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關注礦場建設,托管運維,礦業資源技術指導,和幣圈一級市場,帶你接觸有價值爆發幣種
新加坡,國土面積僅有 724.4 平方公裏,人口不到 600 萬,國內既沒有豐富的資源,又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卻成爲國際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人均 GDP 達到了 65000 美元。盡管新加坡是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之一,但新加坡目前數字化的支付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普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現金的依賴程度仍比較高,對于數字化可能還相距甚遠。
那麽爲什麽新加坡可以成爲“亞洲區塊鏈科技中心”?下面是筆者認爲的 5 個原因。
從“漁村”到亞洲區塊鏈中心
新加坡區塊鏈行業的領先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由前瞻性的政策、計劃和舉措策劃爲基礎進行創新。
盡管經濟不景氣,但在過去的一年裏,數億的新元湧入這個新興的科技行業。新加坡投入了 1200 萬新元的基金,用于加速區塊鏈創新;向金融深度技術注入了約 3 億新元,以維持和加強金融科技創新能力。甚至早在疫情爆發之前,新加坡就承諾在 2017 年提供 2.25 億新元,以增強該國的金融科技實力。過去五年來,新加坡新興科技公司的數量激增了 10 倍,這證明了新加坡作爲亞洲金融科技中心和區塊鏈中心的地位。
“Crypto避風港”法規的逐步完善
新加坡當局在整個2021年一直在采取支持 Crypto 的行動,其中最明顯的是對于交易所或服務提供商采取的沙盒監管。
2019 年是新加坡推出《支付服務法》的重要一年,該法案概述了新加坡成爲數字創新領先經濟體的目標,並正式承認 Crypto 公司爲合法運營企業,是新加坡對支付系統和支付服務提供商進行監管的前瞻性框架,它提供了對于 Crypto 公司的監管確定性和消費者保障,同時鼓勵支付服務和金融科技的創新和增長。
時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首席金融技術官的莫漢蒂表示:“監管機構歡迎業界合作並制定指導方案,幫助銀行和 Crypto/區塊鏈初創公司加強監管合規。監管機構面臨的挑戰是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和 Crypto 通證的潛在優勢,同時確保風險得到控制。這一行業合作將有助于爲金融科技參與者和金融機構頒布做法規範,以管理 Crypto 和區塊鏈 (技術) 中的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風險,並爲進一步的技術開發和更廣泛的行業采用創新技術奠定基礎。”
新加坡在管制 VASP (服務提供商)的早期階段采取了相對全面的“雙管制”法。管理大多數運營商的立法是《支付服務法》,該法定義了虛擬資産支付 (DPT) 活動規則。一些公司已獲准在該法律下運作。
根據《支付服務法》申請的公司與申請成爲”認可市場經營者”(或”經批准的交易所”)的公司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後者需要注冊以支持指定爲證券的代幣。在這種情況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根據《證券和期貨法》頒發的資本市場服務 (CMS) 許可證是必需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明確表示,需要有嚴格的監控程序,以防止操縱和濫用交易活動。
新加坡合規公司 Holland & Marie 的法律負責人 Chris Holland 表示:“如果許可證申請人沒有爲市場操縱目的而被監督,金融管理局可能會認爲申請人不是適當人選。這樣的結果將成爲申請人不獲得許可批准的充分理由。’”
由于新加坡監管的開放,我們所熟知的 Binance、OKCOIN 等 Crypto 公司紛紛在列。
調查:新加坡對比特幣的認知、采用和信任
今年 7 月,澳大利亞的一個 Crypto 獨立儲備指數公司向新加坡發起了一項調查,打算以此評估比特幣在該國家的傳播程度。
調查結果發現,90% 的新加坡人聽說過比特幣,而近 40% 的人擁有比特幣。調查還發現,57% 的受訪者喜歡加密貨幣,其中 45% 的人認爲比特幣是他們的最愛。
在采用方面,82% 的新加坡人打算長期持有比特幣。在這些比特幣持有者中,大約 45% 是男性投資者,而近 30% 是女性投資者,其他人未填寫性別。
但調查顯示,最引人注目的數據是與新加坡人如何看待比特幣有關。大多數受訪者認爲它是一種投資資産,而 25% 的人認爲它是一種價值存儲。
調查結果證明,新加坡對比特幣的認知程度、采用現狀、信任度和信心在所有受訪國家中高居首位,最終調查機構評分爲 63 分。
CBDC 測試“基地”
一般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分爲兩種:一種是零售型的 CBDC,另一種是批發型的 CBDC。批發型 CBDC 主要是針對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而零售型 CBDC 主要是針對普通民衆用于日常消費。由于新加坡是一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所以新加坡當局早在 2016 年就開始了這兩種 CBDC 的開發與布局。
今年 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其他組織合作,共同發起“零售 CBDC 全球挑戰賽”。而挑戰賽的重點是支持支付創新,鼓勵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和方案提供商提交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此來支持高效的支付和金融普惠。據悉,這場比賽吸引來自 50 多個國家的 300 多份參賽作品,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亞洲。
上個月 MAS 公布,這場“CBDC挑戰賽”有 15 家公司進入決賽,並正在接受行業專家的指導。入圍者包括:澳大利亞澳新銀行集團(ANZ Banking Group);總部位于巴巴多斯的區塊鏈支付公司 Bitt,該公司與東加勒比中央銀行合作推出 DCash 數字貨幣;新加坡花旗銀行;cLabs;Consensys;Extolabs;Giesecke+Devrient advance52;彙豐銀行(HSBC Bank);IBM;IDEMIA;IOG Singapore;Soramitsu;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以及新加坡支付初創公司 Xfers。
這些入圍決賽的公司或機構正在經曆“加速階段”來開發他們提交的解決方案,並將在 11 月舉行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展示。
區塊鏈及 Crypto 知識的普及教育
隨著新加坡“張開雙臂”擁抱區塊鏈技術,大量資金(例如萊特幣基金會)湧入新加坡來發展 Crypto/區塊鏈行業。有了這樣的環境,新加坡需要人力來與新興的區塊鏈行業相匹配。
這導致該國提供高質量區塊鏈教育的教育機構數量激增。正如新加坡社科大學(SUSS)的 Lo Swee Won 教授在《新加坡區塊鏈行業領袖交流會》上所說的:“學生們可以更多的去關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潛力,盡早的投入到新科技的浪潮裏,學習相關編程技術。SUSS 正在提供相關的教育資源,開展相關課程,在教育上普及分布式賬本技術,爲以後區塊鏈技術的廣泛發展奠定基礎。”
1. 新加坡國立大學
除了成爲世界頂尖大學之一外,新加坡國立大學還擁有活躍的區塊鏈/金融科技社區,該社區設有專門的區塊鏈智囊團(Crystal Center),智囊團由誕生熱門加密貨幣項目的實驗室(如 Zilliqa 和 Kyber Network)創建。
除此之外,亞洲數字金融研究所(AIDF)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個大學級研究所,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國家研究基金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亞洲數字金融研究所渴望成爲思想領袖、金融科技知識中心和開發數字金融技術的實驗基地,以及培養亞洲當前和未來的金融科技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在衆多先進的研究主題中,區塊鏈也占有一席之地。
2. 南洋理工大學
在南洋理工大學可以看到許多“區塊鏈黑客松”和區塊鏈俱樂部在過去幾年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9 年該大學還成立了一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專門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而該中心的專家小組一直在有關區塊鏈和加密資産進行研究。
3.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其世界一流的研究和基礎廣泛的教學而得到國際認可。它設有關于區塊鏈、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的各種課程和研討會。
4. 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
新加坡社科大學的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集團一直與許多合作者一起積極舉辦區塊鏈論壇和在線和離線活動。他們最近與新加坡區塊鏈協會、Crypto 公司和金融機構合作,在受監管的金融交易中舉辦名爲”零知識隱私”的活動。
5. 新加坡理工學院
新加坡理工學院是新加坡第一個也是最古老的理工學院,主要專注于與技術相關的課程,如工程和計算機系統。它們有許多夥伴關系,與各行業關系密切,這使得它們能夠提供針對具體行業的方案。
6. 恩吉安理工學院
恩吉安理工學院是新加坡第二古老的理工學院,但卻是新加坡的第一所全面采用區塊鏈技術的高等教育機構,他們會在區塊鏈上爲學生頒發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