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雪窦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奉化西北22公裏處,分溪口鎮、雪窦山、亭下湖3個各具特色的景區,以獨有的人文景觀和集山、湖、瀑于一體的自然景觀著稱。
又因它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彌勒道場所在地,更是名聞海內外。
奉化是傳說中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長、出家、圓寂之地。
史料記載,布袋和尚,名契此,自號長汀子,唐末五代時奉化僧人。他形體肥胖,蹙額大腹,居無常所,語默無常,能示人吉凶,且能知天氣晴雨。因爲他常以仗荷一布袋,故人稱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圓寂後,人皆以爲他是彌勒轉世,被奉爲大肚彌勒佛。
雪窦山彌勒大佛就建造在雪窦山後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彌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據布袋和尚的模樣塑造的。
露天彌勒大佛造像總高度爲56.74米(其中銅制佛身33米,蓮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噸錫青銅制造,內部有1000余噸鋼架支撐,與整個岩體連成一體,穩固堅實,宏偉壯觀,氣勢非凡,成爲世界最高的坐姿銅制彌勒大佛造像。2008年11月,曆經3年建成,大佛工程總投資5億元,
'彌勒大佛‘又名“人間彌勒”,由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題寫。表示“人人即可成佛,成佛必在人間”。
大佛居高臨下,與整個岩體連成一體,紮實堅固,穩如磐石,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寶相莊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融合彌勒修行法門的“大慈佛國”主軸線,全長660米,是通往朝拜彌勒大佛的禮義之路,故稱“未來大道”。中央漢白玉石雕由下而上分別爲彌勒上生和應迹彌勒兩大題材。第一組表現的是兜率天中遇彌勒的情景;中間一組表現彌勒下生娑婆世界,應迹奉化的情景:內容包括“彌勒出世”、“嶽林剃度”、“布袋記趣”、“插秧高手”、“偈語詩人”、“朵拄撐日”、“口飛小雞”、“天童吃齋”;
最上一組表現布袋彌勒遊化奉化的場景:“囊沙築塘”、“長汀蜜桃”、“五子彌勒”、“井中神木”、“方橋請龍”、“雪窦講經”、“龍山造田”、“定應大師”、“說偈圓寂”。
台前設六尊高2米的供養菩薩,又稱六供養護法。她們身著天衣,法相莊嚴,面朝大佛半跪于蓮台上,手捧瑞禮,自西向東依次爲樂、塗、花、香、燈、果,分別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禅定。
大道兩側爲銅鑄八大明王,淨高3.8米。明王屬于密宗系統的造像,現忿怒威猛之相催伏衆生的邪魔。
願虔心祈願拜佛之人,少生人世間煩惱。
虔心祈願拜佛之人。
大銅像左下方爲八角七層水晶萬歲塔,右下方爲萬年閣,大佛基座內設有可容納1200人的弘法講堂、彌勒文化博物館和功德林碑牆。
從講堂向上走可直上佛座蓮花恭抱佛腳,向下走可直至地宮,地宮有明有暗,明宮可供遊人參觀,暗宮內藏法物珍寶。
居高俯瞰,雪窦寺盡收眼底。
可以容納上萬人的龍華廣場。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當你煩惱三千,但見這笑容可掬的彌勒大佛,忘卻煩惱,心生歡悅,才是芸芸衆生之福,佛之本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