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冠病疫情導致更多新加坡人在身心健康,以及家庭關系方面面臨了更多問題,其中令人擔憂的是,每10人當中,就有4人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
這項調查由全球營銷傳播機構“Wunderman Thompson”于今年2月至3月間展開,透過線上調查方式訪問了1000名國人。受訪者年齡介于18至70多歲,涵蓋不同收入、教育程度、種族以及各行各業的人士。
不過,這項調查並未說明是否采用隨機抽樣方式,以及根據新加坡人口統計數據進行加權處理,以准確推估母體。
近四成受訪者曾想過自殺
調查報告指出,財務壓力、工作壓力及疫情的沖擊是造成本地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前三大因素。
55%的受訪者認爲,財務壓力是造成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緊接著是工作壓力(47%)和冠病疫情的沖擊(28%)。
另外,有24%受訪者感到焦慮,21%受訪者感到憂郁。
最令人擔憂的是,調查發現有多達39%受訪者曾想過自殺。
其中,有5%受訪者表示他們天天都有自殺的想法,8%則表示他們一周會閃過一兩次輕生的念頭。
報告指出,坦承每天都想要輕生,或一周閃過一到兩次自殺念頭的受訪者當中,失業者的比例最高。
《海峽時報》報道,該調查的共同作者阿菲麗迪(Malati Afridi)進一步指出,35歲以下受訪者中,有48%在過去一年,至少曾出現一次自殺念頭。那些育有6歲以下孩子的受訪者中,則有一半曾想過一了百了。
大部分人甯向朋友,而非家人傾訴心理健康問題
另一個必須加以留意的現象是,盡管有79%受訪者認爲心理健康是他們關心的首要事項,比72%受訪者視身體健康爲優先的比率還多,但絕大多數人仍認爲心理健康課題在社會上是一種禁忌,因此難以啓齒。
調查顯示,有68%受訪者認爲心理健康問題在社會上仍持續被汙名化。
與此同時,人們更傾向于跟朋友,而非家人討論自己的精神狀況。
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跟家人討論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則表示,自己開誠布公地跟朋友討論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亦會進一步衍生其他問題。
53%受訪者表示這會導致他們缺乏生産力、41%表示這會促使他們食用不健康的食物、40%會減少運動、33%會變得更孤僻、21%會變得更好鬥,以及18%受訪者認爲自己會變得暴力。
身體健康:坐而言,但未起而行?
調查也發現,過去一年國人在身體健康方面,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的典型寫照。
報告指出,有66%受訪者表示自己更有動力變得健康,44%受訪者認爲自己的身體比疫情前還要來得健康。
但吊詭的是,國人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之際,卻同時染上了更多不健康的壞習慣。
有7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熒幕前花費的時間比過去更多、61%久坐的時間更長、46%的工時更長、40%的睡眠不足、46%的受訪者吃上更多垃圾食物,另外還有17%和13%的受訪者分別飲用更多酒精及吸更多的煙。
調查也發現,不同收入群體的壞習慣也不盡相同。
例如,高收入人士的不健康行爲有吃糖果、喝咖啡、抽煙及喝酒;中等收入人士的不健康行爲則是長時間工作,及食用更多垃圾食物;低收入人士則是出現懶散、久坐及狂磕垃圾食物。
家庭摩擦增加,性欲減退
家庭關系方面,本地家庭過去一年的摩擦也有所增加。
49%的受訪者坦承來自家庭的壓力變得更大,36%發現家中家庭暴力的情況所有增加,44%感受到家裏存在的憤怒情緒程度正在提高。
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簡稱SOS)今年較早曾公布,該協會在2020年一共接獲3萬9429通自殺和緊急情況相關的求助電話,比前年多了18%,其中有關家庭成員和伴侶之間沖突的投報變得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有29%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年失去了性欲。
這相當于戳破了冠病疫情下,本地夫妻可以多多“增産報國”的迷思。
男性、高收入、高學曆者比較不會面對心理健康問題
調查也發現,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曝露了本地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整體而言,女性的身心健康程度不如男性。
報告推測,這是因爲照顧小孩及家中年長者的重擔普遍落在女性肩上,在工作和照顧家中老小的蠟燭兩頭燒下,她們難以爲自己的人生打算。
另外,高收入群體(年收入7萬5000以上)及高學曆群體(碩士以上)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滿意程度也較其他群體來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