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金融機構高度重視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簡稱ESG)方面的表現,特別關注氣候方面的考慮因素。多數金融機構表示,評估客戶的可續持續性披露,尤其是能源、水、廢棄物和汙水等環境因素,會成爲決策過程的一部分。
新交所監管公司(SGX RegCo)、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CGS)與畢馬威新加坡(KPMG in Singapore)最近合作進行了關于“新加坡金融機構對可持續發展披露的看法”的研究,並在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中提出了以上觀點。
受訪金融機構表示,更多地關注客戶可持續發展報告主要是相關方面的期望不斷提高,尤其是投資人和監管機構,同時,也有政府加大稅收激勵措施力度、監管制度以及新加坡可持續的友好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因素。
所有受訪金融機構都表示正在改進相關流程,爭取在2030年前將可持續發展完全納入其投資策略當中,以體現金融機構在通過資本分配來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這包括對可持續治理的重視程度,例如董事會對企業與可持續性相關事項進行監察。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對非金融風險進行評估和監控。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希望當前ESG披露的質量和數量能夠得到加強,並在行業之間與行業內部保持標准一致,以便進行比較。受訪金融機構尤其強調了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建議公司與金融機構應該對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披露。
參與研究的機構均爲綠色金融行業工作組的成員,研究結果通過調查和小組討論進行收集。
該研究還建議,政府和監管機構可以推動和改進披露,包括爲進行報告的數據類型提供指引,以及在經濟激勵措施的基礎上提供能力建設支持。
新交所監管公司執行長陳文仁(Tan Boon Gin)表示,我們的上市公司已經越來越習慣于可持續發展報告,這項研究對于制定新交所監管公司的工作計劃非常重要。
他還提到,“我們的角色是引導關鍵信息的提取,以便解決ESG報告中的一些難題,包括量化、可比性和協調性。下一步,我們將審查上市公司近三年來在可持續發展報告方面的表現。接下來,我們准備加強可持續發展報告規則,以幫助上市公司更好地處理不斷增長並且與氣候更直接相關的信息。”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Lawrence Loh)副教授表示:“金融機構是推動整個商業生態系統發展的先鋒。可持續發展報告是《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特別是綠色經濟支柱)的前奏。在披露ESG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強調公司層面的能力建設,包括改進系統和結構以及專業級的能力開發,包括訓練技能和思維方式。”
畢馬威新加坡可持續發展咨詢服務部門主管霍淑菁(Cherine Fok)表示:“結合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數據點與財務信息,不僅能加深金融機構與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內部的洞察力,也能提升它們對企業未來狀況的意識與觀點。這項研究證實了新加坡金融機構運用ESG指標來評估客戶信用價值以及決定資産價值的現象。也正因爲如此,企業應首當考慮加強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中的技能,並適時與專家和顧問合作推動更深層次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如此一來,企業方能在戰略上定位以實現增長。可持續發展的報告目的是建立信任和信譽,與新交所的指導方針、全球標准、行業最佳實踐共同邁進。這也符合了相關群體的期待。”
MTExLjY1LjM1LjQz
提取二維碼,獲取研究報告(完整版)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Biz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