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馬錫在越南、印尼、中國的古籍裏都有記載,包括滿者伯夷宰相迦查馬達征服淡馬錫的事迹。
印尼泗水龐越瀑布的滿者伯夷宰相迦查馬達雕像。(互聯網)
淡馬錫在古爪哇語是瀕海城鎮的意思,越南《大越史記》、印度尼西亞《列王傳》與《爪哇史頌》、中國《島夷志略》和《武備志》都有記載,這裏就翻閱東南亞各國的曆史,尋找古國淡馬錫的足迹。
越南版淡馬錫
三佛齊是東南亞古代海上強國,疆域遼闊,包括蘇門答臘、巽他群島和馬來半島直抵吉打和泰南,扼控印度洋到中國的航道,後來卻相繼被爪哇賽連德拉王朝(Sailendra)和南印度注辇(Chola)占領。盡管三佛齊成功複國,甚至反攻注辇屬地斯裏蘭卡,但卻失去屬邦的控制能力。在風起雲湧的年代,東南亞冒出一個新興的國家——淡馬錫。
近期從越南史料發現,越南王子陳日燏(yù)逝世時,史吏提及他有能力爲冊馬錫(Sach Ma Tich)的使臣翻譯,學者認爲這就是越南版的淡馬錫。
《大越史記》有冊馬錫的記載。(互聯網)
越南李朝最後一位女皇李昭皇退位之後,陳煚(jiǒng)登基開創陳朝,在1225-1258年間當皇帝,稱爲太宗。忽必烈占領雲南後繼續東征西討,連續對越南發動三次戰爭。陳日燏(1255-1330)是陳煚的第六王子,1285年在元越戰爭中擔任大將,當時逃亡到越南的南宋遺民都投靠他,他在鹹子關擊敗蒙古軍隊。
陳日燏于1330年逝世,享年77歲,正值陳朝第六代君主憲宗。《大越史記本紀全書》卷之七陳紀三,在憲宗篇提到陳日燏逝世的記載:“仁宗時,冊馬錫國使來貢,求能通語言者不可得,獨日燏能之。”原來他喜歡結識外國人,經常去寺廟和宋僧談話,或到占城人的村落探訪,因此學會不同區域的語言。他是開朝王子,仁宗的皇叔,連續輔助多位年輕的皇帝。
冊馬錫使臣是在仁宗的年代出訪越南,仁宗即是陳朝第三位君主陳昑,1278-1293年間在位。從建國到委派使臣需要一段時日,這意味淡馬錫在更早的年代已經存在。
淡馬錫亡國
忽必烈派使者孟琪到爪哇,要求向蒙古稱臣,但爪哇王卻將使者逮捕,黥面並將之驅逐。忽必烈大怒,1292年他派史弼、亦黑迷失和高興帶領兩萬大軍攻打爪哇。當時爪哇發生叛變,國王被殺,國家被占領。國王女婿拉登韋查亞(Raden Wijaya)聯合蒙古大軍一起攻打爪哇,在攻陷城池後,他突然襲擊蒙古大軍,將他們逐離爪哇,並開創滿者伯夷(Majapahit)王國,成爲第一任君主。
迦查馬達(Gajah Mada)最初是滿者伯夷的王家侍衛,據《列王傳》(Pararaton)記載,他在塞伽1253年(Saka,爪哇紀年,即公元1331年)出任宰相。在宣誓就職時,他發表著名的巴拉巴誓言(爪哇語Sumpah Palapa),誓將征服古侖(Gurum)、細蘭(Seran)、丹絨普拉(Tanjongpura)、亞魯、彭亨、冬波、巽他、峇厘、巨港和淡馬錫等十國,這些國家從蘇門答臘到馬魯古,印尼群島直抵婆羅洲西南岸。淡馬錫當時是遠至爪哇也知曉的國家。
爲了歌頌滿者伯夷的太平盛世,宮廷詩人寫了許多贊美的詩篇,他在退隱後彙編成冊,1365年以普臘班紮(Mpu Prapanca)之名出版《爪哇史頌》(Nagarakretagama)。他和迦查馬達處在一個共同的大時代,兩人有著共同的經曆,第49章提到,英明的宰相迦查馬達在1331年輔政,年輕的哈奄武祿(Hayam Wuruk)當時還是王儲。他贊美滿者伯夷版圖遼闊,書中列出所有藩屬國,包括宋卡、北大年、吉打、登嘉樓、彭亨和柔佛等國,第13章就提及淡馬錫。迦查馬達實現征服淡馬錫的誓言,他在晚年退隱山林,1364年逝世。
王大淵無緣探訪
王大淵在《島夷志略·暹》有這樣的記載:“近年以七十余艘來侵單馬錫,攻打城池,一月不下。本處閉關而守,不敢與爭。遇爪哇使臣經過,暹人聞知乃遁,逐掠昔裏而歸。至正九年降于羅斛。”王大淵稱淡馬錫爲單馬錫,分別在1330-1335和1337-1339年兩次出航。
暹軍70余艘船只,軍隊少說也有數千,何以看見爪哇使臣立即逃亡?迦查馬達在1331年發誓攻打淡馬錫,或許淡馬錫當時已成爪哇附屬國,隨使臣同來的還有爪哇軍隊。淡馬錫在王大淵到來之前已經亡國,再也不是商船前來貿易的港口,他沒有登陸探訪民情,只在龍牙門和暹才提及淡馬錫。
《島夷志略》在至正己醜冬,即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冬天完成,他相信接到船商的信息,出版前補上一筆“降于羅斛”。當時暹國處在素可泰王朝,但中部的羅斛國已經脫離真臘(柬埔寨)定都在華富裏。因羅斛發生霍亂,烏通王在1351年遷都大城府,建立阿瑜陀耶王朝。
阿瑜陀耶最終並吞素可泰,滿者伯夷控制的泰南和馬來半島各古國也陸續成爲藩屬國,甚至馬六甲在建國之前也必須繳納稅金。王朝經曆400多年,在1767年的泰緬戰爭中,被緬甸貢榜王朝軍隊攻破城門而滅國。
航海圖地標
《武備至》茅坤圖中的淡馬錫。(互聯網)
鄭和七下西洋訪問各國,隨行官員記錄了東南亞民俗風貌,因此明代出版多部遊記和航海手冊,如馬歡《瀛涯勝覽》、費信《星槎勝覽》和鞏珍《西洋番國志》,以及張燮《東洋西考》和《順風相送》,還有收錄在《武備志》的鄭和航海圖——茅坤圖。
王大淵《島夷志略》和明代著作相隔將近百年,字義也出現一些變化。以龍牙門爲例:“門以單馬錫番兩山相交,若龍牙,中有水道以間之。”龍牙門指的是島嶼或近海的土地,和淡馬錫番相隔一條水道。這裏是海盜集聚地,山無美材,貢無異物,商貿物品都是剽竊之物。王大淵直接說明:“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問。回船之際,至吉利門,舶人須駕起箭棚,張布幕、利器械以防之。”吉利門即吉裏汶(Karimun),明代古籍有多個不同譯稱如吉裏問和吉裏悶。
《瀛涯勝覽》滿剌加國:“自占城向正南,好風船行八日到龍牙門,入門往西南行二日可到。”除了王大淵所指的海盜巢,龍牙門後來也指水道,而明代著作浮現一個新名詞——淡馬錫門。《東洋西考》:“又過淡馬錫門,用庚酉及辛戌針,三更,取吉裏問山。”《順風相送》:“用庚酉五更入龍牙門,水流急,夜不可行。出了門又過淡馬錫門,用庚酉針並辛戌針三更取吉裏悶山。”淡馬錫門和龍牙門並用,說明不是同一處,這裏指的是靠近淡馬錫的水道。
淡馬錫一詞出自《東洋西考》和《順風相送》的淡馬錫門,茅坤圖則延續王大淵的單馬錫。
淡馬錫興衰史
淡馬錫在三佛齊面對強鄰占領之際脫離掌控,在13世紀是東南亞小有名氣的國家。隨著滿者伯夷的崛起,1331年被宰相迦查馬達列爲十個要征服的國家之一,最後成爲藩屬國。迦查馬達逝世後,阿瑜陀耶成爲北方新霸主,14世紀末,勢力涵蓋馬來半島,淡馬錫也無法幸免。
淡馬錫失去其重要性,除了作爲航海辨認地標的茅坤圖,導航指南的《東洋西考》和《順風相送》外,這個古國的名稱逐漸消失。
文:林志強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