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成災,至周四(22日)至少33人死亡,8人失蹤。省會鄭州的地鐵五號線水浸導致大批乘客被困車廂,至少12人死亡,尤其令人關注。
周二(20日)鄭州暴雨,地鐵五號線附近嚴重水浸,積水沖垮擋水牆進入地鐵線路區間。不少乘客徹夜受困于地鐵站,更有人在車廂內缺氧。事後一些人質疑雨水如何進入地鐵軌道、地鐵爲何不及時停運等。
應變措施與城市規劃
根據報道,有人解釋地鐵停運需要經過嚴格的流程,層層上報獲得批准後才能執行,因此有一定的時間差。這亦牽涉另一個問題,就是鄭州的暴雨雖然很集中,甚至可謂突如其來,但政府當局是否有盡責預警,采取停工、停課、交通管制等應急措施?因此一些人便猜測,鄭州市甚至河南省政府要員或將面臨問責。
但即使事件中有人爲的應變不足,鄭州周二一個小時內降雨200毫米,打破內地陸地每小時的雨量紀錄,相信本來就難以應付。因此鄭州雖然作爲海綿城市,透過建築、道路等設計控制雨水徑流,但正如有學者指出,海綿城市要在一定條件下才發揮一定作用,而且無法應付這種規模極不常見的暴雨。
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的成因就不只是短期的應變措施不足,還包括城市發展規劃。若要避免問題再次發生,當局便要考慮更多建綠地、人工湖泊、建設地下儲排水系統等。這些都不是一時三刻的措施,而是涉及三、五年甚至以上的中期政策。
解決問題既跨時亦跨國
甚至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河南鄭州暴雨發生的前幾天,德國西部同樣因暴雨而陷入水災,逾百人因此喪命。雖然德國也有應變及疏散的問題,但一些人推斷地球變暖增加海水和河水蒸發,繼而增加暴雨的出現機會。因此暴雨而生的水災不只是個別城市的問題,更可能是極端天氣的常態化。德國不少人便相信,綠黨的論述在此次水災後將更叫座。
要如此根本的解決或者改善問題,不但非三、五年能夠做到,甚至也非一城一國之力足以了事。
2017年,新加坡曾發生碧山地鐵隧道積水事故,導致南北線地鐵服務癱瘓20小時。雖然這起事故更多是人禍(水泵疏于檢修而職員僞造維修記錄)而非天災,但我們如何未雨綢缪,做好地鐵淹水防護?
一般而言,地鐵系統的防洪措施是以擋爲主,以排爲輔。
【如何擋水?】
本地所有地鐵站的出入口都要高過周邊地面(所以知道爲何進出地鐵站總要先爬幾步樓梯了吧)。根據新加坡公用事業局(PUB)于2018年12月發布的第七版《地表水排水業務守則》(Code of Practice on Surface Water Drainage),這一高度爲至少1.3米。
自2012年以來,全國已有至少35個處在低窪地區、有淹水風險的地鐵站安裝了防水閘。同樣地,根據《守則》,它要比地面高出至少1.3米。
【如何排水?】
這些業務守則的細節還包括,地鐵安裝的水泵排水力要以百年一遇(發生概率相當于每年1%)的暴雨強度爲標准,以及時排出因不可抗因素流入地鐵系統的雨水。在持續10分鍾的降雨中,水泵最大負荷應爲280毫米/小時的降雨強度。
疏導地面積水時,須導流到與地鐵等地下設施隔開的地面排水管道,不能與地鐵系統使用同一管道。
地鐵的抽水與排水系統要全自動化,並配有監控系統,允許操作員遠程監控集水池中的水位和水泵運行狀態。另有一個獨立的水位傳感器,當集水池來到極高水位時,會自動觸發警報。
此外,每個地鐵站都須配備備用燃料發電機,確保水泵可以不間斷運行,以及由水泵和排水管組成的備用排水設備。
平日做好防範工作,才能在發生極端暴雨事件時保護乘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