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種族宗教和諧的本地民間組織希望,擬議制定的維持種族和諧法令,當中的柔性規勸措施能爲發表種族冒犯性言論的人提供接觸更廣大社群、幫助他們消除歧見的渠道。
新法令也應爲遭種族主義言論中傷的受害者提供求助管道。
受訪民間組織積極看待李顯龍總理本月29日在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將制定的維持種族和諧法令(Maintenance of Racial Harmony Act)。這項法令將把政府應對種族課題的權力集中一處,同時納入處理這類課題的規勸和改造非懲治性措施。
公民組織“和平玫瑰”(Roses of Peace)創辦人兼會長伊薩德(Mohamed Irshad)說,與維持宗教和諧法令一樣,新法令的用意在于教育和接觸發表種族冒犯性言論的人,讓他們融入本地更廣大的多元文化語境,而不是排擠他們。
普傑立:通過對話會培養同理心
也是上一屆國會官委議員的伊薩德說:“我希望法令的柔性措施包括,如果有人受到種族相關的邊緣化,他們有沒有求助管道?我們也能通過各族群的社區機構,讓發表種族主義言論的人接觸到更廣大的社群,不再抱持歧視性的心態。”
伊薩德舉日前一名理工學院講師斥責一對跨族情侶的事件爲例說,這名講師如果是對印族抱持歧見,新法令中柔性措施的具體形式可以是讓他到印度人發展協會(SINDA)或面向印族社群的機構做義工。“這將讓他接觸到印族社群的觀點,同時讓他注意到我們是生活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必須和睦共處。”
種族和諧資源中心OnePeople.sg主席、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說,柔性措施可以包括要求冒犯他人者真誠地道歉,參加不同活動加深對多元種族語境的了解,到種族和諧相關項目當義工,以及承諾守法。
普傑立也分享OnePeople.sg的經驗,該組織通過對話會和各項措施,鼓勵參與者分享個人經驗,培養同理心,及挑戰種族相關的既定印象和偏見。
維持種族和諧法令將與現有的維持宗教和諧法令相似。國會在2019年10月對後者進行修訂,修訂內容包括推出社區關系修複措施(Community Remedial Initiative)。
根據這項措施,冒犯他人宗教信仰者或可自發補救,修複雙方的關系。補救措施包括公開或私下向受害方道歉,或參加跨宗教活動。冒犯者做出補救後,不會面對刑事提控。
伊薩德說,對持有種族或宗教歧見的人采取柔性措施,有助他們更好地接納對方。反之,如果采取強硬的懲治措施,可能只會讓他們更堅持己見。
“我們應該做的是融入(call in)而不是排擠(call out)他們,我也希望新的維持種族和諧法令能尋求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法律上有這樣的上遊幹預措施,任何人遭種族歧視的時候,才有法律途徑可循。”
我們應該做的是融入而不是排擠他們,我也希望新的維持種族和諧法令能尋求做到這點……我們需要在法律上有這樣的上遊幹預措施,任何人遭種族歧視的時候,才有法律途徑可循。
——公民組織“和平玫瑰”創辦人兼會長伊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