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SINGAPORE
能否爲我讓座
最近,新加坡愛心通勤委員會擴展了一項名爲”能否爲我讓座”的計劃,旨在幫助那些患有隱性疾病或殘障人士在乘坐公共運輸時,不需要開口就可以請乘客讓出座位。 新加坡濃厚的人文關懷實施的淋漓盡致,各式各樣的便民設施比比皆是,下面就帶大家領略下新加坡都有哪些極致的人文關懷。
1 政府組屋
新加坡組屋最早是爲了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而提出的。雖然組屋屬于福利性質的住房,但是,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十分注重房屋的位置分布,每一層都由一條半開放式的走廊連接,居住在組屋,也能充分享受到陽光和自然空間。
同時,組屋還擁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社區設施。附近設有商場、電影院、圖書館、養老院、社區醫療、辦公樓、學校和交通樞紐等。
今年三月,政府還爲組屋安裝太陽能板,三巴旺(Sembawang)、淡濱尼(Tampines)和丹戎巴葛區(Tanjong Pagar)的1,198座組屋以及57個政府建築安裝了太陽能板。
此外,政府還會給居住在組屋的住戶提供津貼,例如,去年3月推出的電梯服務安居津貼(Lift Access Housing Grant),給那些因行動不便或因疾病需要使用電梯,但目前所居住的組屋無法進行電梯翻修,他們可以領到高達30,000新元或15,000新元的津貼。新加坡政府組屋完美演繹了新加坡以人爲本的理念。
2 醫療服務
新加坡的醫療水平享譽世界,先進的醫療設備、嚴格的醫療管理和細致入微的服務在國際上贏得了很多贊譽,如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和伊麗莎白醫院(Mount Elizabeth Hospital)。
尤其是新加坡的邱德拔醫院,它改變了傳統醫院采用的無菌環境,醫院鋪滿了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鄰近有著豐富水生植物和動物資源的義順湖(Yishun Pond)爲患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康複環境,因此還贏得了Stephen.R.凱勒親自然設計獎(Stephen R. Kellert Biophilic Design Award)。
新加坡每年吸引近大量外國患者前往新加坡接受治療的同時,也在爲本國居民提供高質量和多層次的醫療服務。
新加坡政府先後推出了關護保健儲蓄(Medisave)、終身健保(Medishield)和保健基金(Medifund)三項計劃,從醫療服務機構還是患者個人都主動進行控費,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醫療費用開支。而且關護保健儲蓄保障殘障人士的就醫問題,重度殘障者可以每月從他們或他們配偶的保健儲蓄戶頭中提取至少200新元。
在一項”未來保健指數”調查中顯示,高達93%的醫療界領袖表示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展現了足夠韌性,84%有信心新加坡醫療設施和系統在未來三年會繼續爲民衆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3 教育關懷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實力,優秀的教育體制,不僅爲新加坡培養出衆多優秀人才,也吸引了無數國際學生來這裏進修。
而且,新加坡的教育福利也讓人心生向往,7歲至20歲的新加坡學生都會有教育儲蓄金。今年新加坡財政部和教育部還會給符合條件的家庭添加200新元的填補額,幫助新加坡本地家庭支付孩子的教育開銷。
不管你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永久居民還是留學生,在新加坡讀大學,政府會幫你支付65%-80%的學費。
而且,凡是申請新加坡六所公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新躍社科大學)和五所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的學生,只要符合校方要求,還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助學資金。
新加坡的大學還會爲他們的畢業生提供實習就業的機會,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爲幫助應屆畢業生找到工作,提供了1,000個就業機會,包括200份全職工作和800個培訓機會,以及一系列持續教育與培訓課程。
新加坡的人文關懷都落實在細節之處,方方面面都是以人爲本,居住在新加坡,工作在新加坡和學習在新加坡,各個年齡段和階層的人都可以享受來自政府、醫院、社區和社會組織的關懷。生活在新加坡的你會感到幸福,感恩生活,遇見美好。
參考文章:
1. 許翔宇, “逾50萬本地學生,本月獲200元教育儲蓄填補”, 聯合早報 2021-05-13
2. “國大爲應屆畢業生,提供1000個就業機會”, 聯合早報 2020-04-24
3. 蘇文琪, “千多座組屋和57政府建築將裝太陽能板”, 聯合早報 2021-03-12
4. 劉智澎, “終身護保及關護保健儲蓄計劃,10月1日推行”, 聯合早報 2020-08-29
5. 楊浚鑫, “六成申請者來自成熟市鎮,22屋主符合條件獲電梯服務安居津貼”, 聯合早報 2021-05-30
6. 蘇文琪, “王乙康: 要實現更高效目標,公共醫療服務體系須敢于突破提出新想法”, 聯合早報 2021-05-30
7. 王嬿婷, “應對疫情展現足夠韌性,93%本地醫療領袖認同我國醫療系統”, 聯合早報 2021-05-08
8. “新加坡教育的“八大怪象”, 獅城新聞 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