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裏一名高官指新加坡出現新變異病毒,並呼籲取消與新加坡之間的航班,引來星洲政府不滿,並反擊指近期確診的多個病例,實際都是源于在印度發現的變異毒株。
印度德裏首席部長凱傑裏瓦爾(Arvind Kejriwal)5月18日發推稱,新加坡發現了一種“對兒童非常危險的變異新冠病毒”,可能在印度“引發第三波疫情”。他據此呼籲印度政府立即取消與新加坡之間的航班。
新加坡衛生部當天立即發表聲明反駁他的言論,聲明強調,印度官員有關“新加坡發現變異病毒”的說法並不屬實。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最近幾周許多新冠病例感染的毒株,主要都起源于印度發現的B.1.617.2變異病毒,病毒譜系檢測已經表明,新加坡的幾個感染群都與B.1.617.2變異病毒有關。
新加坡外交部19日會見了印度駐新加坡最高專員庫馬蘭(P Kumaran),稱這一“沒有根據的指控”讓新方感到失望。新加坡外長隨後還發推文批評凱傑裏瓦爾的言論:“政客應該堅持事實!並不存在‘新加坡變異病毒’。”
印外長澄清:不代表印度政府
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19日在推特上作出了“澄清”。他先是稱贊了新加坡援助印度抗疫的表現,稱新加坡和印度是抗疫的“堅定夥伴”,印方贊賞新加坡作爲物流中心和氧氣供應商的角色,“他們派軍用飛機幫助我們的姿態表明了兩國之間的特別關系。”
接著蘇傑生也點名批評凱傑裏瓦爾的言論:“然而,那些本應更了解情況的人發表的不負責任的評論會損害長期的合作關系。所以讓我澄清,德裏首席部長的言論並不代表印度政府。”
新加坡衛生部要求三網絡平台更正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昨天淩晨發布的文告,衛生部獲悉有數家媒體和社交媒體平台散播不實言論,指新加坡出現新的變種毒株,有傳播至印度的風險。
衛生部長已通過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OFMA)辦事處發出廣泛性更正指示,要求上述三家公司向新加坡的所有面簿、推特與HardwareZone.com用戶發布更正聲明。
三個平台都已遵照指示發布更正聲明。
衛生部重申,所謂的“新加坡”變種毒株並不存在,也沒有證據顯示任何變種毒株“對兒童非常危險”。
本地最近幾周有好些冠病病患感染了源自印度的B16172毒株。發言人說,新加坡發現該毒株之前,該毒株已在印度出現並傳播,而這點早從本月5日起就有多家媒體公開報道。
隨著全球進入新冠病毒疫情第二年,從原始毒株變異而來的各類變種病毒,成爲各國政府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目前全球範圍內有哪些變種病毒值得注意?其傳播力度和致病性如何?
No.1 B.1.1.7
英國變種
2020年9月首次發現
B.1.1.17變種于去年9月在英國南部被首次發現,其占比在短短三個月內迅速增長至倫敦總確診案例數的三分之二,並由此引發了歐洲的第三波疫情。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Patrick Vallance)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英國出現的變種新冠病毒傳播效率比原有病毒高出70%,且多項後續研究指出該變種的致死率亦顯著高于此前的變種。今年3月發表于《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項研究指出,感染該變種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比其他患者高68%(實際風險區間爲32%至104%)。
MTExLjY1LjQ2LjI0
目前該變種已經傳播至最少94個國家,除歐洲各國外,美國、加拿大、南美各國均出現規模較大的傳播。
No.2 B.1.351
南非變種
2020年12月首度通報
2020年12月在南非首次發現的變種B.1.351目前已經傳播至最少20個國家,且在北美及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形成本地傳染鏈。
南非研究人員根據電腦建模推算該變種的傳染力,比此前在南非傳播的其他變種高50%(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審查)。
莫德納(Moderna)及輝瑞(Pfizer)疫苗的研發公司均表示,初期實驗顯示其疫苗對該變種的有效率降低。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諾瓦瓦克斯醫藥(Novavax)實驗數據亦顯示保護率降低,但對輕症和中度感染仍有60%的有效率。
阿斯利康疫苗因價格低廉深受中低收入國家青睐,但它可能難以抵禦南非變種。(圖片來源:美聯社)
此外,在對有新冠感染曆史的人的感染力上,實驗室數據表明B.1.351躲避抗體反應比其他變種高出20%。
No.3 P.1
巴西變種
2021年1月首次發現
作爲南非變種的近親,巴西變種P.1擁有數個與其相同的突變,包括能夠幫助病毒更好的鎖定人體細胞的棘蛋白突變N501Y以及能夠削弱抗體免疫力的E484K。
變種P.1經由日本衛生部門在四位從巴西返回日本的旅行者身上發現,攜帶該變種抵達巴西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Manaus)後,該變種迅速在南美各大城市傳播。目前,該變種已經傳播至至少37個國家,除拉丁美洲各國外、瑞典也出現了較大範圍的本土傳播。
由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科學家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尚未經過同行審查)顯示,盡管該變種與南非變種擁有相同突變,但其突破免疫反應(包括疫苗及自然抗體)的能力要比後者弱得多。
No.4 B1.526
紐約變種
2020年11月首次發現
除了來自英國的B.1.1.7外,近幾個月另一種在紐約迅速擴散的新毒株爲B1.526。研究人員在去年11月首次發現,據紐約市衛生部門今年4月12日報告,該變種已經在全市所有基因測序的樣本中占比達到45%,超過英國變種(30%)。
圖片來源:Orissa POST
該毒株含有可避開抗體免疫力的突變E484K,而另一種形式的B1.526毒株則含有S477N突變,幫助加固病毒與人體細胞的結合。不過,這種毒株的致病性、耐藥性仍屬未知,但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攜帶E484K突變的患者年齡要比一般患者平均年齡大六歲左右,而且住院的可能性也更大。
No.5 CAL.20C
加州變種
2021年1月成爲加州主要感染源
美國西海岸的加州近來亦發現一種傳播力更強的變種CAL.20C(又稱B.1.427/B.1.429)。去年9月還未被檢測出的這一毒株,在一月下旬已經成爲加州的主要感染源。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等本月聯合發布于《細胞》(Cell)學術期刊上的研究,CAL.20C要比原病毒毒株傳染率高出20%。
對于這一變種的耐藥性及致死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而自今年4月上旬起,“新冠海嘯” 席卷印度,確診病例數先是在4月5日打破印度本土紀錄,來到日增10.3萬的新高峰,又在疫況失控後,一路飙升到了30余萬,連續刷新全球單國單日新增確診峰值。
除了因該國早前放寬防疫限制,加上3、4 月舉行的大型節慶及活動導致疫情大爆發,突然激增的病例令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全國陷于“缺氧”,當地的新變種病毒B.1617更被視爲元凶:
No.6 B.1.617
印度“雙重變異”
2020年10月首次發現
最近使印度疫情徹底失控、在一個月內單日確診病例數飙升數十萬的新變種爲B.1.617——也被稱爲“雙重突變毒株”。該變種總共擁有13處突變,但當中兩處突變——E484Q和L452R令其格外棘手,因此又被稱爲“雙重突變”(Double Mutant)。
其中,E484Q突變在南非、巴西及英國的變種病毒裏都已發現,能協助病毒避開人類免疫系統反應;後者L452R亦被認爲擁有比其他更強的傳染力,但其原因尚且不明。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突變在加州變種中也存在。B.1.617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感興趣的變種”(Variant of Interest),而暫未列入“關切變種”。
印度的變種病毒在今年1月1日至4月4日期間迅速擴散,圖中紅色爲新變種的比例。(圖片來源:印度斯坦時報)
該毒株最早于去年十月在印度被發現,但從今年一月起才開始逐步增長。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道,在今年2、3月間,該變種還只占印度各類變種的24%,但4月1日其比重已經達到了80%。
目前,B.1.617變種病毒株在印度至少五個邦發現,包括馬哈拉施特邦(Maharashtra)、德裏(Delhi)、旁遮普邦(Punjab)等疫情重災區。其中,馬哈拉施特邦多達六成的確診病例與B.1.617相關。同時,南非、英國及巴西三大變種也在印度國內流行,使印度疫情格外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