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就住在離雄村不遠的地方,她說可以去看看,是在那一帶很有名的一個古村。
初到雄村,給人的感覺不是那種小橋流水人家,風景優美的鄉間;也不是像大圩古鎮一樣,到了周末可以去踩踩單車散散步的地方;更不是像興坪古鎮一樣底蘊十足,地處漓江風光帶上。這些優勢條件,那裏似乎一樣也不占。
雄村更像是一個快被遺忘的地方,只剩下了破舊的老房子。
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一扇扇大石頭砌成的石拱門,還有小路旁邊的一條不寬的水渠,村外是通往市區的馬路,另一邊是寬闊的田野和遠山。這差不多像是一個村子該有的樣子,只是,街道上顯得冷冷清清,房子的大門幾乎都是緊閉的。
走在鋪滿鵝卵石與青石板的街道上,一步一步,呼吸也變得慢了起來,生怕驚擾了這裏的安靜。就像在一個圖書館,不小心掉落東西的聲音,挪凳子的聲音,還有咳嗽的聲音,在這裏聽起來都是刺耳的。
不寬的街道兩旁是一排排的土磚房和木板房,都很有年頭了。有些房子已經殘破不堪,甚至是完全垮塌了,曾經的土磚牆面變成了一堵堵低矮的圍牆,裏面長滿了雜草與幾米高的大樹。
曾經的木板牆的殘片四處歪斜,地上是破碎的瓦片和被丟棄的物件。牆上還貼著上個世紀90年代的明星海報,縫隙裏還夾著沒完的牙膏,客廳裏擺著沒有搬走的小凳子,廚房裏的大水缸積滿了雨水……這樣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個小型的博物館,陳列著一個房子的過去和主人的印記,裏面充滿了故事。
當然,大多數的房子還是好的,只是基本沒怎麽住人了。偶爾有人提著在圩上買來的東西,輕聲走過;有的房子裏傳來電視裏戲曲的聲音和動畫片裏稚嫩的笑聲;一兩只狗在街道邊躺著,或者互相追逐……
有一個發現讓人感到意外,許多木質房子的門上或者牆上都畫著毛主席的頭像,寫著毛主席的語錄,在這個老房子聚集的村落裏,讓人感覺不簡單。
後來,從當地人口中得知:原來這裏是曾經繁榮一時的雄村圩,還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處驿站。那時候家家作商鋪,戶戶有生意。現在看起來不起眼的老房子在當時可能是銀行、是藥店、是當鋪……那時附近的人都會來這裏趕圩,石子與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雖然不寬,但仍然可以想象到那時人聲鼎沸的畫面。
人們從各個地方過來,經過四面的石拱門。路邊是擺著各式各樣東西的店鋪,有飯館,茶館,鐵器鋪,生活用品店……店鋪前面還有一些小的攤位,擺著蔬菜與水果,還有生意火爆的豆腐攤……商販們在賣力地吆喝,因爲地方小,更顯得熱鬧了。有的人挑著裝東西的竹筐;有的人穿著綠色的軍大衣一邊還叼著煙;有的帶著孩子出來,孩子吵著想吃一個路邊的油炸串串……人們討價還價的聲音,叫賣的聲音,排隊等候時互相問候的聲音……彙聚在了這條不寬的街道上。
從湖南會館和江西會館的舊址來看,還能體會到當年商賈雲集的光景。到了六、七十年代,人們在門上,在牆上畫上了毛澤東的頭像,寫上毛澤東語錄。他們熱火朝天,有著十足的幹勁。
因爲繁華,所以不甘落後,就像北京後海的胡同裏總是插滿了國旗。
然而,誰能想到,短短幾十年,變化竟如此之大,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交通的不便了。古街的地勢稍高,處在一個小山坡上。現在看來,這樣的地理位置一點也不占優勢:主幹道的馬路不會高低起伏地從這樣一個村子裏穿過去。
現在的圩市已經搬到了古村外的馬路邊,那裏的交通更加方便。作爲一個隔幾天就有一次的圩市,一次大的聚會,古街的街道顯得太窄了。
人們陸續搬到了附近交通更發達的地方,他們在那裏建起了新房,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于是,古鎮就這樣慢慢被時間遺忘。只留下一排排老房子伫立在原地,見證著歲月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