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共享工作空間巨頭WeWork進軍亞洲時,很多人對洪可珈說:“WeWork來了,你要完了!”
幾年後WeWork縮減亞洲業務時,又有很多人同樣對洪可珈說:“你要完了!”
當WeWork兩年前試圖首次公開售股時,洪可珈再度面對同樣的話:“你要完了!”
事實上,洪可珈創辦的本地共享工作空間The Great Room,過去五年取得強勁增長,已經擴展到香港和泰國市場,下個月將在本地開設第五個辦公空間,明年預計在香港進一步擴展。
洪可珈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講述了她只身前往海外打拼以及創業的曆程。
在和洪可珈( Jaelle Ang,41歲)的一個多小時訪談中,深深感受到她的冒險和創業精神,例如11年前前往完全不熟悉的泰國,首次參與房地産開發項目。
洪可珈2001年從倫敦大學學院建築系畢業時,正逢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她因而放棄到美國工作的計劃,在本地創辦了兒童藝術學校Art Bug。
三年後,她前往倫敦帝國學院修讀工商管理碩士,之後進入銀行業從事並購。
但洪可珈始終覺得,自己的最愛仍然是創造和設計空間
2010年,她辭去瑞士信貸的工作,只身前往泰國曼谷加入一家新設立的房地産發展公司,也就是現在泰國挂牌的Country Group Development。
當時她原本計劃申請就讀哈佛大學房地産碩士學位,遇到公司創辦人泰喬波(Ben Taechaubol)。他說:“你在學校學不了房地産,房地産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要親手去實踐才行。”
公司在曼谷昭拍耶(Chao Phara)河畔擁有一幅地皮,當時是個水産市場,住著300戶人家。公司有意在那裏發展酒店和住宅。
洪可珈聽了頗爲心動,就前往曼谷了解情況。花了一整天時間和泰喬波探討發展計劃後,她決定參與這個項目。當時,這家公司大約只有10人。
她說:“我被這幅地段的可能性吸引,我喜歡從零到一的創造……我在泰國沒有朋友和聯系,也不會說泰語,是公司唯一的外國人。”
這個項目就是去年開業的四季酒店,還包括亞洲首個四季私人住宅,以及嘉佩樂酒店(Capella Hotel)。
當時的洪可珈毫無房地産開發背景,她說:“我不是專才,創業其實更需要廣泛的經驗,要和建築師、銀行、監管當局合作。”
“我是先舉手接受工作,之後才研究如何進行的人,我願意比大多數人更努力去工作。”
打電話“冷推銷”
爭取到四季酒店合作
爭取到四季酒店來經營是洪可珈的一大成就。她回憶說:“那時我在酒店和房地産行業並沒有人脈,這是個男性主導的圈子,大家都彼此認識。”
“我是通過打電話冷推銷(cold call)的方式,找上四季酒店並說服他們。許多人都覺得這非常不可思議。”
洪可珈通過朋友的朋友,得到四季酒店香港客房服務主管的電話,在許多通電話後,終于聯系到四季酒店的業務發展主管。她笑說:“我在電話上向他推銷這幅地段時,不禁擔心他會不會覺得我在做白日夢。”
她最終說服四季酒店派人前來看看這幅地段,一年半後決定成爲酒店的經營者。
在這之前,她至少打了上百通電話給不同酒店營運公司。“我從不把被拒放在心上,當一直被拒絕時,我會退後一步,檢討我的産品是否合適或做錯了什麽?”
洪可珈自認非常固執,她前往泰國四五年後,許多朋友一直勸她回國。但她不願放棄,繼續嘗試改進,比如在什麽時間點帶酒店業者前往看地段最合適,什麽時段昭拍耶河看上去“金光閃閃”。“我評估了方方面面的問題,不斷去完善,不斷猜測是什麽環節出問題。”
四季酒店是她致電的第70多家業者。“老實說,被60多家酒店拒絕是非常多,但若不是這60多次回絕,我也不會爭取到四季酒店。”
只身前往泰國加入一家剛起步的公司,參與發展一塊看似毫無特色的地皮,洪可珈的冒險創業精神,或許與她年少時的經曆脫不了關系。“我習慣了身處不熟悉的環境。”
洪可珈並非來自創業家族,父親當時在英國石油(BP)公司工作,“我父母其實挺保守,但他們在90年代決定前往中國,可說是冒了相當大的風險。”
當時她上中學,父母遠赴中國,她和弟弟成了當時華中學校宿舍爲數不多的本地學生。中學畢業後她前往英國就讀。“我想我能夠應對許多不確定因素。”
市場沒知名品牌
看到缺口決定自己投資創業
成功說服四季酒店後,洪可珈想,爲何在工作空間沒有這類知名的經營者品牌。“我們花那麽多時間在辦公室,但爲何辦公室如此沉悶不精彩?”
在泰國打拼多年,她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當我和四季酒店這樣的品牌合作時,立刻爲酒店帶來增值。”
洪可珈想打造一個綜合用途辦公室,並尋找辦公空間的“四季酒店”來營運,但發現市面上有這個缺口。目前WeWork走的是體驗式路線,瞄准起步公司和年輕人;Regus則非常正式。
于是洪可珈辭去泰國的工作回到新加坡,于2016年創辦共享辦公空間The Great Room。
她和丈夫以及小姑一起籌集起步資金。她賣掉泰國公司的股份,加上早期創業賺得的資金。“基本上,這就是我所有的資金了。”
要說服別人是否困難?“我是最起勁(gung-ho)的那個,當別人看到我放棄高薪工作,賣掉所有股票,還逐個打電話給關系網中認識的人,我想我的能量感染了他們。”
她還記得,寫下一張30萬元的支票,那是當時自己開過最大金額的支票。
“你問我害怕嗎?我每天都非常害怕,要知道我的孩子還小。”
雖然洪可珈形容自己超愛承擔風險,但她也做好充足准備,保留一筆不可動用的資金。“之後我就可以全心想著去贏。”
The Great Room租下的第一個空間是凱德集團的喬治街一號(One George Street),並爭取到凱德的企業創業基金C31 Ventures投資500萬元,創投公司通環(IGlobe Partners)和金鍾集團(Goldbell Group)家族理財辦公室也參與了投資。
沒有答案時怎麽辦?
作爲企業家,最艱難的就是“當你自己都沒有方向,也看不清下來的發展時,仍要爲團隊提供方向和清晰度”。洪可珈說,冠病疫情暴發頭一個月,公司收款大跌50%,也就是說,向客戶收費100元,只能實收50元。
“每個人都很擔心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麽?還能保住工作嗎?”
因此她設立四個工作小組,營運小組負責每日運營以及健康和安全措施;現金流小組緊盯公司現金情況,以往一個月檢視一次,疫情暴發後每周檢視兩次;收款小組負責與客戶打交道;“雨天”小組,專門負責在危機中尋找機會,他們不必被問題所困擾。
“當我沒有答案時,這就是我的計劃,設定流程讓團隊去找答案。”
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你要完了!
雖然發展快速,共享工作空間如今占整個辦公樓市場的比率只有2%至3%。洪可珈說:“人們覺得這個市場很擁擠,其實不然。這個比率預計到2030年會增加到30%,意味著10年內市場會增長九倍。”
她說,增長最快的領域是高端市場,因爲跨國企業越來越傾向于靈活辦公空間,他們也希望爲員工創造優良的工作環境。
The Great Room剛起步時,WeWork尚未進入亞洲市場,但一年後,這個辦公空間巨頭來了。洪可珈回憶說:“當時很多人對我說,WeWork來了,你要完了。”
事實上,WeWork的出現帶動了區域共享辦公空間市場,讓更多企業了解這個概念。
洪可珈說,有趣的是,不論WeWork的發展如何,總有人認爲會對The Great Room不利。“當WeWork在亞洲區表現不好的時候,有人說,你要完了。當WeWork要上市時,又會有人說,你要完了,因爲WeWork會有大筆現金。”
The Great Room今年10月將在亞非大廈(Afro Asia Building)開設本地第五個,也是面積最大的共享辦公空間。
洪可珈說:“冠病疫情其實加快了跨國企業采納靈活工作空間的速度,因爲商業周期更短,疫情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去年疫情期間
不僅營收增長還取得盈利
她指出,企業可能爲50%的員工工作空間做未來三年規劃,另外15%至30%的工作空間可能每年規劃,員工也更喜歡混合式的靈活工作方式,這大大加快共享辦公空間的發展。
目前公司所有地點的租用率都超過90%,有些還滿租。公司品牌甚至吸引租戶在無法參觀的情況下就決定簽約。
洪可珈說,她的公司並非本地最大的業者之一,但利潤率相信是最高的。她說:“因爲我們和成熟領域打交道,他們對價格不那麽敏感但注重價值。我們的收費如果高出20%,他們希望獲得額外50%的價值,比如地點、設計、隱私度、安全,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價值。”
她表示並不追求規模,而是要求財務穩健,由于公司的多數客戶都是藍籌企業,即便在疫情期間,公司財務和收款都保持穩健。
去年疫情期間,The Great Room不僅營收增長,還取得盈利,在萊佛士酒店的共享辦公空間于8月開業。
洪可珈說,在疫情期間,許多傳統公司和機構更願意采納共享辦公空間。疫情前,前來詢問的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占比約30%,現在增加到近50%。
我國近年來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進駐,也爲共享辦公空間帶來更大需求。公司客戶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拉迪森酒店(Radisson Hotel)、法國綜合企業拉加代爾集團(Lagardère Group)、慈善家艾倫(Paul Allen)的家辦Vulcan Capital等,甚至連英格蘭超級聯賽的一個球會也租用作爲本地辦事處。
一般上,企業簽下的租約爲期12個月至18個月,共享辦公空間業者和辦公樓業主所簽的租約則長得多。
洪可珈說,業主已經認可共享辦公空間是辦公樓非常必要的一部分,可爲跨國企業租戶提供設施。業主更以The Great Room進駐當成賣點來吸引租戶。
她解釋說,企業租戶需要核心辦公空間、董事會議室、甚至播音室(podcast room)等設施,當辦公樓內的共享辦公空間提供這些設備時,企業在租用辦公空間時便無須准備這些設備。
此外,酒店也開始通過共享辦公空間吸引顧客。因爲疫情讓酒店意識到不僅要吸引旅客,也要吸引前來工作的人士。
洪可珈透露,自從去年在萊佛士酒店開業後,公司收到不少海外酒店的詢問。
除了本地以外,The Great Room也在泰國曼谷和香港各設有一個辦公空間。
洪可珈說:“我們選定的每個城市,都會深入發展,開設10個地點,因爲要了解一個地點並設計合適的産品得花時間。”
她預計明年在香港開設新辦公空間,並考慮進入悉尼和上海市場,目前公司在三個市場共有50多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