運作的效率。
(二)股東會的召集次數和通知時間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定期會議召集的次數屬于公司章程必須規定的事項。一般情況下,股東人數少,且居住集中的,可以適當規定較多的會議次數;股東人數多,且居住分散的情況,董事會成員多由主要股東出任的情況,可以適當減少會議次數。但股東會作爲決定公司重大事項的權力機構,定期會議多者不宜超出二個月一次,少者亦不應低于半年一次,建議每季度一次爲宜。
《公司法》規定會議召開15日前通知全體股東的一般性規定較漫長、僵化,公司章程很有必要進行調整。至定期會議一般于會議召開前10天爲宜;臨時會議一般是在非正常情況下的特殊安排,應規定爲會議召開前較短的時間,可考慮3至5天爲宜。
(三)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股東會議事規則)
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該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由于股東會議事規則涉及內容較多,放在公司章程正文中易引發各部分內容的失衡和過分懸殊,建議作爲公司章程附件,綜合股東會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會議的次數和通知等內容,單列“股東會議事規則”專門文件。
作爲公司章程附件的“股東會議事規則”,一般應涵蓋以下內容:
1.股東會的職權,規定哪些事情由股東會決定。
2.首次股東會的召開程序。
3.股東會召開會議的次數和通知。
4.股東會會會議出席人數的要求。
5. 股東會人數無法達到要求時該如何處理。
6. 股東會會議的召集和主持程序。
7. 股東會會議召集的特殊情況。
8. 股東會會議形成決議的條件。
9. 非會議形式産生決議的條件。
10. 會議記錄。
(四)董事會的組成、産生及董事任期
基于有限責任公司封閉性、人合性、可控性強的特點,董事長、副董事長,由股東會選舉産生更有利于股東的信任和器重。尤其是私營中小型公司,一般不宜比照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會産生董事長及副董事長。
關于董事的任期,在3年限度內依法由公司章程予以規定。如果多數董事由股東出任的情況下,董事任期按最高上限3年即可。非此情況下,可考慮每年改選一次。
(五)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董事會議事規則)
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因內容多、又具有獨立性和程序性強的特征,宜結合其它相關內容概括爲“董事會議事規則”,作爲公司章程附件的形式出現,其基本內容爲:
1.董事會的職權。
2.閉會期間的權力行使問題。
3.董事的任期。
4.會議的次數和通知。
5.會議的出席。
6.會議的召集和主持。
7.決議的形成。
8.會議記錄。
(六)執行董事的職權
股東人數較少或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放棄董事會的設置,僅設一名執行董事。《公司法》並授權公司章程對執行董事的職權做出規定。此種架構下,一般可放棄設經理職位,公司章程將執行董事的職權,宜界定爲《公司法》中關于董事會的部分職權及關于經理職權的結合。執行董事主要行使的權力有: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決定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主持公司的生産經營管理工作;聘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七)經理的職權
經理崗位設置與否屬于有限責任公司的任選項,但現實中一般會設此崗,公司章程在沒有特別規定之下,《公司法》賦予的是一個強勢經理的概念。鑒于不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征信體系的殘缺,職業經理人隊伍的不成熟。爲了最大限度保護股東利益,防範內部人控制公司局面的發生,公司經理的職權由董事會或董事長,根據經理的個人情況特別授權,適時調整爲宜。若按上述方案操作,公司章程應明確規定之。
(八)監事會的設立與組成
設立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實踐中5至7人爲宜。應該注意的是,基于建立人本性公司和公司社會屬性的理念,《公司法》規定監事會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但對于一些股東人數較少、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從減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公司章程規定不設監事會,僅設二名監事,應爲務實之舉。
(九)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監事會議事規則)
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爲“監事會議事規則”的一部分,與“股東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相同,鑒于其獨立性、程序性強的特點,宜以公司章程附件的形式出現。
(十)股權轉讓
有限責任公司依法允許股權轉讓行爲。首先,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權。此種情況下,僅是變更了股東的出資比例或減少了股東數量,不會産生股東之間的信任危機。當股東向外人轉讓股權時,股東之間的信任優勢將受到沖擊,尤其是股東較少的小型公司,由于外人受讓股權有可能對公司産生顛覆性危機。然而,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在公司章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股東向外人轉讓股權是無法終局禁止的。原因是: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雖然需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但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爲同意轉讓。
鑒于上述情況,公司章程應因企制宜,對向外人轉讓股權做出合適規定。現實中,小型公司可以禁止股權外部轉讓。原因是:股東如果認爲其利益受到公司、董事、高管或其他股東的不當侵害,完全可以通過協商、調解或訴訟解決,除此之外,公司的穩定性應是最大的利益選擇。至于股東人數較多、規模較大的公司,對股權外轉不宜限制過嚴,但相比公司法的一般性規定,公司章程還是應適當從嚴。
(十一)股權繼承
在公司章程沒有事先規制的前提下,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而此種模式,與上述股東對外轉讓股權相似,勢必産生有限責任公司的信任危機。因此,繼承與否,公司章程若規定需股東表決通過較爲適宜。但爲了保護死亡股東及其親屬的利益,公司章程應規定死亡股東親屬在不能繼承股東資格的情況下,其他股東按持股的比例負有收購其全部股權的義務;或者公司通過法定減資程序返回死亡股東的股權利益。
(十二)財務會計報告的完成及送交股東期限
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並依法需經會計事務所審計。《公司法》授權有限責任公司章程對上述財務會計報告送交股東的時間做出規定。爲了切實落實好股東的監督權及知情權,公司章程應限定財務會計報告的完成時間爲年度終了2個月以內,送交時間應限定在編制完成7日以內爲宜。
五、是否有必要建立各方面的企業管理制度,有哪些方面的管理制度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答:不少創業者不注意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認爲創業初期的主要精力在于業務開拓,對內部制度的建設不太重視。但是一套全面、系統的企業規章管理制度,對企業運作效率的提高和運營成本的降低有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建立全面系統的企業管理制度。
六、企業完善人事用工制度該注意哪些問題?
企業完善人事用工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並依法購買社保。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請求支付雙倍工資,而沒有依法爲勞動者購買社保的將會受到勞動保障部門的罰款,造成企業非生産成本的增加。
簽訂書面合同的時候要注意根據企業的情況規定競業禁止和保密協議的內容。
(二)做好入職審查工作。招聘過程中的入職審查是對入職者的身份、履曆進行核實的過程,其重要目的是防止未與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人員或者負有競業禁止義務的人員進入本企業。《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此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審查過程中應當要求有工作履曆的應聘者提供與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書面證明。
在入職審查過程中,身份證明的審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安部有專門的查驗公民身份證真實性的平台,企業應當積極運用這一平台查驗新入職員工的身份情況。如果新入職員工的身份證丟失,要求新入職的員工提供“無違法犯罪行爲證明”也是其中一個辦法。
(三)履行好告知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産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在實踐中,法院審查這一點主要是看是否通過了公示程序。鑒于網站公告、電子郵件傳送、宣傳欄公告這三種公示方式都不易于舉證。所以企業在公示時盡量采取書面形式。
(四)以“緊急聯系人”方式合法地實現就職擔保。《勞動合同法》第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一邊是勞動者的求職心切一邊是企業的用工風險,勞動者和企業兩難。如果在招聘制度的表格設計中添加一欄“緊急聯系人”。要求入職者提供1-2名親屬的聯系電話和住址,然後進行審查核實。既能解決外地勞動者就業和又能防範企業用工風險。
(五)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勞動合同法》第39條是關于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這一法律規定正是企業制定具體考核獎懲辦法掌握主動權的源泉。正是因爲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就給企業留下了自行制定相應獎懲標准的空間。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特點,根據企業規模、盈利狀況和員工數量自行制定多層次、多檔位的考核獎懲辦法。
(六)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企業檔案是企業在生産、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對本企業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資料。檔案管理是爲了高效、有序地利用檔案材料,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對于現代企業來講檔案管理制度還有其特殊的價值。就拿人事檔案來講,規範化的檔案管理可爲企業提供員工個人經曆、業務水平、工作表現、工作變動等情況,便于企業知人善任。其法律意義也尤爲重要,在發生勞動爭議的時候,規範化的檔案管理制度可以幫助企業規避因不能舉證導致的敗訴風險。
七、企業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一)債權債務管理。企業如果不重視對賒銷及其賬款的管理和控制,最後形成呆死賬而無法收回,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而倒閉。所以企業自身要建立賬款回收制度以及逾期款催收制度,也要結合對合同的審查和履行的規範來規避風險。對重大的項目和合同要提前進行資信調查,對遇到有逾期情況的客戶要主動了解其經營狀況和資産情況,摸清其資産範圍、性質和權屬,一旦發生訴訟可以直接進行保全,防止損失的擴大。
(二)內部財會人員管理。財務管理人員在利益驅使下有犯罪風險,同時也可能有人員工作失誤産生錯誤記錄,因此有必要完善監督檢查制度。
(三)財務風險管理。企業主要有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和連帶債務風險,都需要予以高度的管理控制。
八、對外簽訂合同需要特別注意什麽事項?
答:簽訂合同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和細節太複雜,而且需要結合具體的合同分別對待,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別留意:
(一)簽訂前對合作對象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
1.審查合作方的基本情況。先要了解對方是否具備法人或者代理人資格,有沒有簽訂合同的權利。
2.審查合作方有無相應的從業資格。
3.調查合作方的商業信譽和履約能力。
4.查閱國家對該交易有無特別規定,目的在于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合法有效;涉及特種經營行業的,還需要查看是否有特殊的經營許可證。
5.涉及專利、商標、著作權的需要查看是否爲專利、商標、著作權的所有權人。以上這些可以聘請律師做資信調查,到工商局等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查詢相關情況並分析得出資信結論。
(二)做好對合同各主要條款的審查工作
合同的簽訂最好采用書面形式,做到用詞准確,避免産生歧義。對于重要的合同條款,要字斟句酌,對于重要的合同應聘請專業律師審查,以防患于未然。合同的基本條款要具備,尤其是交易的內容、履行方式和期限、違約責任要約定清楚。
(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防範工作
合同履行時要注意保留相關的證明資料:
1.在履行合同時最好有比較完整的書面往來文件,而且都必須有對方當事人的確認;
2.如果開出發票時對方貨款未付清,應在發票上注明等措施。
(四) 依法運用合同履行中的抗辨權防範風險
遇到法定條件或者合作方違約可能損害到我方利益的情況時,可以依法采取中止履行或解除合同的方法,保護本本企業的權益。
九、企業如何控制成本?
答:企業的成本可以分爲生産成本與非生産成本,而非生産成本的控制更爲重要,值得注意的非生産成本業務有:會議成本;采購成本;溝通成本;加班成本;人才流動成本;崗位錯位成本;流程成本;停滯資源成本;企業文化成本;信用成本;風險成本;企業家成本。
在這些非生産成本中,通過法律資源的管理與運用可以減少包括人才流動成本、信用成本、風險成本,這些都是企業非生産成本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十、初創的企業是否需要聘請法律顧問?
答:初始創業的企業暫時不必要聘請法律顧問,一方面是沒有必要,另一方面是簡單的法務可以外包。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請律師,而且要請最好、最專業的律師,融資完成後公司可以設立一個法務部門,內部法務交給法律部處理,遇到其他專業性很強的非訴訟業務或者訴訟業務時還需要聘請外部律師,即使是世界級的企業,法務部實力領先,但還是將專業性很強的業務交給專業律師來辦理。
十一、創業公司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中,可能會需要到哪些法律服務?
答:初創階段有注冊公司(包括股權協議、章程、年報等)、代理記賬報稅(稅務報到、稅收減免等)、知識産權保護(商標申請、版權保護、專利申請及保護)、勞動人事(勞動合同、人事制度、社保公積金開戶與繳納)等。
發展階段有融資協議、融資咨詢,股權結構、期權設置等。
高速成長階段有並購協議、並購咨詢與聘請律師,股份制改造等。
IPO階段有上市計劃與律師盡職調查報告等。
破産清算階段有破産清算,退出機制等。
十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什麽,有什麽作用?
答: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其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産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
十三、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定要是執行董事(董事長)?
答:《公司法》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因此,公司經理也可以擔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公司法》中的“經理”並非普通的經理,而是對公司董事會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根據《公司法》的規定,經理可以行使八項重要的職權。換言之,《公司法》中的經理相當于人們常說的總經理、首席執行官。
十四、執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麽區別?
答: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設董事會並選舉董事長,但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少的有限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改設一名執行董事。換言之,執行董事只出現在不設董事會的有限公司,行使董事會的職權。
十五、一個自然人能否創立多家公司?
答:一個自然人可以創立多家公司,但《公司法》規定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並且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不能投資設立新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十六、公司一般用到哪些印章?它們的作用與法律效力如何?
答: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這三個,需根據相關規定到工商、公安、開戶銀行備案或預留印鑒。公司也可以根據需要刻制稅務章、報關章、內部使用的部門章等。
有一種說法,認爲公司公章的效力要大于財務專用章,而財務專用章的效力又要大于合同專用章等其他印章,這主要是公司從自己使用的角度所做的分類,在法律效力上,公司各類印章一般具有同等效力,公司印章是公司意思表示的表現形式而非意思表示本身,公司印章是否發生預期法律效力,主要取決于印章的載體是否體現了公司的意思。
對印章法律效力的評判,是價值判斷而非事實認定,所以主要體現在發生爭議時。簡單舉幾個經常會碰到的情形:
(一)僞造印章。如果經鑒定與工商、公安備案的印鑒不一致,一般可認定不代表公司意思,也就是公司無需對此負責。但是,如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時有簽字(不是簽章),一般會推定對公司有約束力;如果與相同的交易對象有類似交易並已履行完畢(典型如之前的合同、對賬等),也會推定對公司有約束力。
(二)錯用印章。內部印章對外使用,如人力章、行政章對外簽訂合同。印章類型錯誤使用,如對賬單上加蓋稅務章,勞動合同加蓋財務章。一般情形下僅有印章不發生效力,但如蓋章的同時有經辦人簽字,則是否對公司生效取決于該經辦人是否爲代理人或合同指定的特定經辦人。
(三)分公司印章的效力。根據公司法,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産生的責任由公司承擔,其地位類似于公司的內設機構。但分公司與普通內設機構因公司法的特殊規定而産生不同的後果,如分公司可以作爲民事糾紛中的被告,而內設部門就不行。公司的事務加蓋分公司的印章,一般會對公司有約束力。
(四)電子印章的效力。《電子簽名法》已經承認了電子印章的合法效力,因此不得僅因爲采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十七、企業融資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
答:對于初創企業而言,資金無疑是關鍵的問題之一。企業融資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法律問題:
(一)投資人的法律主體地位。根據法律規定,某些組織是不能進行商業活動的,如果尋找這些組織進行投資將可能導致協議無效,浪費成本,造成經營風險。
(二)投融資項目要符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産業政策。在中國現有政策環境下,許多投資領域是不允許外資企業甚至民營企業涉足的。
(三)融資方式的選擇。融資的方式有很多選擇,例如: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優先股融資、租賃融資等,各種融資方式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同,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重大。
(四)回報的形式和方式的選擇。例如債權融資中本金的還款計劃、利息計算、擔保形式等需要在借款合同中重點約定。如果投資人投入資金或者其他的資産從而獲得投資項目公司的股權,則需要重點安排股權的比例、分紅的比例和時間等等。相對來說,投資人更加關心投資回報方面的問題。
(五)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投資建議書的撰寫。劉先生被要求提供的文件就是商業計劃書。上述三個文件名稱不同,內容大同小異,包括融資項目各方面的情況介紹。這些文件的撰寫要求真實、准確,這是投資人判斷是否投資的基本依據之一。
(六)盡職調查中可能涉及的問題。律師進行的盡職調查是對融資人和投融資項目的有關法律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了解的情況向投資人出具的盡職調查報告。
(七)股權安排。股權安排是投資人和融資人就項目達成一致後,雙方在即將成立的企業中的權利分配的博弈。由于法律沒有十分有力的救濟措施,現在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大股東控制公司,侵害公司和小股東的利益情況。對股權進行周到詳細的安排是融資人和投資人需要慎重考慮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