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
01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刷一刷看看有沒有好消息,然後起床開始做一天的事情。
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有其過程,我們在親曆中見證,在見證中成長。
我們老家的鄉村已經封鎖了,這些天,我基本都沒有出門,活動範圍僅限于家、院子和門口。偶爾和朋友打打電話,和親戚聊聊視頻,剩下的時間全在家裏打發。
正月初九其實是我們村的廟會,年前我還和父母聊過,過廟會的時候要准備哪些菜,那天村裏晚上有沒有晚會,如果有的話一起去看,到時候我也下廚做幾道菜……
常年在外後,能回老家趕趕廟會,也是一種福氣。記得以前魯迅先生寫過《社戲》,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我們村裏的廟會,比魯迅先生筆下的廟會更紅火,會搭台唱戲、有晚會、有很多賣東西的小商販,還有人山人海。
今年過年有點冷清,街上基本也沒什麽人,自從疫情開始嚴重後,村裏早早封鎖了起來,人人都在自己家待著,廟會自然而然也被取消了。
這兩天村裏有一家辦喜事,兩家辦喪事。喜事推遲了,喪事無法推遲,所以我媽出去時,說所有過去的人必須戴口罩,先量體溫再進門,管理得很嚴格。
認真管理,也是對每一個人負責。以前從來不戴口罩的我爸媽,現在如果出門買菜時,一定也會戴著口罩。我拿東西時,他們也會反複叮囑。
我們都擔心,會焦慮,但心裏也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一切都會好起來!
02
上一次封村是03年,我12歲。那年我讀六年級,從四月開始,我們學校就放假了。作爲小孩的我們,當時的感觸不是很深,只感覺好像有大事發生,到底嚴不嚴重,我們就不知道了。
當時的通訊設施沒有現在發達,再加上年幼,那時候我們害怕的心理沒多少,和平時放假一樣,該一起玩還會一起玩。
學校連續放了三個月的假,我們除了玩之外,每天都會有作業,同時還需要量體溫、喝中藥、彙報一天做的事情。
幾個月後,我們扛過去了,生活還在繼續,該學的東西也沒落下多少,那年的事情在記憶中也沒落下多少。
也就是到了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當時的病情也是很嚴重。只不過小孩子看的世界少,關心的更多是自己身邊的事情。就像我現在看家裏的小孩時,他們現在關心的也是自己開不開心,能不能偷偷懶,少寫點作業,多玩一會。
上次我們能扛過去,這次我們也一定可以扛過去。
有人說,這次的疫情給我們整個國家踩了一次急刹車。急刹車往往是在突然遭遇危機時踩的,誰都不想那樣,國家更不想那樣,但碰上了沒辦法,過去後所有的經曆也會變成經驗。
經曆時,我們可能驚慌失措;經曆後,我們會再次閃閃發光。
細數曆史,我們經曆的災難還少嗎?
無一例外,我們會再次好起來。
03
今年過年,我們家四口人全在家,前兩年弟弟在外工作,所以這次也算是聚得最齊的一次吧。
我們每天會聊很多,會相互鼓勵,因此村裏花銷比較小,年前囤了很多菜,所以基本我們一天都在家。說說話、打打牌、各自玩玩手機、看看電視,一家人的凝聚力也強了很多。
在社會大背景下,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渺小和博大。渺小是和整個國家相比,而博大是指對于我們來講,家庭是陪伴我們一生的所在。
以前總說常回家看看,但一直在外,和父母聚少離多。現在在家,多和父母說說話,多陪陪家人,也是一件好事吧。
無論何時,家都是我們最溫暖的歸宿。
大年初一到初五,我們家每天都會燒香祭祖。其實我以前不怎麽相信神靈,但今年我上香時會在心理默念:上天顯靈,希望一切都快點好起來。
以前我看過無數災難片,電影到最後,無一例外光明總會到來。當時我站在局外,虛構的故事讓我看得津津有味,但無數的情節也給我灌輸了同樣的價值觀-——災難終將過去。
就像《飄》中的最後一句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04
最近網上有這樣的一個問題:疫情過去後,你最想見的人是誰?
最想見的人,肯定是對我們最重要同時在這段時間內不在一起的人。特殊時刻也很考驗感情,脆弱的感情會更脆弱,牢固的感情會更牢固。
所有的真相,都會浮出水面。
這些天我還在網上看了很多故事,有的讓人難受,有的讓人看到陽光,有的令人氣憤,有的讓人對生活反思。也就是現在我才發現,所有故事的靈魂,其實就是人性,令我們有所感悟的,也就是我們自己。
新聞在實時更新,故事在陸續上演,世間百態演繹著各自的樣子,我們在等待著春暖花開。
陰霾終將過去,然後,陽光普照。
等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