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地球”是繪制地球化學元素圖譜,將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化學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在地球上,持續記錄全球化學元素的含量與分布、基准與變化等科學數據,通過基于互聯網的“化學地球”平台,實現對全球地球化學大數據管理、展示和查詢,支撐全球自然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爲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爲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主要任務:
1. 建立全球地球化學基准網(20000個網格)。獲取76種天然元素基准值,建立全球環境變化和自然資源評價的定量標尺。
2. 建立地球關鍵帶地球化學觀測網(2000個監測點)。持續記錄化學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之間的循環和變化,提供全球環境變化、模型建立及人爲活動注入量實證性數據。
3. 估算全球資源總量。根據全球20000個基准值數據,估算全球主要50余種元素資源總量,提供人類可持續利用資源測算依據。
4. 評價重金屬、放射性和碳元素環境變化。利用全球基准值和觀測數據,開展8個重金屬、3個放射性元素和自然界碳元素環境評價,提供全球環境風險和安全評估科學數據。
5. 研究生物滅絕、古氣候變化與重大地質事件地球化學響應。應用基准值和化學元素靈敏響應特性,探索生物滅絕、古氣候變化等重大地質事件。
6. 合作填制“一帶一路”地球化學系列圖件。合作編制“一帶一路”地球化學系列圖件,提供一帶一路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數據。
7. 創建“化學地球”平台和大數據共享交流。 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化學地球”平台,提供全球地球化學大數據和知識共享服務。
“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研究基礎堅實。全球近30個國家,先後聯合實施了IGCP 259國際地球化學填圖計劃和IGCP360全球地球化學基准計劃,完成陸地面積3200萬km2,分析指標達81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與方法技術體系,其中兩項世界領先,一是各種地貌景觀彙水域樣品采樣理論,二是精確和大規模的實驗分析系統;系統研制了250多種全球最齊全的國際普遍應用的標准物質,牽頭制定了一系列技術指南,成功組織實施了國家區域化探、土地資源、地下水資源3項地球化學調查計劃,形成了系統的管理模式。同時,全球儲備了大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有69個國家、169位科學家帶領的團隊參與了全球地球化學基准計劃;中國舉辦了26次國際地球化學填圖培訓班,爲60余個國家600余人次進行了培訓,並與25個國家實施了地球化學填圖合作。
“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將按照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實施。一是廣泛征求意見,形成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實施方案;二是建成覆蓋全球50%陸地的地球化學基准網,建設地球關鍵帶地球化學觀測網,完成監測研究等任務;三是評估總結,編寫大科學計劃成果報告。
針對三類情況開展區域部署,一是對已經建立基准網的歐美澳發達國家,補充分析未測試的元素;二是對與中國已簽訂諒解備忘錄的國家,合作開展地球化學填圖。三是對尚未建立基准網的發展中國家,組織申報地球化學填圖國際合作項目。
通過全球大區域和大數據的獲取與監測,形成一批基礎紮實、創新突出和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成果。到2021年,建成10000個基准點的地球化學基准網;建成地球化學觀測網平台和中國100個實驗觀測點,研制“化學地球”大數據平台,提交“一帶一路”重點國家500萬km2地球化學圖;發布第一期76個化學元素基准值和基准地球化學圖。
爲保障“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順利實施,將充分發揮中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的統籌協調作用,我們將積極會同地方政府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保障和支撐大計劃高效實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聯合會、國際地科聯等機構將發揮在全球的組織和協調作用,有機協調各國共同參與計劃實施,推動大計劃在全球的順利實施。加大國際合作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探索建立統籌部署、分工協調、合作共享的工作機制,完善科學適用和相互協作的技術保障體系。建立國際組織和各成員國參與的多元化、穩定化和專項化的資金投入保障體系。2016~2021年,中國政府預計投入6-8億元人民幣,保障“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實現預期目標。
將依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這一國際合作平台,不斷完善國際合作項目多元化投入機制,保障“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實現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