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感器行業定義及分類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爲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傳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調理電路組成。敏感元件是構成傳感器的核心,是指能直接感測或響應被測變量的部件,能將敏感元件感測或響應的被測變量轉換成可用的輸出信號的部件,通常這種信號以電量輸出。調理電路是把傳感元件輸出的電信號轉換成便于處理、控制、記錄和顯示的有用電信號所涉及的有關電路。
傳感器用途廣泛、種類繁多,可以按照被測量對象、工作原理、敏感材料、傳感器輸出量、能量轉換方式、應用場合、使用目的、主要功能等方式進行分類。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傳感器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是支撐現代社會信息産業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國已形成具有一定自主知識産權和産業優勢的傳感器産業體系,國家先後出台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産業發展行動計劃》等一系列的産業政策,並通過對有技術和資源優勢並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産品的重點支持,培養了一批能夠滿足國內各行業的需要甚至能夠進入國際市場的傳感器企業。
資料來源:華經産業研究院整理
三、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傳感器産業的發展大體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伊始,結構型傳感器出現,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第二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固體型傳感器逐漸發展起來,這種傳感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如:利用材料的熱電效應、霍爾效應,分別制成熱電偶傳感器、霍爾傳感器等;第三階段是20世紀末開始,智能型傳感器出現並得到快速發展。智能型傳感器是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檢測技術相結合的産物,使傳感器具有人工智能的特性。
全球傳感器行業發展曆程分析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作爲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傳感層處于物聯網三層架構的最底層,是構成物聯網的核心基礎。在物聯網運行中,傳感器將感知獲取到的物理、化學、生物等信息轉化爲易識別的數字信息傳輸至後端平台處理、分析、應用。各國都極爲重視傳感器制造行業的發展,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全球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自2011年的828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059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始于20世紀50年代,直到1986年“七五”計劃開始進入到實質發展階段,近年來,物聯網産業快速發展,2018年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已達1.48萬億元。物聯網正向制造、政務、金融、交通和醫療等諸多領域加速滲透。傳感器作爲物聯網的硬件基礎、數據采集的入口,是物聯網三大件中的基礎器件,發展前景較好。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産業鏈的完善,傳感器的多元化應用將推動物聯網各垂直細分行業格局的形成,例如:通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汽車電子、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智能家居、機器人技術等等。
傳感器廣泛的應用于通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汽車電子、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安全保衛、醫療診斷、交通運輸、智能家居、機器人技術等衆多領域。總體看來,傳感器産業鏈下遊行業發展迅速,物聯網、汽車電子、環境與健康電器和智能儀表等下遊行業對産品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提升,使得傳感器市場以較快速度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472億元,同比增長13.2%。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傳感器市場運行態勢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四、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目前,從總體情況看,美國、日本等少數經濟發達國家廠商占據了傳感器市場主要份額,發展中國家廠商所占份額相對較少。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3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從競爭格局來看,全球傳感器市場的主要廠商有GE傳感器、愛默生、西門子、博世、意法半導體、霍尼韋爾、ABB、日本橫河、歐姆龍、施耐德電氣、E+H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國內傳感器産業呈現碎片化的特征。從需求側來看,傳感器市場總量較大,但是每種傳感器在每個細分領域的市場空間僅約幾億到幾十億不等。從供給側來看,目前我國已有一千多家傳感器公司,行業集中度仍然很低,競爭格局呈現極度分散狀態,國內相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傳感器公司都分布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內,如氣體、光電、超聲波、圖像、溫度等領域,年過百億營收的傳感器企業僅有4家,分別是海康威視、歌爾股份、大華股份和航天電子。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未來,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各類傳感器的需求也將較大幅度增加;但發達國家在傳感器領域具有技術和品牌等優勢,這種優勢在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因此,全球傳感器市場分布狀況並不會得到明顯的改變。與我國國內傳感器企業相比,國外領先企業的競爭力更多地體現爲生産成本管理控制及較高的工藝技術水平,即大規模生産該種類産品且使産品性能保持一致性的能力。
五、傳感器行業發展機遇及挑戰
(一)機遇
傳感器作爲物聯網感知層信息獲取的基礎,處于物聯網産業鏈上遊,在物聯網發展之初受益較深;同時傳感器又處在物聯網金字塔的基座端,是整個物聯網産業市場需求中較大的一個領域。因此,未來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帶動傳感器市場規模加快發展。
近年來,傳感器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重點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改進3個方面:敏感材料從液態向半固態、固態方向發展;結構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性能向檢測量程寬、檢測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性能穩定、壽命長久方向發展。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傳感技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産品正逐漸向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如:納米技術、薄膜技術)、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新材料技術、複合傳感器技術、結合數模處理器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
目前,傳感器的五大主要應用領域爲工業、醫療、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其中,在國內,工業和汽車電子用傳感器占比較大,發展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應用市場。此外,環境監測、油氣管道、智能電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將成爲新熱點,有望在未來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
(二)挑戰
1、融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我國傳感器行業雖然發展較快,但依舊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的狀況。一方面,由于傳感器屬于基礎電子元器件,應用市場對産品性能要求高,行業技術壁壘明顯,需要供應廠商較高的技術研發投入、較長周期的實驗和測試積累,未來經濟回報不確定性較高,通常情況下,國內行業企業較難承受;另一方面,國內傳感器行業,較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國內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較爲突出。
2、專業技術人才短缺
專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保障,也是長期發展的基礎,一方面技術更新和成熟度提高,需要企業不斷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同時,隨著行業轉型升級加速,各類適合行業發展的産品需求不斷湧現,需要各類專業人才的加入。
專業技術人才是傳感器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專業技術人才的欠缺已成爲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一方面,國內傳感器行業特別是超聲波傳感器起步時間較晚,傳感器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缺乏;另一方面,近幾年,物聯網發展前景廣闊,在此背景下,作爲物聯網重要感知設備的傳感器行業潛在市場空間迅速增長,吸引了較多新企業進入傳感器領域,這增加了專業技術人才的短缺狀況。
3、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傳感器是物聯網信息化的基礎信息源之一,是實現物聯網信息傳輸和應用的重要感知設備,在物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傳感器應用領域廣泛,行業的市場空間較大,行業增速較快,市場需求亦在不斷增長,在其市場前景持續看好的情況下,吸引了較大企業進入到傳感器相關領域,行業競爭趨于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