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各個大專學府將在下來幾個月迎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即將步入人生下一階段的畢業生須如何在衆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通過職場的首要門檻?
這裏有幾位剛找到工作的社會新鮮人與應屆畢業生分享了他們在新加坡本地的求職經曆和經驗感受,值得我們借鑒。同時專家們也授招談入職與面試技巧,及解答畢業生對應征工作的常見疑問。
掌握適用技能留下印象
楊同學,26歲
畢業:去年6月
學曆: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商學院的運營管理與商業分析
寄出簡曆:約35至40份
面試總數:8次
求職經曆:
去年4月大學考試前,我已開始寄出兩三份簡曆,而考完後便積極找工作,主要是與所學的商業分析或運營相關的職位。
我在5月中旬的病毒阻斷措施期間接獲兩個面試機會,可是本身技能與應聘的職位不符並沒成功,過後兩個月則沒有消息,我開始擔心找不到工作。然而,我參與的神之心教會每年都會爲大專生開辦暑期與培訓項目,我決定參加並在八周的培訓期通過義工項目幫助他人,同時也學會如何創建儀表板(dashboards),而這類需要實時更新數據與實際操作的項目是念書時鮮少有機會接觸的。
當聯合華利(Unilever)的面試官提出數據可視化(data visualisation)的挑戰時,我因爲在培訓時掌握了相關技術,能在半天內創建出儀表板,並清楚列明讓用戶一目了然的數據指標。這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因此被公司錄取。
面試建議:
面試前的准備不只要熟悉相關領域的資料,也包括語言表達。如我曾遇到面試官全程以華語與我交談,在提到較專業的術語時便碰到了困難。
等待面試通知的過程中不妨進修、上課學習新技能。
認識自己的強項並學會應用。我的教會牧師曾說過:“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find your gift and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give it away.”(意指生活的意義在于尋找自己的天賦,而生活的目的是將此天賦給予他人。)
認真對待線上面試
鞏同學,23歲
畢業:去年7月
學曆:新加坡管理學院(SIM)——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專業傳播學
寄出簡曆:約50份
面試總數:4次
求職經曆:
去年5月份我就開始找工作。我是中國學生,之前拿的是學生准證前來求學,而打算在新加坡長期發展得申請工作准證,這增加了求職難度。
我最初應征的是補習中心的教師工作,但在准備簽約時發現入職條件與面試所談的有出入。在詢問過程中負責人卻認爲我這名畢業生對合約條件十分計較。經過考慮後我決定不簽約。
過後,我也應征保險從業員的工作,順利通過三輪面試也付費上課與考取相關證書,但工作准證申請了約兩個月一直未批准。那時朋友告知有客服行銷的職位空缺,這跟自己修讀的傳媒科系有點關聯。當他們確定錄取我時,我決定先接受這份客服行銷工作。
MTExLjY1LjU4LjEwMA==
面試建議:
實習經驗可能比兼職工加分,可借此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同時建立人脈對以後尋找相關工作有幫助。
面試前做足准備可顯示誠意,問面試官的問題宜與工作崗位或未來前景有關,可盡量多了解公司背景。
穿著正式,就算是線上面試也要注意妝容與光線背景,這能體現對面試的認真態度。
自我增值 自發學習
許同學,25歲
畢業:今年8月
學曆:新加坡管理學院(SIM)——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工商管理(金融)
寄出簡曆:約40份
面試總數:5次(包括鑒定測試)
求職經曆:
我是應屆畢業生,今年2月已開始申請商務與科技等相關領域的見習機會和全職工作。在寫履曆方面,我通過參與的商務策略課程輔助活動請教了學長們如何寫簡曆與求職信,也花了相當多心思根據應征的工作定制求職信內容,可是在過去的三個多月裏,只收到四家公司的回複,目前還在求職。
在我參與的面試中,包括投資分析師的工作招聘。面試時,那家物流公司的主管坦白地說我欠缺這方面的技能,但還是花了近一小時與我分享職位具體任職資格要求,他個人的求職經驗以及在這工作領域須掌握的技能。
事實上,我還在思考未來事業要朝投資或科技領域發展。面試官的話提醒我在學校所學的或許不足以應付特定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當應聘的職位與本身條件不符時,如何自我增值,自發學習相關技能相信是面試成功的一大因素。
面試建議:
應征工作時可勇于申請各種崗位的工作,盡量累積不同經驗。
念書時期,應積極參與實習工作或課程輔助活動,爲簡曆增添亮點。
面試前做足准備。調整心態不應過于消極也不該期望過高。
雇主看重的應征者特質:好奇心、協作能力和積極性
全球知名招聘咨詢公司米高蒲志(Michael Page)新加坡副總監王星語說,去年實施病毒阻斷措施,第二季度本地招聘崗位與前年同比銳減超過70%。特殊時期過後,市場回升,進入今年後形勢變得樂觀,第一季度招聘崗位平均每月增長約20%。
王星語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長期崗位轉向臨時合約是大勢所趨,因此社會普遍認爲工作變少。米高蒲志高級顧問王楚彤則分析,一些受到直接沖擊的行業如零售業雖然面臨人手短缺,但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大環境下,普遍缺乏招聘長期員工的信心。
不過,王星語注意到很多年輕人看待臨時合約崗位態度中立開放,並樂于在不同的行業和崗位上探索個人潛能。
新加坡國立大學成就未來就業中心(Centre for Future-ready Graduates)總監鄭穎說,一項今年的就業調查顯示,好奇心、協作能力和積極性是雇主最看重的特質。
求職者有哪些常犯錯誤?
臨時抱佛腳
學生應該從早計議職業規劃,不該臨時抱佛腳。比如,由成就未來就業中心開設的“事業催化劑”科目開放給從大一開始的所有學生,幫助學生更系統性地規劃實習經曆,爲理想的工作鋪路。
用力過猛
很多求職者在面試過程中過于想要展現自己,贏得對方青睐,以至于失去討論重心。重點應放在職位本身,找到雙方共同的利益所在。一個理想的工作應該讓雇主和雇員各得其所。在自由提問的環節,應該追問和工作崗位有關的問題,而不是過多關注公司的戰略發展等,以免被誤認爲好高骛遠。
漫天撒網
很多人認爲廣撒網是確保得到工作的第一步。但盲目地投簡曆,甚至連工作簡介都沒讀的情況下就申請,只會讓求職者思維混亂,影響面試的表現。求職者首先應定下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明確自己想要什麽,尤其是從第一份工作中學到什麽,比如累積人脈,吸取技術經驗或是獲得某行業的入場券。
求職者問答
如何在衆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作爲還沒有過全職工作的畢業生,面試就是個人第一張名片。很多常見問題,比如“你在實習中學到了什麽”,是可以預先准備的。不妨找朋友或對著鏡子練習,清晰的邏輯和自信的表達是成功的第一步。
首先是要做足功課。有雇主反映面試者對于公司和工作屬性缺乏基本認知。另外國大開發了一款人工智能平台VMock,隨時幫助學生模擬面試並評估他們的表現,或對簡曆提出個性化的改善意見。
第一份工作應做久一點?如果有跳槽的機會是否該爭取?
新加坡人平均換工作的間隔是一年半,30歲以下的年輕人則更頻繁,平均是一年三個月左右。這個數據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
建議是半年之內不要隨意換工作。現在很多公司對員工的評估是每半年一次,不妨借這個機會跟上司重新對齊自己和公司的發展需求。一般來說在入職一年時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成長比較有益。
當然上述的前提是健康的工作環境,如果目前的工作已經影響到你的身心健康就另當別論。
如果只是猶豫當下工作“夠不夠好”,就要謹慎地做決定。世上永遠有更好的工作,跳槽過度頻繁有可能會傷害履曆,也會讓未來雇主在培養職場領袖時心生顧慮。
我很明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現實中沒有選擇,我該不該接受不感興趣的工作?
這種情況下,建議去嘗試臨時合約的工作,可當作多做一份實習。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未知的潛力和興趣,或是積累一些人脈。也許在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遇到賞識你的貴人,就會幫你找到心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