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島各鄰裏的的羽球場及籃球場成爲群聚熱點、循環路羽球場竟擠入超過20多人打羽球,不少孩童玩得盡興後才戴上口罩,休息時也多人圍坐一起,居民多次上前提醒,但大家無動于衷,擔心這會成爲增加疫情傳播的隱患。
《聯合晚報》近日接到來自義順、麥波申、勿洛等地區居民的投訴,指自家門前的羽球場、籃球場成群聚熱點,每天傍晚開始有多人聚集打羽球和藤球。
記者昨天(6月2日)到循環路第64座組屋旁的羽球場,發現羽球場上竟同時出現20多人打羽球,其中多數是9歲至13歲的孩童,當中不乏家長在旁邊陪伴。
居民陳先生(50歲)說,這種情況已持續半年多,每天傍晚5時至晚上9時許多,羽球場上聚集近十多二十人在玩耍。
“原本旁邊的籃球場上也經常有人打籃球,但居民在上個月反饋後,當局一周前將籃球場用圍網封起來,結果反而導致更多人擠在旁邊的羽球場上。”
陳先生表示,照理說若是只有兩人在場地上打羽球還算安全,但不少居民卻“鑽空子”,“有的是四人組隊一起玩,有些相熟的休息時還會圍坐在一起聊天,原本僅限兩人使用的羽球場,如今卻擠了20多人。”
近期後港、巴西立等地皆出現整座組屋居民得一起接受冠病檢測的事件,讓陳先生很擔心,因此曾鼓起勇氣上前勸說居民,“不少居民只是點頭回應,但隔天還是照舊在羽球場出現。”
坐在長椅上陪孩子玩耍的拉米爾(31歲,家庭主婦)表示,自己的孩子今年10歲,有提醒他時刻戴口罩,還親自下樓陪同,確保他和其他人保持距離。
普裏亞(32歲,家庭主婦)則說,現在是學校假期,孩子活潑好動在家呆不住,才帶他來樓下玩。有提醒孩子戴口罩,回家後會沖涼和換洗衣物等。
每晚5時至9時聚集者衆
義順和勿洛的“羽球場”情況類似,每晚5時到9時聚集多人玩耍。
家住義順環路的周先生(50歲)撥打本報熱線申述,義順環路第139座組屋旁的籃球場、羽球場每晚都有人聚集,每逢周末聚集人數更超過20人。
“共有兩組超過10人各自占據籃球場一邊的籃筐打籃球,羽球場上則是至少四人在一起打羽球,旁邊的遊樂園更是有六七個小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跑來跑去,時常還能看到有人將口罩拉下。”
周先生表示,近期義順、後港等地陸續出現社區感染確診病例,受影響的整座組屋居民都得做檢測,不明白爲何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居民要“以身犯險”。
住在勿洛蓄水池路的楊先生(53歲,倉庫管理員)則表示,附近羽球場上每晚會有至少六名20多歲的年輕人踢藤球,他曾前後兩次向當局反饋,但當局人員到場查看時,這群人就立刻作鳥獸散。
居民建議設告示牌
居民建議市鎮會趕緊設立告示牌或將場地圍起來,以免形成新的感染群。
陳先生說,爲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繼續發生,他建議市鎮會應該派人將整個羽球場圍起來。
“待解封後,大家再來玩也不遲,雖然有時候呆在家裏很悶,但可以找其他方式消遣,沒必要一群人擠在羽球場裏,每個居民都應該爲防疫盡一分力。”
楊先生則表示,若是直接將場地封鎖,可能會影響到其他遵守安全距離措施的運動人士。“不如在場地上安放告示牌起個警示作用,提醒居民不可超過兩人以上群聚。或許可以增加安全距離大使定期巡邏這些群聚熱點。”
今年1月到3月 逾600人違例被罰款
今年1月到3月,超過600人因沒有遵守安全距離和管理措施,以及沒有戴口罩被罰款。其中,針對不戴口罩行爲的罰單則有超過350張。
從5月16日至6月13日,政府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聚會人數限制則從五人減至兩人。與此同時,所有餐飲場所只能打包,不能堂食。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指出,自宣布收緊防疫措施,雖然多數民衆繼續遵守,但仍有少數人違規。除了不戴口罩,最常見的違規行爲包括超過人數限制的違法群聚,以及在餐飲場所跨群體聚集交流。
據《海峽時報》報道,記者走訪大巴窯、中峇魯和牛車水時,發現至少有15人沒有戴口罩,有18組人超過了兩人限制,人數均在三至六人。多數是在組屋鄰裏的公共場域裏。
陸路交通管理局發言人說,交通大使和巴士車長等工作人員,今年平均每個月都會遇到10個不戴口罩的乘客。
臨床心理學家周泳伶博士認爲人們因“疫情疲勞”而違反防疫條例。她解釋,每天看到跟疫情相關的新聞會減少人們對病毒的恐懼和焦慮。
“許多人已習慣並享受逐步放寬的限制。目前收緊的措施只會增加‘疫情疲勞’。”
新加坡心理學會會長曾懿琳則認爲,人們可能是想逃離不安全的環境,或者持有樂觀偏見,低估受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才會違反防疫條例。“在這困難時期,我們更應該表現出善意,鼓勵人們遵守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