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八名中小學、高中和初級學院華文教師,以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華文華語的興趣,爲華文教育作出卓越貢獻,獲頒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
教育部長陳振聲致辭時肯定了華文教師在冠病疫情以及以英文爲主的語言環境下,盡力克服挑戰,促進華文華語教育所付出的努力。
“他們必須學習十八般武藝,絞盡腦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多用華文華語,愛上華文並且喜歡華族文化。在此我爲我們華文教師學而不厭的態度表示贊賞。”
2021年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由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新加坡華文教師總會、新加坡中學華文教師會協辦,並獲得教育部支持以及新加坡報業控股基金贊助。
八位得獎教師從來自163所學校的約340名教師中挑選出來的。除曆屆獲獎者外,所有來自中小學、大學預科和專科學校的華文教師均有資格獲得學校、家長或學生的提名。
2021年全國傑出華文教師獎得主
胡娴玲安德遜中學
姜嫣嫣伊麗沙白公主小學
焦福珍孺廊小學
梁勇華僑中學(高中部)
林莉莉聖嬰小學
蕭葦葦德明政府中學
陳慧蓮新加坡體育學校
王學萍美華中學
獲獎教師各可獲得獎金1500元,以及爲期12個月的早報數碼配套個人版。
01 姜嫣嫣
伊麗沙白公主小學教師姜嫣嫣,使用TikTok視頻教學生新詞彙,比如“創意”,意思是“creativity”。
“ 姜老師用普通話說道,“電腦似乎有一種魔力——學習任務只需連接到互聯網,學生就可以心甘情願、熱情地去做。”
她回憶起她的一些學生,他們正在學習中文的基礎水平,在今年的教師節用谷歌翻譯給她寫了一張卡片。
02 梁勇
華僑中學(高中部)中國通識教師梁勇博士(53歲)同樣利用科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 梁勇說:“我想要把課堂變成學堂,不是老師教,而是學生學。也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梁勇在教育部于2007年推出中國通識課程時就在華僑中學(高中部)任教。他說,教書的14年來,讓自己感到很幸福、很快樂。
新加坡雙語教育
雖然英語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但是它並不是新加坡唯一的語言。而且,新加坡政府多年來也一直在推進雙語政策。
雙語是新加坡民族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熟練掌握母語可以讓新加坡人在更多的場合進行有效的溝通,更好地理解新加坡的文化遺産,並于亞洲乃至全世界相同語言或文化的群體相互聯系。可以說,雙語,不僅僅只是語言那麽簡單,它更是工具。
電視和電台也是如此,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頻道和波段,這就爲在這種環境下出生、成長的孩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語言學習的條件。
當新加坡社會風氣整體過度崇尚西方文化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開始推行以“儒家運動”和“共同價值”爲代表的華語運動。李氏家族做出的最深遠影響,是讓新加坡人從一開始的候鳥心態,到後來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某種程度上,新加坡人的認同感就來源于這種對多元種族和文化的開放包容。新加坡政府在孩子學習華文,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道路上在不斷努力。
在新加坡,華文老師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0 1 鼓勵不同回應方式
新加坡的教師們會尊重和接納孩子不同的回應方式,鼓勵沒有華文基礎的孩子用表情、動作或短語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 0 2
教師會經常與孩子們進行交談,話題一般是他們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教師也鼓勵孩子們回家後和家人、身邊熟悉的人多用華語交談。
0 3 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
教師爲孩子們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體驗用華文表達的樂趣。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孩子用自己准備的一張和家人吃飯的照片或圖畫,分享與家人一同用餐的感受。