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再出手,耗資700億打造世界第一大港,卻讓新加坡火急火燎,這是爲什麽呢?大家都知道,中國作爲世界工廠,每天都需要大量船只來往于各個港口,送來石油、礦石等各種工業原料,帶走中國制造的各種商品。爲此,近年我國投入巨資,打造了一座世界領先的深水港口,但這個項目一直被新加坡視爲眼中釘、肉中刺,因爲擔心新的港口會危及自己的航運地位,還一直試圖幹擾阻撓項目的立項和建設。不禁令人好奇,這個令新加坡深感如鲠在喉的港口是那一座呢?
這個港口就是上海洋山深水港,首先它的名字就很奇怪,因爲洋山港其實不在上海,而在浙江。洋山港位于上海東南方的大洋山島和小洋山島兩個小島上,這兩個小島和周邊十來個島嶼都屬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管轄。那爲什麽上海舍近求遠,要到這裏建立一個港口呢?這還要從上海的形成講起。
其實上海這片土地的誕生,只比中華文明的出現早了1000多年。據專家研究,大約6000年前,滾滾長江向東彙入東海,水流在這裏變得平緩,沿途帶來的大量泥沙沉入海底,隨著時間流逝,泥沙不斷堆積,逐漸浮出海面形成了新的陸地。直到距今3000年前,現在的嘉定、闵行、奉賢等地區才逐漸形成,而包括上海市中心區在內許多區域還都在水面之下。上海的這種地貌決定了,上海的海岸線附近都是堆積的泥沙,沒有天然的深水港,也沒有條件建設深水港。
而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集裝箱船已經成爲了全世界海運的絕對主力,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吃水深度一般爲9米,五萬噸級船吃水11米,十萬噸船吃水達到14米左右,越來越多的海洋貨運都是使用十萬噸級的集裝箱船。但上海港周邊巷道水深也就10米左右,長此以往,上海港必將失去重要貨運中心的位置,深水港建設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力。早在1992年,上海市就把深水港建設,作爲新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大工程之首努力推進。經過3年勘探,上海周邊都不具備深水港的建設條件。
1995年,大家將視野轉向了長江口之外,提出了在大小洋山島建設深水港的方案。經過大量科研設計人員論證分析,精心設計,2002年6月洋山港一期正式開工,直至2017年洋山港四期正式開港,曆經15年,國家投資700個億,終于建成了世界第一大港。截止2020年,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超過了2億標箱,全年吞吐量2020多萬標箱,占上海港4350萬標箱總量的近一半,已經比美國全部港口吞吐量加一起還要多。洋山港不僅鞏固了上海港全球第一貨運港口的位置,還進一步削弱了新加坡港在東亞貨運網絡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洋山港的修建引起新加坡人的強烈反應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且洋山港最厲害的是,它還是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代表了世界港口建造的最新方向。在集裝箱裝卸方面,洋山港四期是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工人可以在後方的中控室看著電腦屏幕,同時操作幾台橋吊裝卸貨物。港區作業車輛是無人駕駛的自動引導運輸車,根據地下磁釘的引導定位,可以自主規劃最優路線,自動導航、主動避障,不知疲勞、晝夜不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將集裝箱從碼頭轉運到堆場的過程中,依靠中國移動建設的56個5G基站和4座北鬥地基增強基准站,42公裏道路上可以實現集裝箱卡車編隊自動駕駛,自主規劃路線,精准運輸到指定位置,15秒內自動完成貨物裝卸,是全球首個實現“5G+智能駕駛”的智慧港口,也是未來世界港口建設的標杆。
看到這裏,是不是又被中國基建狂魔震撼到了呢?如果覺得我講得不錯,記得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