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是《史記·季布栾布列传》中的一句话。
講的是秦朝時候的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只要是他答應的事情,無論是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會完成。
所以最後人們都傳言,“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由此看來,我國自古就有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的決心。
老人出現 講述欠條往事
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生的一件事。
在山西省某政府的大門口,出現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在門口不斷的徘徊,臉上是糾結的表情。
工作人員看到老人的樣子,想著老人一定是有什麽困難。于是他走上前去,詢問老人:“大爺,您是有什麽事情嗎?您說出來,我們一定幫您。”
起初,老人支支吾吾的不肯說,聽到工作人員的這句話,他才不好意思到:“我這裏有張欠條,是我曾祖父,曾經借給政府一位軍官的錢,我們家裏實在是難以支撐下去,沒辦法,我才厚著臉皮來討要。”
聽了老人的話,工作人員看了老人拿出的欠條,是一張1100萬法幣的借款。仔細觀察發現上面確實是有著政府的印章與簽名。
工作人員不敢懈怠,讓老人等一下。自己去請示領導。領導來了之後,向老人仔細的詢問了當年的經過。
原來一切發生于抗戰時期,那時候正面臨的戰爭,可是八路軍卻缺乏糧草錢財,無奈之下只好向當地的富商借款,並承諾戰爭結束之後就立刻歸還,老人的曾祖父,在當年是個富商。
聽說了軍隊缺乏糧草,不僅馬上就捐了1100萬法幣,還把家裏的糧食都籌集過去送給了軍隊。
後來因爲這件事,郭家的生意還一度的更加紅火了起來。可是好景不長,抗戰結束後。
一些人看不慣,郭家的生意興隆,于是他們聯合起來想要打倒郭家。
因爲那個時候祖父已經年邁,無暇顧及生意,而父親對于生意方面的天賦有限。
面對著,幾家通過劣質品以以次充好,還降價出售的策略。
打的郭家是措手不及,本來如果郭家也出售一些劣質的産品,就可以保住郭家,可是曾祖父卻說:“我絕不會以次充好,做生意就要實事求是。”
老人一生都秉持了這樣誠信做生意,誠信待人的信念。
雖然最後郭家落敗了,但是他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敬佩的。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末年,曾經出現過晉商、徽商,它們曾經一度成爲我國商業的兩個區域龍頭老大。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們誠信做生意,才爲自己帶來了名和利。
因此誠信不僅是做人的根本,做生意也同樣離不開。
後來生意散了,老人的父親只好把家中的仆人遣散,把買房子産業,把債務還上。
最後剩下的錢,只夠建個小房子,以務農爲生。滿足一家人的生活。
幾年後,父親結婚了,生下了老人。
這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父親臨離世之前,叫給老人一張欠條說讓他去政府看看,看能不能拿到這筆錢,如果拿到的話,也是一筆財富,這樣日子也能過的下去了。
起初,老人並沒有想要去要這個錢。
可是幾年後,妻子生病了,家裏早已家徒四壁。
無奈之下,想起了這個欠條,只好來這裏碰碰運。如果能拿到錢最好,拿不到是話,也是自己的命。
確認事實 領導歸還欠錢
領導聽了老人的一席話,覺得老人不像在說謊。可是年代久遠一時之間自己也是不能確定這件事情的真實性。
他馬上派人去查清楚,讓老人等待。
通過對當年的官兵家屬,和知情人人士,進行調查發現確有其事。
只是因爲當年的軍官在戰爭中喪命,這件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又因爲當年忙著抗戰,將這件事忘了,這才導致了沒有還錢。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領導立馬取錢歸還了老人。但是由于通貨膨脹的原因,經過這麽些年,1100萬法幣早已貶值,只能兌換8萬人民幣。
老人看到這些錢後喜極而泣,他沒有想到,經過這些年了,國家竟然還會按約定還錢。
自己本來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卻沒有想到收獲了這些。老人連連道謝,並稱贊政府果然是守信用的。
拿到這筆錢後,老人給妻子看了病,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變越好。
老農成大“債主”,結局是,政府守信用,老人得到了回報。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強大,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政府和人民的團結,離不開開明守信的領導人。
唐朝的時候,有人會爲了一個諾言堅守十幾年,有人讓他幫忙看房子,他就十幾年不回家,只爲信守承諾,當主人回來了,也只是說一句我走了。
這樣的精神,我不得不由衷的敬佩。
而守信不僅對一個人重要對一個國家也尤爲重要。
就拿我國和蘇聯來說,蘇聯曾經承諾過要教授我國的科學家,核彈的研究技術。
可是當我們將蘇聯的專家都奉爲上賓,他們卻是說的不如做的。
嘴上說的好聽,要教。最後竟然讓從語言開始,對于真正的核彈技術卻是不開口。
等到後來專家團走的時候,連一張圖紙都不肯留下,全部都焚燒殆盡。
明明是他們說要教授我們,結果卻是不守諾言。
這樣的國家言而無信,一定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事實也確實如此,1991年蘇聯解體,一個強大的帝國從此隕落。
但是我國,這個自古就有誠信美德的國家卻是一步一步的強大,最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誠信,國家才能強大。
國家誠信,人民才能富足。
所以讓我們爲了國家強大的未來,都選擇做一個誠信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