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新加坡眼》APP的網友“冰兒”與大家分享了從新加坡飛中國的攻略,包括:行李、登機、隔離、自我防護等事項,非常實用,供大家參考。以下爲網友原文: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因疫情影響,回中國之路漫漫修遠,道阻且長。然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海外遊子仍思鄉心切、念親情稠。任山川異域、新冠同天,還是擋不住華人的匆匆腳步,踏上回國之路。 根據多位網友的回國經曆及經驗介紹,筆者篩選擇錄、綜合整理他們歸國流程和細節,加之自己的解讀及認知,現條分縷析地與大家一起分享,既爲自己備用,也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1、既已決定回國,第一要務應預售機票,自當選擇性價比高的航班。訂好機票後,就該考慮申請健康碼了。 2、大使館規定:凡在新注射信使疫苗的回國人員,須在登機前二天內進行核酸(PCR)和血清全抗體N蛋白檢測(以下簡稱“雙陰”檢測)只有當這兩項檢測結果均爲陰性,方可申請健康碼。 3、請注意:申領健康碼的時限要求:一是登機前二天,並非起飛時間前48小時內。如:航班周三起飛,建議周一上午即做檢測,並向診所索取緊急聯系方式備用,拿到檢測證明校對信息無誤後,立即申請健康碼。 二是申請健康碼的最晚時限:如航班爲淩晨、上午起飛的,應不晚于前日20:00前提交申請。航班爲中午、下午和晚上起飛的,應不晚于起飛前4小時提交申請。
(點擊以上,閱讀全文)4、雙陰檢測的地點:可選擇離家近的萊佛士或百彙醫療集團旗下的醫院和診所,都可以進行。記得提前預約並跟醫生確認測試代號,各人應根據自己所打的疫苗種類,確定檢測項目。 5、申請健康碼前,最好把所需材料:如身份證、護照、機票、疫苗接種證等先拍照截圖,保存到手機裏,以便申請上傳時馬到成功,不至于手忙腳亂。 6、然後用微信小程序申請健康碼。溫馨提示一下:微信務必實名認證,不然進不去。這個小程序叫做防疫健康碼國際版。進去後按要求填寫資料、上傳圖片,順利正常的話,約十分鍾即可收到健康碼。 7、關于行李,我建議:(一)、若全家人一起回國,成年人的行李務必分別裝箱、一人一箱。因隔離時可能一人一房,而下機後是全封閉式管理,根本沒時空讓大家開箱調整。 (二)、行李勿超重,不然不劃算。我一朋友告知:他所搭乘的航班規定,托運的行李限制在23公斤,手提的限在7公斤。如超過16公斤是不能上飛機的,而是要按一件行李去買票,費用110新幣。 (三)、所有證件資料都要隨身攜帶,以備查驗。特意提醒:別忘了充電寶、充電線,還要帶一支筆,以便填表和簽名。 8、至于候機、值機的時間問題,俺覺得至少提前2至3個小時到達機場航站樓。因疫情期間,有較繁的流程要走、有較多的手續要辦,方能登機。 9、辦登機手續:排隊前先要填寫兩個健康申報表。其中,一張是出關申報表,工作人員收留保存,另一張是中國海關入境健康申報表,自己保留,交入境海關即可。 10、申請中國海關碼:這是入境時需要的。拿到登機牌就可早早申請,免得落地填報心急火燎。海關碼生成後,勿忘截圖保存,以後會多次用到。入境表很重要:上面要填寫國內手機號、國內聯系人和居住地址,具體到街道社區門牌號。 11、入住隔離酒店或賓館。善意提醒:房間隨機分配,不容選擇;隔離期間,不會開空調,也沒有服務員進來打掃衛生;如酒店收押金,最好用現金支付,這在退押金時方便快捷。
12、非直航需中轉的朋友請注意:入住酒店後,盡快通過“一碼通”申報目的地(務必填寫正確,只有兩次機會),不然將增加7天的隔離。你若申報了,社區會聯系你。若此路不通,則另通過電話、微信或親友聯系街道社區報備:咨詢家鄉防疫措施,商議回家交通方式、確認回家時間等。 13、再說說沿途自我防護的話題。我認爲:自身防護,因人而異。底線思維,至少要佩戴一兩個安全優質、舒適可靠的口罩吧。一路上堅持“三多三少”的原則:即多理解、多配合、多休息;少說話、少飲食、少入廁。 秉持“三從四得”(遵從規則、聽從調度、服從安排;舍得錢、耐得煩、信得過、看得開)的理念。也許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誠然,疫情在發展,情況在變化,防疫措施及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一切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盡管努力作了很多的回國攻略,但其中有疏忽、有遺漏甚至有錯誤。僅供參考而已。若要信息准確無誤,最好點擊新加坡政府或大使館權威官網,以查看詳情、解疑釋惑。 最後祝回國的朋友們一路順利、平安健康! (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 冰兒)
新加坡眼後記
如果大家近期有關于如何飛中國的各種困惑,都可以在《新加坡眼》APP“回中國結伴群”進行溝通交流。
如果你擁有寫作分享的熱情,也歡迎在《新加坡眼》APP“獅城茶館”一欄進行發帖投稿!我們將對精彩內容進行刊載,以便利大家閱覽交流。獅城茶館投稿方式如下:
1.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新加坡眼》APP。點擊首頁“茶館”按鈕:2.點擊“搜索關鍵詞”欄旁邊的➕號,選擇“發帖”編輯發布您的創作內容。
《新加坡眼》APP爲大家提供創作平台,希望大家能夠在疫情中,一起通過寫作來對抗疫情中的壓力,體味分享生活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