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並不只是關于環境保護。ESG中的“G”應該比另外兩個更爲重要。如果一家公司的透明度和治理有問題,它在E和S的得分再高也不宜投資。
電子郵箱收到ESG相關報告的次數越來越頻密,有時候一天內會收到好幾份。
專門研究交易所挂牌基金(ETF)及交易所挂牌産品(ETP)的ETFGI發來最新報告,ESG主題的ETF和ETP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總資産達到2930億美元,比2020年底的1930美元增加50%,而投資産品的數目則從514個增加到644個。
ESG主題投資産品大受歡迎的情況可見一斑。
其實ESG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永續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的三個主要指標,早在《聖經》時代,猶太人便已根據道德價值與社會標准來評估投資。
在近十年之前,ESG只是一小群人搖旗呐喊的口號。2004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建議投資經理把ESG包括在投資分析框架內並沒有得到太大認同,因爲投資界相信他們應專注爲客戶賺錢,無須過度關注這些非金融指標。
物轉星移,ESG最近幾年從非主流變成主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正視,ESG投資迅速擡頭。投資者日漸重視ESG評級,並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將ESG評級與傳統的財務指標結合考慮,不再只是純粹追求投資回報。
多數人在討論ESG的時候把重點放在“E”,所以也帶動了所謂的綠色投資。根據信評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發行的永續發展債券共42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超過一倍。
ESG投資追求財務回報 兼顧對社會與環境影響
然而,林林總總ESG、綠色、環保主題的投資産品,對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有什麽意義嗎?
坦白說,雖然我同意爲了地球與萬物著想,我們必須照顧環境,減少碳排放、杜絕資源浪費、鼓勵再循環,投資者可以集合力量去迫使公司對環境、對社會、對世世代代負責,但我更在意的是這些投資能給我帶來多少回報。ESG投資理念在追求財務回報之余,還要兼顧對社會與環境影響,是否會降低回報率?
有研究發現,注重ESG的投資,回報率似乎更勝一籌。例如,標准普爾早前分析了26個ESG主題的挂牌基金和互惠基金,發現從去年3月到今年3月,19個基金取得介于27.3%到55%的增長,比標普500指數同期取得的27.1%增長高。
然而,如果換一個時間段卻會産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追蹤美國EGS股票的FTSE4Good美國指數在今年1月到6月期間上揚11.6%,低于標普500指數的12.3%。同樣的,MSCI全世界指數(MSCI All-Country World Index)這段期間上揚了8.5%,但MSCI全世界永續指數(MSCI ACWI Sustainable Impact Index)只上揚不到1%。
因此,ESG投資跟回報之間有什麽關系,無法下定論。
不過我相信,如果你是一名長期投資者,打算持有一項投資10年或20年,那你可能得特別關注ESG。近兩三年來ESG勢力來勢洶洶,環保分子說話越來越大聲,企業如果被認定損害環境與社會,就會遭到杯葛,後果可以很嚴重:商業夥伴撇清關系、金主不借錢、消費者拒絕購買産品。這些都會影響公司的業績表現,進而影響股價。
無論如何,ESG並不完全只關注于環境保護。個人覺得ESG中的“G”,應該比另外兩個更爲重要。如果一家公司的透明度和治理有問題,它在E和S的得分再高也不宜投資。
新加坡董事協會、國大商學院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CGIO)與澳大利亞會計師公會周三聯合發布的2021年新加坡治理與透明度指數(SGTI)報告,顯示本地上市公司在企業治理和透明度方面取得佳績,創下68.7分的曆來新高。這個成績跟我們頻頻看到的新聞事件似乎不太一致。
早些時候接連有公司發生董事會糾紛,或是大股東或維權股東跟董事會之間的紛爭,綠科控股(ecoWise Holdings)事件鬧了幾個月還在發酵。鬧劇不斷上演,讓人看笑話之余也憂心董事會與管理層是否花太多時間在處理鬥爭而忽略業務增長?
企業治理專家麥潤田日前撰文寫出一個現象,越來越多新交所上市公司沒有按照新交所條例的要求作披露。例如根據條例,任何重要職務的人事變動須在任何一方有意停止職務時便即刻宣布,包括高級行政人員及外部審計師在內。但是他發現,好些公司是在找到替代人選後才一並公布,被點名的有Charisma能源和偉盛(GS Holdings)等。
文章發布一個星期後又多了一個萊佛士教育(Raffles Education)的例子。它在7月29日披露,馬來西亞子公司遭追討4億1000萬令吉(1億3200萬新元),不過雙方已經達成和解。耐人尋味的是,該公司早在5月27日便已收到傳票及索賠聲明,涉及款項是公司市值的一半,但它卻遲至兩個月後事情解決了才披露消息,沒有即時通報或適時彙報進展。顯然,雖然上市公司的整體治理與透明度指數提高了,但有待改進的企業仍然不少。不論任何行業,ESG的疏失都會對運營和盈利構成嚴重風險,積極解決這類風險的公司,它們的業務較不容易中斷,股東的下行風險較低,而重視ESG的投資者更有可能提前發現公司的“G”是否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