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不要看你的書了,我們一起來看我的書吧!”然後小小的人兒就從自己的書架上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滿臉高興地靠近我,推開我手中的書,順勢坐到我的懷裏。他在我懷裏越長越大,看書的時候腦袋頂兒也從我的下巴躥到了眼睛,以至于我不得不開始歪著腦袋給他念書,他短短的硬硬的頭發常常紮到我的臉,刺刺的有點疼又有點癢。這個心裏時候就會升騰出一種幸福感,迫不及待的就跟他一起進入到了繪本裏的神奇世界。
中川李枝子在《當孩子遇見書》這樣描述第一次親子閱讀的場景:孩子第一次讓大人念繪本時,往往是坐在父親或者母親的膝蓋上吧。對于孩子來說,那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僅僅只是坐著便能感覺到幸福。——真是細膩又准確地描述啊。
中川李枝子是誰呢?她是大名鼎鼎的童書《不不園》的作者,宮崎駿提及中川李枝子時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自己無論如何也寫不出超越《不不園》的作品,因此放棄了想成爲兒童文學作家的夢想。不僅如此,宮崎駿還多次邀請中川李枝子給他的動畫主題曲填詞,比如《龍貓》中大名鼎鼎的《散步》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川李枝子從京東都立高等保育學院後的17年裏一直在綠保育院工作直到這家保育園關門,是一名真正用心和孩子相處,耐心觀察孩子,知道孩子喜歡什麽以及如何引導孩子的幼兒老師。
用中川李枝子自己的話來說,如果《不不園》是她成爲保育員不久後領悟到的保育理論,《當孩子遇見書》就可以算作在那之後她的實習報告。在書中她親切又詳細的闡述了如何幫助孩子選擇繪本、怎樣進行親子閱讀,通過回憶自己少時如何與書結緣以及在保園育的工作,向讀者傳達自己積累多年的育兒理念。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插圖是作者的妹妹——山脅百合子所繪。
一、繪本是讀書的入口
繪本被稱爲“讀書的入口”,其實也包含著“人生入口”的含義。
媽媽們夢想要培養喜歡讀書的孩子,一開始就看大部頭的小說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孩子看繪本。一開始的時候什麽繪本都可以,只要能在爸爸媽媽的懷裏,看簡單的圖片——小狗或者小貓都可以讓孩子非常開心快樂。慢慢的再帶著孩子看更複雜的讀物,他們會爲認識了小貓小狗而高興,也會爲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而激動,當然孩子不僅能得到快樂,也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養成好的習慣。
如意大約兩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看《細菌小不點兒人體曆險記》,這本書以紅色細菌小怪物爲第一視角,講述了細菌小不點在人體當中的冒險之旅,非常形象的讓孩子明白細菌是如何在我們的體內滋生繁殖以及如何讓我們生病的。如意很喜歡纏著我和爸爸講這個冒險的故事,我們沒時間的時候還會自己翻著念念叨叨的看,慢慢的也養成了勤洗手勤刷牙的習慣。在他不到三歲的時候,一次因爲玩的太累了我就建議睡覺之前不要刷牙了,他努力撐著眼皮問我:“細菌小不點會咬我的牙齒嗎?”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後,竟然掙紮著去刷牙了。
孩子看到的繪本世界,比大人看到的更大更深刻也更美妙。
二、父母和孩子的繪本時間
繪本經常被稱爲是讀書的入口。而我自己,是什麽時候站在這個入口的?是被誰用怎樣的奇迹引導?當時的感受是什麽?
小的時候很喜歡看書,但是那個時候並沒有很多的零花錢可以用來買書。即便有錢了,鄉鎮小書店裏書的種類也並不是很多。也許因爲這樣,有了孩子之後産生了一種代償心理,非常喜歡給孩子買書、讀書,看到孩子沉浸在書的世界裏非常快樂的時候總是爲他的快樂而快樂。我和爸爸都非常享受這些快樂的親子閱讀的時光——雖然書中作者著重強調了媽媽的陪伴。
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寫道:你或許擁有無盡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爲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帶孩子走到這個讀書入口的那個人應該是爸爸媽媽。其實對孩子來說,讀什麽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爸爸媽媽一起享受安靜又快樂的親子時光,至于怎麽讀和讀什麽對孩子來說倒是沒那麽重要,讀的方式奇怪一些比如打哈欠、跳著念孩子也可以諒解。
三、如何選繪本?
讀書的快樂來自精神的自由,被強制或被人橫加幹涉都不會得到快樂。
選什麽繪本、怎麽讀都是媽媽們的自由。媽媽們只要隨著自己當天、當下的心情,和孩子呼應,一起享受繪本就行。
首先目的性不要太強。家庭選購繪本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只要開心就可以了,選出孩子和家長都喜歡的繪本,然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閱讀是最好不過的了,如果太強調想從書本裏或讀什麽東西,比如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各種知識,那樣的話讀書本身的快樂就會大打折扣,孩子也會覺得沒那麽有趣了,到最後可能事倍功半。孔子強調的“默而識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要選孩子和家長都喜歡的繪本。孩子如果發現自己的喜好和爸爸媽媽們一致,就會感到分外的欣喜。讀書的時候擡頭看到爸爸媽媽的臉上充滿歡樂,那麽孩子的快樂會加倍。除了繪本,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挑出共同喜歡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也可以教孩子挑東西的良好品味。
再次,要相信自己的母性感覺。中川李枝子在書中寫道:說到底,繪本是爲了誰而存在?其實是爲了眼前的這個孩子而存在的。因此。只要在孩子最開心的狀態下給他就可以了。至于作家怎麽想、希望什麽,都與孩子無關。其實不僅僅是繪本,在信息爆炸、育兒知識泛濫的今天,關于如何育兒、如何幫助孩子成長有各種各樣的指導,這讓我們不得不三思而行。但是身爲媽媽我們對孩子的需求有本能的敏銳嗅覺,要相信這個感覺並繼續磨練它。親子之間心的交流順利了,與書的交流也會順利。
中川李枝子在書中詳細的回憶了自己少時與書結緣的過程以及在做保育員這17年過程中的點滴心得。看著這些美妙又飽含熱情的文字,不禁讓人感慨,只有對孩子們充滿愛、充滿責任的人才能寫出這種動人又智慧的句子。中川李枝子堅信“書籍帶給孩子們對人生的希望與自信”,而這就需要父母努力,帶領孩子來到讀書的入口,還要的孜孜不倦的堅持引導。就如錢穆說的: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爲沒有什麽用;如像諸位毎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裏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裏,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孩子與書的結緣,總有一天會長出美妙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