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通商中國聯合中國貿促會駐新加坡代表處、中冶新加坡、大華銀行集團國際部、陸金所國際以及德勤新加坡中國服務部、新加坡江蘇會等商協會團體和工商企業,舉辦了首屆“彙融獅城”圓桌對話會與“慧眼中國”環球企業脈搏論壇。
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中新兩國資深專家、學者、工商企業界人士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中新合作、RCEP簽署實施對區域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的影響等主題進行對話。
“最近我們對協會具有行業代表性的43家中資企業做了一個跟蹤調查,主要包括航運、貿易、金融、科技、通訊以及基礎設施和房地産企業。在受訪中資企業的反饋中,對RCEP生效落地的影響是非常正面的。比如,針對促進區域貿易合作影響方面的正面反饋占比超過84%,對降低享受關稅的優惠門檻的正面反饋占到了超過65%,在穩定和強化區域産業鏈和供應鏈方面的正面反饋占比超過63%,在降低貿易交易成本方面的正面反饋占到61.36%。”
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常務副會長兼“一帶一路”委員會主席、中冶新加坡CEO譚志勇分享的這組調研結果表明,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爲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生機活力,RCEP的簽署將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新加坡江蘇會會長周兆呈說:“過去三十年的中新合作曆程,無論是早期的蘇州工業園,還是近期中新重慶互聯互通的合作項目,在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帶動下,新加坡的價值優勢會更突出。新加坡企業在雙循環中扮演的是一個外資內融的角色。
目前,有大量新加坡企業、資本、人才在中國這個持續增加的龐大市場當中打拼,新加坡企業仍將在雙循環中保持很強的參與度,繼續加強內融。”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認爲,從參與中國的國內大循環來講,中新合作可在科技創新、規則運用落地、服務貿易升級等方面展開。首先,新加坡一貫注重科技創新,這可使中新合作突破以前比較傳統的貿易、産業園區合作的模式,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切入。其次,新加坡在很多制度、規則方面,不僅采用了國際通行的一些做法,而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這些制度創新落地的成果可以和中國企業分享。最後,以金融業爲核心的服務業是新加坡的長處,新加坡可以利用服務業優勢參與到海南自貿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來。 從國際循環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可以作爲中國企業出海的支撐點。
顧清揚說:“不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RCEP,東盟都是中國重要的區域合作夥伴。跟東盟國家打交道,新加坡可以起到一種通道的作用,一種樞紐的作用,一種國際平台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陸金所國際CEO唐娟進一步闡述了新加坡作爲中資企業進入東盟的第一站,具備兩大優勢。一是政策優勢,新加坡作爲東南亞金融中心,政策較爲創新且務實,可作爲兼顧創新和規範化的典型參考。
二是文化優勢,新加坡作爲多元文化交彙點,人才儲備充足,體現出中西結合的特色,這對企業未來發展而言具有較大優勢。
“RCEP生效之後,東南亞投資者以企業或者個人形式對投資中國的需求會不斷加強,隨之而來的是,之前較多的投資壁壘可能會有對應的消除。新加坡也會有相關舉措,方便中國國內投資者進入RCEP國家投資。此外,人民幣國際化在新加坡的落地及實施具有極高戰略意義。”唐娟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發展,中國政府不僅展示出其經濟實力,也表明了其對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國際化的決心。
正如以上專家、企業家所說,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簽署RCEP,對充分發揮新加坡作爲國際貿易、航運、金融中心的優勢,提升企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第三方市場合作等方面都將産生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