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頭條:獅城頭條談民族品牌出海的“成功學”
獅城頭條談民族品牌
出海的“成功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民族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爭奇鬥豔著改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從最初的模仿到後來的創新,從一開始的賣給中國人到後來出海賣給外國人。民族品牌的發展都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衣食住行,以低廉的價格、過硬的品質保障了國人的生活品質,更極大地助理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民族品牌的崛起,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這個大國。
談到民族品牌首先得從“中華老字號”說起,它們一般以個人名字+經營項目作爲品牌的初始形態,隨著名聲漸起,它們逐步成爲具有普遍意義的命名和標識。這些民族品牌大多擁有世代傳承的産品或技藝,另一方面在其身後又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由此形成了良好信譽。這些中華傳統品牌都是中華民族在曆史長河生活裏的沉澱、智慧的結晶,經過數百年的打磨和苦心經營才走到今天。
它們分布于煙酒、醫藥、服裝、餐飲、食品、百貨和工藝品等傳統領域。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産品,創出我們中國自己的品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那麽,在“走出去”的浪潮下,這些中華傳統品牌應該怎樣讓國外了解並認同自身品牌的深厚文化呢?又應該怎樣來開拓國際市場呢?
獅城頭條曾經手了一些民族品牌,幫助它們在海外市場提升了聲譽,它談到了這些傳統民族品牌在海外遇到的一些挑戰。主要挑戰有三點:第一個是如果打破品牌宣傳的渠道,如何從線上走到線下,在全渠道實現品牌增長;第二個是打破人群圈,例如有些品牌的積累的用戶群體非常固定,那麽該如何重新出發找到更多的潛在用戶;第三個挑戰則是堅持不賺“快錢”。獅城頭條著重談到了如何幫助企業堅持“不賺快錢”。
對品牌的塑造、對文化的宣傳不是建立在僅僅看到銷售平台上看到“Best Seller”的排名的滿足,而是要踏踏實實做産品、理解、洞察用戶,以此來做以消費者爲導向的産品。在短期用重金砸搜索,各種留評雖在短期有所成就,但品牌更應做的是對品牌的塑造,用創新産品來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獅城頭條還談到了,傳統品牌其實有不少已經“走出去”了,但距離“走進去“和”走上去“還差了一段不小的距離,因此它談到了一些自己的經驗。首先,傳統民族品牌應制定清晰的國際化戰略,需要進行充分的品牌傳播准備、輿情檢測,才能制定相應的戰略企劃;其次,傳統企業應該找當地媒體對企業文化和産品背後的中華文化進行宣傳,在海外人口中形成文化認可;最後增強品牌在精神上的價值和品牌溢價,企業應真切地了解消費端本地人民對于品牌的一些細節上的追求。
傳統民族品牌在國內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而在國際上也已有不少民族品牌被看到了,可僅僅是“看到”而已。如果要想把自己的産品賣出去,其實也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在一些海外電商平台上累積了不少案例。但在接下來的十年裏,民族品牌的出海最大機會就在于樹立品牌,增強海外群衆對中華文化的認可。
圖文編輯:獅城頭條
圖片來源:網絡
資料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