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歧視和冒犯種族的言行並不常見,但它一旦出現,會造成真實的傷害。
“當它們出現時,那種傷害是真實的,不能淡然處之,說‘只是隨口說說’或‘玩笑話。”
財政部長黃循財今天下午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和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聯辦的“族群與種族主義”(Race and Racism)線上論壇,針對近期社會熱議種族歧視事件的現象作出回應。
黃循財指出,在一個多元種族社會,少數種族難免會活得比較辛苦。因此,華族應該多盡一點力讓少數族群安心,體恤對方的需求和感受。
他建議通過包容、信任和妥協來改善新加坡的多元種族相處模式。
“沒有一個族群能夠事事如願所償,但各族通力合作,我們能夠造就的必定更多,強過我們只關注自身利益的作法。”
“我們不應該堅持爲自己的族群爭取最大的利益和權利;或將任何妥協視爲必須受到批判的不公不義;或無限放大任何有冒犯或侮辱之嫌的言行。”
黃循財說,這麽做只會煽風點火,激起敵意和報複心理。一旦走上這條分裂族群的道路,少數族群不可能獲勝,華族則會極爲不滿。
黃部長還有以下重要談話:
特選學校
“我希望那些批評特選學校的人能夠想一想:如果我們的母語在說和寫大不如前,新加坡華族、馬來族和印族的文化都凋零了,我們的社會真的會變得更好嗎?“
“這就是我們設立特選學校的原因。它們曾經是華校,我們設法保留了一些氛圍,賦予新生命,以便培育足夠的雙語和雙文化學生,讓他們能夠駕馭中英文。”
“我們在幾所學校推出計劃,讓學生能夠強化馬來文和淡米爾文,培養他們在雙文化上的興趣。我們也有馬來回教學校、其他語言的媒體,以及繁多的華族、馬來族和印族文化機構,包括華樂團、馬來文化館,以及印度純藝術協會等。”
“難道這些都不應該存在?只因爲它們傳承了族群文化,並沒有將其他群組、其他語言、其他文化和其他傳統包容在內?顯然不是,因爲這與我們在《信約》中所說的‘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完全背道而馳。”
華人優勢
“我們必須意識到,新加坡的華族社群並非單一群體(monolithic)。有時候人們說新加坡出現‘華人優勢’。有些偏見或者盲點,是華族社群必須意識到並改進的。”
“但是大家必須認識到,我們依然有一整代的華族新加坡人,對華文更感親切和自在,而不是英語。他們認爲自己在一個說英語的世界中處于劣勢。他們感到自己爲了促成多元種族社會,已經失去了很多:華校、南洋大學、方言等等。他們會問:‘你說的華人優勢是什麽?’因爲他們根本一點兒都不感到優勢。這種標簽自然讓他們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