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曆史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可真正好評如潮的著實寥寥無幾。《大明風華》的熱播,掀起了一波“明史熱”,似乎有一改清宮劇獨霸熒屏的趨勢。當然,我們自是不能刻板地要求影視劇與曆史“嚴絲合縫”,也該允許一些藝術化的成分。只是,有些曆史常識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以免真成了“靠著影視劇說曆史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明宣宗朱瞻基的兩位皇後。畢竟,曆史上的這兩位皇後,可與《大明風華》中的姐妹花大相徑庭。
宣宗在世的時候,立過兩個皇後,一位是恭讓皇後胡善祥,單從她的號"恭讓"二字來看就知道了,這個皇後之位最後被"讓"出去了。另一位則是孝恭皇後孫氏,沒有名字,最初是貴妃,後來被封爲皇後。
這兩位皇後在明朝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存在。皇後被"廢",在曆史上雖然存在,但比較罕見,況且胡皇後被廢的原因十分特別,與後來乾隆的烏拉那拉皇後被廢不一樣,烏拉那拉是因爲冒犯了皇帝,有失皇後之德才被廢的,而胡皇後是沒有罪的,只是因爲皇帝不喜歡。
宣宗的第二任皇後也是十分特別的,自一開始便寵冠六宮,兩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直接決定了最終的命運。而電視劇《大明風華》正是抓住了這兩個特點對此大加渲染,將這對“姐妹花”的勾心鬥角演繹地淋漓盡致,掀起了宮鬥的新高潮。
那麽曆史上的兩位皇後究竟是什麽樣子的呢?是否與電視劇中所演的一樣?仔細翻閱史書,便能發現電視劇中存在很多篡改之處。
一、從根上就是錯的——兩位皇後並非姐妹
《大明風華》一開始便講述了胡皇後和孫皇後的出身。據說這兩位皇後是建文帝時期的禦史大夫之女,爲靖難遺孤。其中姐姐被受過父親之恩的人解救了,並改姓孫,並與之一起實施複仇計劃。而妹妹則因緣巧合被弄進了宮裏,成爲了一個宮中女官手下之人。這便是電視劇賦予的兩位皇後傳奇的身世,那麽曆史上這兩位皇後真的是同父的姐妹嗎?
據《明史》記載,胡善祥的出身:"濟甯人,永樂十五年選爲皇太孫妃"。
由此可知,胡善祥最初並不是什麽女官收養的遺孤,她是濟甯人,而且能被選爲宮中作爲皇太孫的妃子的人,應該是具有一定的家世背景的,也就是說,她應該是濟甯一個比較富裕或有政治地位的家庭出身的大家閨秀,經過選秀女等一系列途徑,成爲了朱瞻基的妃子。
孫氏入宮的經曆則更有意思,《明史》記載:
"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後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
史書中只記載了孫氏,她的真名不得而知。孫氏的父親是永城縣的主簿,而誠孝皇後(也就是仁宗的妻子)的母親因爲也是永城人,因這層關系,將孫氏推薦到了宮中。可以說孫氏不是通過正規的選秀女途徑入的宮,而是走的私人關系。更有意思的是,這個走了後門的孫氏,卻機緣巧合成爲了宣宗的最愛,自此一馬平川,飛黃騰達。
總而言之,胡善祥和這個孫氏兩個人本是毫無瓜葛的兩個人,一個濟甯人,一個永城縣人,而電視劇爲了渲染故事情節,將兩個人說成了親姐妹,以此作爲鋪墊,也便有了後面爭寵和爭奪後位的精彩故事。
二、胡皇後被廢,與宮鬥無關,更未流産,皆因體弱無出
《大明風華》中,胡善祥是一個常年生活在宮中,頗有心機的女人。她拉攏朱高煦,選秀女,當上了皇後。懷孕後因殺人而流産,並逐漸黑化。朱瞻基在得知胡善祥與自己的叔叔朱高煦勾結之後,將她的皇後之位廢黜。這便是電視劇中所演繹的胡善祥被廢的原因。
那麽史書中是怎麽記載胡善祥被廢的呢?
在《明史》中,關于胡善祥之所以讓出皇後位有著明確的記載:"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 也就是說,胡氏之所以失位,是因爲胡氏無子,並非自己的過錯。至于電視劇中所演繹的流産情節,是編劇添加的,實際上宣宗一開始便不喜歡她,加上她體弱多病,沒有懷上孩子,無用,所以棄之。
胡善祥被廢並不是她的問題,這在之後的記載中便可以證明。胡善祥辭位之後,被賜號敬慈仙姑,張太後因其賢惠,所以令其常居住在清甯宮,而且每次朝宴之時,都令胡善祥位居孫皇後之上,這便讓孫氏十分不快,張太後去世之後,胡氏也便隨之去世。
通過張太後的態度可以看出,實際上,胡善祥是被影視劇真正的黑化了,若不是胡氏十分賢惠,太後也不會重視她。而且在其辭位之時,朝中的大臣也都紛紛反對,史書中記載:"後無過被廢,天下而憐之。"特別是後來,宣宗也曾後悔說到:"此朕少年事。"
由此可以看出,胡皇後其實屬于無過被廢,孫皇後雖恃寵上位,卻並沒有得到自己婆婆的認可。對此,宣宗自己也非常懊悔,感慨自己那時候太年輕,言外之意,還是對胡皇後心存愧疚。可以說,胡善祥被廢是一個錯誤,是宣宗年少意氣用事所致。直至英宗即位之後,胡善祥才被恢複皇後名號。
三、真正的心機皇後,原本是孫皇後,胡皇後被黑的不輕
在《大明風華》裏,湯唯飾演的孫若微是一個善解人意,才能俱佳,以大局爲重,處處爲朱瞻基著想的妻子形象。似乎所有的優點都集于她一身,那麽,真實的孫氏果真如此嗎?她又是如何登上皇後之位的呢?
前面已經提到,孫氏是永城縣主簿的女兒,實際上出身一般,在皇後母親的推薦下入宮爲妃。雖然她的身份一直低于胡善祥,但因爲她人長得美,所以深得朱瞻基的喜愛,胡善祥被封皇後,孫氏便成爲了貴妃,當時朱瞻基還給孫氏破例,給了她很多後宮特權。
在史書中,並沒有電視劇中所演的孫氏爲宣宗出謀劃策,操持國政等情節,更多的是一些負面記載。
《明史》中記載,孫氏與胡善祥一樣,均是不孕不育的: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爲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
讀到這裏不免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所說的英宗朱祁鎮並不是朱瞻基的兒子,而是隨便從宮人處抱養來的。而孫氏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除了她姿色很美,一直受寵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她知道只有有後才能贏得皇上的心,所以孫氏冒了極大的風險,取宮人之子冒充皇子,進而加固自己的地位,最終贏得皇後位。
可以說孫氏爲掌握權力,耍盡了心機。因此,曆史上的心機女並不是胡善祥,而是孫氏。然而,在《大明風華》中,胡皇後卻成了心機女,這是與曆史大相徑庭的。
四、朱瞻基的兒子並非皇後親生,更不是胡皇後之子
《大明風華》裏所演的孫氏的兒子是朱祁鎮,胡善祥的兒子是朱祁钰,實際上是錯誤的。通過前文可以知道,胡善祥是沒有兒子的,就是因爲她不能生孩子才被廢的,而孫氏的兒子也不是自己親生的。朱祁钰實際上是賢妃吳氏的兒子,後來朱祁钰當上皇帝之後,便追封自己的母親爲太後,這是後話了。
朱瞻基去世後,孫氏的兒子朱祁鎮登上了皇位,也就是英宗。通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了,實際上朱祁鎮並不是朱瞻基的親生兒子,而是孫氏抱養的宮人之子。曆史就是這麽滑稽,雖然並非親生,但子憑母貴,朱祁鎮依然登上了皇位。後來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征討瓦剌被俘,朱祁钰坐鎮京城,篡奪了皇位,成爲了皇帝,這裏便不再多說了。
綜觀宣宗的這兩位皇後,不僅感歎胡善祥的一生是一個悲劇。男人皆愛美人,易于爲美色所誘惑,皇帝同樣如此。胡善祥悲劇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所處的境地,使得她無力對抗命運的捉弄。因無子而不得寵,因不懂心機而被廢,即使天下人皆可憐她,又有何用,誰又能了解她的苦處。相反,孫氏憑借著自己的美豔和手腕,贏得了皇後之位,這便是不同女人的兩種不同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