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鼷鹿在新加坡物種保護紅色名錄上的保育現狀已從極危改爲瀕危。(圖:聯合早報·公衆邱得原提供)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過去兩年研究了仍在新加坡中央集水地帶生活的小鼷鹿後發現,曾屬極危物種的小鼷鹿上世紀90年代起逐步恢複了數量,從當時的少過50多只增至目前的160到200只。
由于保育得當,小鼷鹿(Lesser Mousedeer)在新加坡物種保護紅色名錄上的保育現狀也從極危改爲瀕危。
除了小鼷鹿,當局也針對野豬和水鹿(Sambar Deer)這兩種蹄類動物展開研究。
它們一般在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丶中央集水地帶自然保護區和周遭的緩沖公園裏活動。
這三種動物之中,只有小鼷鹿在新加坡本島存活下來。水鹿和野豬分別在上世紀40年代和60年代一度在本島絕迹。目前看到的很可能是重新出現的物種。
展開研究過程中,當局使用攝像陷阱(camera trap),估測這三種動物的密度,同時了解棲息地和周遭環境是否會對它們的生活形式造成影響,例如它們會不會在某處生活。
當局也希望更深入了解小鼷鹿在覓食和鎖定棲息處時,其他兩個體型較大的動物會不會威脅到它。
研究發現,由于體型和飲食習慣與小鼷鹿類似的赤麂(Muntjac)和大鼷鹿(Greater Mousedeer)等蹄類動物在上世紀90年代滅絕,加上這一帶肉食類動物較少,小鼷鹿被獵捕的風險較低,很可能促成了小鼷鹿的複育。
公園局晚上禁止公衆進入森林,把自然保護區周圍設爲緩沖公園等,這些措施也減少了對小鼷鹿的幹擾,讓它們有更好的生長環境。
此外,沒有任何迹象顯示,野豬和水鹿爲了存活下來,與小鼷鹿在大自然中相互競爭。當局認爲它們是能共存的。
公園局指出,小鼷鹿的保育現狀有所進步,非常令人鼓舞。這項研究也大大凸顯了我國保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包括保育和改善次雨林生態。這給了動物棲身之所,也讓它們有食物吃。
除了小鼷鹿,江獺和蜂猴的保育現狀也從極危改爲瀕危。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