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型坦克,是重型坦克的更誇張升級版,但是由於技術和現實問題限制,基本上超重型坦克沒有參加過實戰;但是作為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體現,還是相當有震撼性的。史上共有八輛超重型坦克被造了出來,按照重量來排一下。
TOP、8 土龜重攻擊坦克(重78噸、共建造了6輛)(英國)
1943年早期,盟軍為了要對付躲在如齊格菲防線等的大型永久防護工事中攻擊的敵軍,決定即時開發一種以防護力為首、專門作突擊用途重型坦克。
「陸行龜」重型突擊坦克採用固定炮塔,外型類似德國的突擊炮,主炮為一門改良自QF 3.7吋防空炮的QF 32磅炮,所發射的是彈體與發射藥分裝的分離式彈藥,搭配風帽披帽穿甲彈的32磅炮彈,在測試時發現可在1000碼擊穿德軍的豹式坦克。
防護力亦是本車的設計重點,為了抵擋德軍的88毫米炮,正面裝甲厚達228毫米,炮盾裝甲也作強化,但是為此也犧牲了機動性,另外再配同軸機槍、車頭機槍及防空機槍各一門,不過78噸的重量加上只有600匹馬力的汽油引擎令行走速度奇低,而且難以運送,就算能在二戰完結前裝備,也難以伴隨友軍裝甲部隊前進。
真不愧為土龜之名,該型號坦克在道路上的時速為19公里,在泥路上為6公里,真的不比烏龜快。
TOP、7 T95/T28超重型坦克/重型突擊炮(重86噸、共建造了5輛)(美國)
1945年,美國陸軍要求設計發展一種超重型坦克,主要是打擊德國的城牆和防禦工事 。因與鼠式為同一時期產物,所以常被互相比較。也由此產生了「為對抗德國鼠式、E100等重型坦克而研發」的錯誤。
1945年春,美國太平洋汽車和鑄造公司開始設計。開始要求製造5輛樣車,總共生產25輛,不過到最後只生產了2輛。原稱T95自行火炮,1946年6月改稱T28超重型坦克。 1945年2月7日,軍火研發部門主席的一份備忘錄又把它稱做T95型105毫米火炮搭載車。
T95的發動機是500馬力福特GAF,為傳動副軸設置了一個單一的齒輪比所以其時速只能達到8公里/小時。實際上在2600轉/分的情況下只能達到7公里/小時。同樣超重的車體要求必須進行精巧的設計來減輕對地表的壓強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車載火炮:T5E1型67倍105毫米口徑坦克炮,採用無炮塔結構,運用大長徑比、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備彈62發。
TOP、6 百式100噸重戰車(重100噸、共建造一輛樣車)(日本)
日本陸軍研製的第1種戰車戰型戰車,主要用途是打擊對方坦克,同樣為多炮塔結構,在主炮塔前部有2個安裝1門37mm戰車炮的副炮塔,至於主炮是1門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火力十分強大,這型重戰車火力強大,裝甲厚重,很具威力。
但試驗期間發現這種重戰車開出去,道路破壞,橋樑倒塌,即使野外測試也多次發生淤陷,轉向也不靈活,戰場運動作戰能力不足,很令日軍惱火,加上日軍沒有北進,也無這種強力重戰車的需求,所以遲遲沒有量產,只造了1輛樣車,1944年12月該樣車也被下令解體。
時速:每小時25公里(理論數據)
主炮: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 x 1;副炮:94式37mm速射炮 x 2
TOP、5 O-1型120噸重戰車(重120噸、共建造一輛樣車)(日本)
O-1型120噸重戰車以打擊敵方坦克為主要任務,是100式100噸超重戰車的後續發展型號,同樣為多炮塔結構,在主炮塔前方與後部各有1個安裝1門47mm戰車炮的副炮塔,履帶經過改良,接地壓力減小,行動能力已可接受,火力更強大,裝甲更厚實。
主炮為1門威力非常強大的92式105mm野戰加農炮,可以在遠距離輕鬆的擊毀盟軍重型坦克,並有自動裝彈機,這型重戰車除了可以打擊對方裝甲目標以外也可以實施遠程壓制炮擊,日軍決定把這種重戰車作為本土決戰利器,但120噸重戰車樣車通過測試准許量產後不久,戰爭就結束了,唯一樣車被日軍自行銷毀。
時速:每小時20公里(理論數據)
主炮:92式105mm野戰加農炮 x 1 副炮:1式47mm戰車炮 x 2 (1前1後)
TOP、4 「卡爾」600自行迫擊炮(重124噸、共建造了6輛)(德國)
號稱「超級戰車」的德國「卡爾」600毫米自行迫擊炮其戰鬥全重高達124噸,頂得上2輛重型坦克的重量。炮班的人數為19人,其中指揮官1人。
無疑,火炮和炮彈是「卡爾」600自行迫擊炮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威力所在。040裝置的火炮為口徑600毫米的追擊炮(臼炮),身管長為8.44倍口徑,為5.064米,彈丸為後裝式。041裝置的火炮口徑為540毫米,不過它的身管長為11.5倍口徑,達6.21米。也就是說,後者雖然口徑略小,但由於身管加長,其射程也比前者要遠些。
由於口徑巨大,其炮彈的個頭和重量也十分了得。600毫米炮最初用的彈丸為混凝土貫穿彈,彈頭長2.51米,重為2.17噸,內裝270千克炸藥。採用1裝藥時,射程為2840米;採用4裝藥時,初速為220米/秒,射程達4320米。
到了1942年,為了增大射程,又研製出輕型混凝土貫穿彈,彈頭重1700千克,內裝炸藥220千克,採用9裝藥時,最大射程可達到6640米。發射600毫米混凝土貫穿彈時,可以貫穿2.5米厚的強化混凝土工事,然後爆炸,其威力之大可見一斑。
TOP、3 E-100虎鼠式坦克(重142噸、僅有1輛車體完成)(德國)
德國在1943年4月制定了生產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計劃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E系列坦克包括E5,E10,E25,E50,E75,E100這些型號。其中投入研製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
E-100的研製工作是從1943年6月開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負責研製。在1944年,因為要集中力量研製「鼠」式坦克,希特勒下達了停止研製E-100坦克的命令。這樣一來,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產於樣車研製階段,工廠僅生產出樣車的車體部分。
預計的E-100坦克戰鬥全重140t,乘員6人。戰鬥室特別大,火力強大,防護力超群。動力裝置後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懸掛裝置為外置筒式螺旋彈簧式懸掛裝置。負重輪的排列型式,也採用了二戰期間德國坦克上慣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樣車的研製階段,炮塔沒有製造出來,所以,僅安裝了一個同等重量的假炮塔來進行試驗。
主要武器是一門KWK型150mm火炮或170mm火炮,但最後似乎準備選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裝甲厚度也十分可觀。二戰期間的反坦克武器很難擊穿。它的動力裝置為HL234型水冷汽油機,它的履帶寬度達到了1020mm。
TOP、2 K型坦克(重約150噸,共建造2輛)(德國)
德國陸軍部在1917年6月28日,批准了「K-WAGEN」超重型坦克項目。「K-WAGEN」最初是被當成一座「移動的堡壘」來研製的,所以,最初的設想是「K」式坦克全重將達到168噸,裝甲厚度為30毫米的,由2台200-30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作為動力。武備為2門或4門50-77毫米火炮,4挺機槍,2火焰噴射器,乘員18人。
不過,在研製過程中,德國人發現突破敵人的陣地才是坦克最重要的本職工作。於是,「K」式坦克的作戰任務也從「移動的堡壘」改為了突破敵人陣地的超重型坦克。於是,「K」式的各種數據也進行了修改。坦克的全重「降低」到了150噸,整車為鋼裝甲鉚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30毫米,足以抵禦反坦克槍的攻擊。
動力裝置,則改為兩台新近研究出來的「戴姆勒一奔馳」航空汽油機,最大功率為2×650馬力的最大功率,能讓這個「超級大傢伙」時速達到7.5公里/小時。武備為4門77毫米加農炮,分別布置在車體兩側突出的炮座上,另有7挺7.92毫米重機槍。
當然這型乘員為22人的超重型坦克,長度達到了12.98米,寬度達到了6.1米,高度為3米。如此體量、重量和火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坦克」。
TOP、1 八號坦克鼠式(重188噸、共建造了2輛)(德國)
八號坦克的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坦克A、B和C型的調查報告,有傳聞說蘇聯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阿道夫·希特勒。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費迪南德·保時捷教授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即任命保時捷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類似蘇聯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
鼠式坦克原型車長為12.14米,3.67米寬和3.66米高,重達188噸,可以容納5至6個乘員。主要武器為設計上是1門128毫米KwK 44 L/L55火炮,一門75毫米KwK 44 L/36.5同軸副炮,覆以60-240毫米的裝甲。
V1達到25公里的時速。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以及電動的驅動方式。1台1200馬力的梅巴赫MB517型柴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但不知到為什麼最高速度只有13公里的時速,只有V1的二分之一,另外保時捷博士將1800馬力的戴姆勒·奔馳DB601ARJ發動機用於「鼠」式坦克量產型的發動機,也就是說,「鼠」式量產型的速度可以達到38公里的恐怖時速。
1944年10月,鼠式1坦克和鼠式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式2號原型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傳聞,德國還設計了1500噸的「熊」式坦克,號稱真正的坦克中的巨無霸,內徑2800毫米炮和2150毫米的額外旋轉塔在背面。動力為德國潛艇四個柴油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