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馬鈴薯選擇日益豐富,顔色和形狀各異,味道亦有不同。
聚焦身邊細微事物,以小見大,一目了然。
市面上的馬鈴薯選擇日益豐富,你是否知道不同馬鈴薯的異同,以及最理想的保存和烹調方法?
新加坡蔬果團購線上平台Fresh Collective創辦人周煥欽受訪介紹一些人氣品種,期待大家多認識並善用這個價廉物美,營養豐富的萬用食材。
原産于南美洲安地斯山脈的馬鈴薯,現在是全球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許多國家都能吃到各式各樣以馬鈴薯制作的特色料理;同樣的食材經由曆史和文化洗禮,加上人們的巧思,變換出各種獨特風味。
新加坡美食同樣常見馬鈴薯,例如華人的ABC湯,以及各種族的咖喱雞往往少不了馬鈴薯,而且無論哪一種咖喱,最常用的就是“十項全能馬鈴薯”:Sebago。
周煥欽說,馬鈴薯大致上可歸類爲粉質(floury/starchy)或蠟質(waxy);Sebago屬于前者,而粉質馬鈴薯的口感粉松軟綿,皮一般較厚,適合焗烤或做薯泥。其他粉質馬鈴薯包括:澳大利亞的King Edward(愛德華國王)、美國和新西蘭的Russet(褐皮馬鈴薯)和印度尼西亞的Baby Brastagi。
法國的Franceline(福朗西琳)屬于蠟質馬鈴薯。
比較之下,蠟質馬鈴薯的口感較紮實,一般建議快炒或燉煮,也適用于沙拉;蠟質馬鈴薯的皮一般較薄,煮熟之後會保留形狀,例如法國的Franceline(福朗西琳)、澳大利亞的White Washed(白皮馬鈴薯)、Red Skin(紅皮馬鈴薯)和Nicola(尼科拉)。
常在Chateau mix中出現的松露馬鈴薯是粉質馬鈴薯。
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Vivaldi(維瓦爾第)則按照收成期而不同:較早收成時爲蠟質,成熟後才收成則會變成粉質。來自法國且帶有堅果味道的Ratte則介于粉質和蠟質之間,但可歸類于蠟質。目前市面上亦可看到包括三種馬鈴薯,合稱Chateau mix(城堡酒莊混合裝)的選擇,其中有Franceline、Ratte及屬于粉質的Truffle(松露馬鈴薯)。
帶有堅果味,來自法國的Ratte介于粉質和蠟質之間,但可歸類爲蠟質馬鈴薯。
周煥欽建議:根據烹調需要選擇馬鈴薯,亦可根據所買到的馬鈴薯決定烹調方式。不過,無論哪一種馬鈴薯,理想的儲存方法都一樣:
-
千萬別讓馬鈴薯和洋蔥、小紅蔥當鄰居,因爲如此一來兩者都會更快壞掉,特別是馬鈴薯;
-
在馬鈴薯之中置入一個蘋果,有助延長馬鈴薯的保存期;
-
儲存環境越暗越好,切忌過亮或過冷;溫度太低會導致馬鈴薯核心變硬,烹調時間再長也難以軟化。
周煥欽說:“果菜商一般會把馬鈴薯收在麻布袋裏,因爲既通風,又能擋住光線。”
馬鈴薯發芽=有毒?
周煥欽指出,馬鈴薯收成後一般可存放三個月,但從産地送到批發商再上架,間中耗費的時間消費者難以確定,因此建議買了就盡快吃掉。
他說:“馬鈴薯放太久會變黑,也會發芽,芽眼和芽根開始變綠,意思就是馬鈴薯已經産生毒素。”
切除芽眼和變色部分,其他部位可否安全食用?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官網報道,馬鈴薯發芽後,整顆馬鈴薯會産生大量茄堿(α-solanine,又稱龍葵堿),這是一種植物發芽時爲了抵抗感染,以及防止塊莖被吃掉而産生的生物堿。芽眼和馬鈴薯外皮的茄堿尤其集中,但其他部位的含量也會隨之增高。換言之,即便切除外皮和芽眼,並且高溫加熱,還是會把茄堿吃下去。
食用過多含茄堿的食物,可能會有急性中毒的風險,症狀包括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致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呼吸變快和肌肉絞痛。症狀一般會在食用後的2至24小時之內出現。
記者:陳映蓁攝影:唐家鴻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