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新加坡實時疫情今日疫情快報截至今天(9月20日)中午12點新增917起新冠病例其中910起屬于本土病例7起屬于輸入病例
本土病例中832起是社區病例78起是客工宿舍病例累計病例數達到78721例
關于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小程序, 獅城椰子 , 交易擔保 , 新加坡實時疫情 Mini Program
之前新加坡已經連續兩天新增病例過千!
住院人數也在增長,重症、ICU患者增加,部長們開始透露醫療資源吃緊,三天後,將有升級版的社區護理設施啓用。
衛生部長建議大家少出門,盡管如此,新加坡仍未有更嚴格防疫措施出台。從專家們的一些話語看來:輕症似乎不足爲懼。
這兩天甚至有個新聞刷屏我們朋友圈,專家說感染了但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圖源:海峽時報)
大家驚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大部分人感到煎熬,這波新加坡疫情的峰值到底在哪?
黃循財:加護病房數字變化很快升級版“方艙醫院”很快啓用
昨天有1012個新病例,是自去年4月23日以來的最高單日數數字。
*919例在社區,90例在客工宿舍,3例爲輸入性病例,其中又有321人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感染群情況(圖源:海峽時報)
在新增病例站上四位數之後,醫療資源開始吃緊!
作爲收治新冠患者的主要醫院——陳笃生醫院昨天在Facebook透露,過去一周,該院的疑似/確診新冠病例“異常多”👇
陳笃生醫院警示
過去的一周是艱難的。我們的急診科(ED)收到的COVID陽性和疑似病例比平時多。
除了處理急診病例,我們的急診科還對新冠病例進行分流,以便對其進行正確的護理:身體不適的病人被送入我們的NCID(國家傳染病中心)進行治療,而有症狀的可疑病人則被送入TTSH(陳笃生)的指定病房。
……如果你的情況不是緊急情況,請到你最近的全科醫生或綜合醫院就醫。
隨著社區病例的激增……可能會有一些不便之處,如等待時間延長、重新安排門診預約或訪問限制。感謝理解。
隨後,黃循財部長也在Facebook發文,強調了現在醫院的情況,並警告大家注意:
雖然現在ICU患者看起來不多,但可能數字會迅速變化!
黃循財部長警告
我們之前已經解釋過,我們正在密切關注ICU的病例,以確保我們的醫院系統不至于不堪重負。
有些人告訴我,基于我們的高疫苗覆蓋率,以及目前14個ICU的數字(9月18日),我們不必擔心。
但事實上,重症監護室的數字可能變化得非常快,我們不能自滿。
因此,我認爲澄清一些問題可能是有益的。……
黃循財說衛生部的數據顯示,大約有0.2%的感染病例有需要ICU護理的風險。
0.2%看起來很小,但是當它應用于一個龐大的、呈指數上升的感染者基數上時,在ICU的人數會增長得非常快。
假如有更多的老年人或未接種疫苗的人被感染,那麽需要ICU護理的感染者的比例將遠遠高于0.2%。
所以我們決不能假設我們的ICU數字會繼續保持低水平,或者我們的ICU永遠不會受到考驗。因此,未來1-2周的數據至關重要的。
(圖源:CNA)
在昨天傍晚他發文時候,新加坡新冠ICU患者是14位,今天淩晨通報又增加6位,現在一共20人在重症加護病房,他們的情況都不太好。
雖然新加坡目前看來重症和ICU患者不多,但是迅速增長的趨勢不太妙。
*截至9月19日,873位住院患者,其中118位需要吸氧,21位在重症監護室。
*需要吸氧(藍色)和在ICU患者(黃色)的每日數量
(以上圖表:衛生部)
爲了應對病例激增,給如陳笃生醫院這樣的醫院節省資源,最近新版的“方艙醫院”又建起來了。
這次不是普通的社區護理設施,而是“加強版”。
第一個針對新冠患者的加強型社區護理設施(CCF)將設在淡濱尼的NTUC Health療養院,從周四開始運作,有250個床位。
加強型CCF接受護理的新冠病人包括病情穩定、症狀輕微但患有心髒、神經系統或呼吸系統等慢性疾病的老人。
簡單理解,就是功能處于醫院和社區隔離設施中間型的設施,專門給雖然穩定但有基礎病的患者。
相比于新加坡對于中症、重症患者的重視,很多人感覺新加坡對輕症的關注太少。
特別是最近,專家頻出“驚人”言論。
“感染而無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爲什麽要這樣說?
9月15日,新加坡開始讓符合條件的無症狀/輕症患者居家養病,主要針對50歲以下並接種過兩劑疫苗的。
9月18日,新加坡再次擴大範圍,在家康複年齡限制提高到69歲。
居家康複“禮包”(圖源:海峽時報)
衛生部長稱,這一改變會讓更多人輕症確診者在家養病,預估“70%,每10個人確診者裏面,就有7個在家康複”。
想想,這樣每天新增1000例中,幾乎有700人都是自己在家康複。
在家會不會傳染給家人呢?家人雖然也要一起居家隔離,但是就萬無一失嗎?
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專家的言論上,我們都能看出沒把輕症當一回事,甚至有專家認爲得了輕症/無症狀是一種“保護”。
前兩天一篇海峽時報的評論文章在朋友圈瘋傳:
《專家:打過疫苗輕度感染後,可以給你最好的保護防止未來變種毒株》
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把人震驚了:
感染了沒有症狀是最好的情況……
(以上截圖:海峽時報)
他們爲什麽會這麽說?
其實這是一場由海峽時報主辦的論壇,在座的都是新加坡權威新冠專家。
我們都知道人體通過疫苗和感染都能獲得抗體,人體新冠抗體水平越高,保護效果越好。
(圖源:CNA)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黃英勇Ooi Eng Eong教授說,接種疫苗之後人體有了抗體,但是抗體不會一直維持在高水平:
“免疫系統在不需要時不會將抗體維持在高水平。”
“當再次看到病毒時,它將回憶起這段記憶,並會産生免疫反應。但是這種記憶的恢複需要幾天時間。于是,這就變成免疫系統和德爾塔之間的競賽“。
Delta的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較短,約爲3天,而原始毒株爲5天。
但是接種過疫苗的免疫系統需要大約四或五天的時間來做出反應。
因此黃教授總結,那些已經接種疫苗的人,感染但不生病是可能發生的最好事情:
因爲下一次免疫系統會迅速反應,這可以保護他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任何冠狀病毒變種的影響。
網友表示,好像言之有理,但是還是感到震驚、困惑、不理解。
意思是我們應該被感染?現在太讓人混亂了。
所以我們還在等啥?放我們趕緊感染吧,然後就可以開放夜店了。
當接種疫苗不再能防止感染時,自我合理化的說辭。
即使有醫學/科學證據支持這一點,那麽當病例每天都在增加,甚至可能更高時,這樣一個標題是欠考慮的!
一方面,我們被要求在病例增加時減少社會交往,一方面全國性日報的標題竟宣稱”輕度感染 “可能不是一件壞事。
……那我們爲什麽還要關注1000個或3000個或更多的病例,因爲幾乎所有的病例都可能是輕症的或無症狀的感染。
而這些感染 “爲未來的變異提供最好的保護”?這情況否適用于所有年齡組?還是只適用于 “年輕 “的人?
根本沒有必要,而且對公衆來說更加混亂。屏息以待,我們接下來會得到什麽其他的 “專家 “建議。(以上截圖:FB網友)
一定人口數量感染後病例會減緩新加坡的峰值在哪裏?
如果說上面的專家言論造成人們的困惑,結合其他專家的發言一起看,或許可以“拼出完整的地圖”。
面對連續兩天日增千例,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許勵揚教授說大量人口感染後,病例增幅將放緩。
和上面那位專家說獲得免疫是一個意思。
(截圖:早報)
他舉了丹麥的例子:
“以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如丹麥爲例,一旦一定的人口感染後康複,所産生的自然免疫可進一步增強通過疫苗或先前感染帶來的免疫力,確診冠病人數也會開始減少。”
峰值後感染人數將逐漸穩定,情況將類似其他地方性流行病(流感),除非出現能躲避之前産生的免疫的新變種毒株。
他的話按照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來說,就是過了峰值之後,病例會趨緩。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眼下大家最關心的是,這種病例激增的情況還要持續多久?新加坡峰值會是多少?
去年的新加坡疫情峰值是4月21日,共1111個新病例,但絕大多數發生在客工宿舍。
今年不一樣,新增病例多發于流動性更強的社區。
*衛生部長:密切關注病例還要上升多久,拐點什麽時候來
早前衛生部長王乙提過新增病例可能會在下來幾周到幾個月內增至3000多起,3200例將會是可能峰值。
但也有專家預測,可能日增過萬才是峰值。
峰值還有多久,峰值在哪裏?
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情況👇
首先是最近新加坡一直提到的丹麥:
丹麥在去年年底疫情達到峰值,日增4508例,隨後1個月迅速下降,今年以來,上下波動在每日幾百至一千例左右,最近全面解封後,病例增速下降到9月19日新增252例。
新加坡衛生部最近很喜歡拿丹麥來舉例,因爲兩國人口數量相近,疫苗接種率也相近,而且丹麥最近剛解封。
但是網友質疑,北歐地廣人稀,和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有本質區別。
*丹麥人口577萬,面積217萬平方公裏,每平方公裏人口0.03人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人口密度差不多的亞洲地區:
中國香港,在去年8月、12月經曆了兩次小高峰,但日增從未超過20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個位數。
中國台灣,峰值在今年5月底,最高日增460例,最近每日新增只有十例上下。
跟中國港台一比,最近新加坡的防疫有些相形見绌。
再來看看新加坡旁邊,東南亞周邊很多國家在過了“峰值”之後,情況就有所好轉,但是每日新增還是很多。
馬來西亞:8月27日達到峰值,日增2.2萬例,這兩周新增數量逐漸下降,9月19日新增月1.5萬例。
印尼:7月14日達到峰值,日增5.4萬例,之後兩個月新增數量逐漸下降,9月19日新增2234例。
泰國:8月13日達到峰值,日增2.3萬例,之後一個月新增數量逐漸下降,9月19日新增1.35萬例。
我們看到東南亞國家普遍是在德爾塔入侵之後,最近兩個月才迎來峰值。
或者新加坡也在等待像這些國家一樣,一旦過了峰值那個很恐怖的數字,就能迎來“曙光”。會呈下降趨勢。
而關于解封後的病例走勢,新加坡也在看英國。
英國一共有過兩次峰值,1月初最高日增6.8萬,過了峰值並開始接種疫苗後好轉,在德爾塔襲來之後迎來第二次高峰7月18日那天日增4.7萬。
但峰值第二天7月19日英國就全面解封了,而病例新增短暫下降後又反複,到現在英國依然維持日增近3萬例的情況。
(以上疫情數據:谷歌)
所以新加坡會不會像一些國家地區那樣“幸運”,過了峰值就安全了,病例維持在低位;
還是會像英國那樣反反複複?
但是不管如何,新加坡都已經做好了長期共存的准備。
新加坡堅決邁向共存未來自檢確診自行隔離、無需通報?
比峰值什麽時候到來,更讓人困擾的是昨天一位專家無意中透露了一點新加坡未來的趨勢。
衛生部長王乙康早前已在記者會上間接提到新增病例可能會在下來幾周到幾個月內增至3000多起,這是他可以預見的一個“峰值”。
但許勵揚透露,未來新加坡無症狀或輕症病患自行檢測後無須通報當局,那麽將意味著官方數據未來不能准確反映真正的感染人數。
(截圖:早報)
雖然這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測,但是還是把好多人嚇著了。
從趨勢上來看,新加坡的確越來越簡化病例報告,最近重大變化有:
-
不再公布無關聯病例
-
只公布10人以上的大感染群
-
不再公布患者中有多少接種過疫苗,有多少沒有接種
如果真的到了無需通報病例那一天,新加坡就進入了真正的“蒙眼狂奔”。
最近病例激增之下,雖然部長勸大家減少活動也僅限于“勸”,小學1-5年級也將從9月27日開始居家學習一段時間。
但新加坡前兩天又再次調整邊境,允許印尼來者轉機,把更多國家劃爲中等風險國家等。
有統計截至9月16日晚上11點59分,已有2241名來自德國的旅客和81名來自文萊的旅客獲准在9月8日至10月22日期間通過接種疫苗旅行通道(VTL)進入新加坡。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不動搖的底氣來自目前新加坡重症患者和死亡率還非常低:
在過去的28天裏,在11196名感染者中,98.1%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1.7%需要補充氧氣,0.2%需要ICU護理,0.04%死亡。
恐怕下次新加坡再有大的政策調整,要等到病例突破預期峰值或醫療資源受到嚴重挑戰吧。
當然,我們不希望有那一天。
#關注我們#獅城椰子視頻號 新加坡獅城椰子 , 新加坡抗疫和修水管的共同點?#新加坡 #疫情 更多視頻請關注 @新加坡獅城椰子 視頻號 👆👆👆
獅城椰子帶你了解新加坡大小新鮮事大家趕緊先關注起來~
在新加坡感染新冠病毒要怎麽辦?進入公衆號輸入關鍵字【在家】查看👇
新加坡獅城椰子 新加坡即時資訊、搞笑趣聞、原創漫畫、吃喝玩樂、旅遊景點,在新加坡獅城椰子都可以找到呦!聯系我們: [email protected] 449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爆料|准證|玩樂|遛娃|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