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耶魯—國大學院發布一項調查顯示,雖然疫情期間新加坡有著衆多關于新冠病毒的謠言,新加坡民衆卻不會因此以訛傳訛,散播謠言。
耶魯—國大學院(Yale-NUS College)是新加坡首所博雅教育學府,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和耶魯大學在2011年合作開辦,也是美國耶魯大學建校300余年來首個在海外發展開設的學院、亞洲首個享有常春藤盟校命名的學校。
據悉,該項調查研究是在去年3月至7月之間,對1237名新加坡居民進行。調查詢問他們對五個有關冠病謠言有多熟悉,包括喝水能夠免疫、吃蒜頭能免疫、疫情的源頭是人們食用蝙蝠羹、病毒是由美國實驗室流出,以及病毒是由中國實驗室流出。
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人平均聽過超過三個謠言,其中84.6%的人聽過冠病是因爲人們喝蝙蝠羹引起。此外,有11.4%的人相信喝水能避免染病,7.1%的人轉發有關蝙蝠羹的傳聞。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發現,多數情況下公衆是否會轉發謠言,與他們是否相信謠言的真實性有密切關系。但也有例外,比如病毒由美國實驗室流出的謠言,承認轉發過這則謠言的受訪者都不相信這是真的。
關于新冠肺炎的假新聞有多少 搜索
疫情發展至今,關于疫情的謠言也在不斷地發展。除了上述的關于新冠的五個謠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此前還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疫情的謠言。其中包括:
Q: 全身噴灑酒精或氯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A:
不能。使用氯與酒精能有效進行表面消毒,但噴灑或塗抹此類物質無法殺死已進入體內的病毒,還會對口腔和眼睛的粘膜或者衣物有害。
Q: 紫外線消毒燈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嗎? A:
紫外線燈不應用于手部或其他皮膚部位的消毒,因爲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紅斑(皮膚過敏)。
Q: 5G移動網絡不會傳播COVID-19 A:
病毒不能通過無線電波或移動網絡傳播。COVID-19正在許多尚無5G移動網絡的國家傳播。感染者通過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濺出的呼吸道飛沫傳播COVID-19。人們也可能會在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後觸摸自己的眼睛、嘴巴或鼻子而受到感染。
01
謠言從何而來
ABOUT US
想要識破謠言,就要先了解謠言的特點。了解謠言,我們先看看“R=I×A”這個著名的謠言公式。謠言公式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于1947年總結提出。
其中,R即Rumour“謠言”“謠傳”,I即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含糊”“模糊”。這個公式翻譯成中文即是: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
謠言公式指出了謠言的産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系,事件越重要且越模糊,謠言産生的效應就越大。通俗地講,一件事情之所以引發謠言,說明它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含糊性,且事件和人們切身利益相關度越高,信息不確定性越大,謠言滋生傳播的空間就越大。
MTExLjY1LjU2LjEwMA==
後來,傳播學者克羅斯將這一公式發展爲“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衆批判能力”說明謠言的能量既取決于真實信息的透明度,也取決于受衆的判斷水平。
當重大疫情來臨之時,傳染的不僅是病毒,還有焦慮和恐慌。伴隨著焦慮和恐慌,各種謠言、流言、僞科學也就無意或故意傳播開來。
02
如何辨別謠言
ABOUT US
據悉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艾琳·紐曼教授的建議表示:在用直覺判斷某種說法是否可信之前,不妨“三思而後信”,先問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
1.這種說法是否有可靠的消息來源?—時間地點人物是否確鑿。
2.別人相信這個說法嗎?—人們一般更傾向于相信熟人而不加以甄別,這也是朋友圈成爲謠言重災區的重要原因。
3.有沒有足夠多的證據支持這種說法?—事實爲依據。
4.它與我們過去所相信的是否一致?—與長期約定俗成的經驗背道而馳的還是好好甄別一下。
5.它是不是一個“好故事”?—一般人們都愛聽“好故事”,謠言借助“好故事”也更易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